第105章,“對蘇工作小組”啟動

“尼古拉奧列格維奇,我們以前掌握了他的身份嗎?”“沒有掌握他克格勃的身份,但也沒有完全確定這個人不是克格勃。趙部長你看,在這份表格裡面,他屬於身份待查明的那一類人名單,就是可以正常參加工作,參加中蘇人才流動合同裡所寫明的本

職工作,但我們不會把它拽到更高階別的工作裡面。

中組部分管引進人才的副部長趙振欽接過上海國安3處處長遞過來的表格,上面寫的是我方國安部對奧列格維奇的鑒定結果。尼古拉奧列格維奇,生於1934年,託木斯克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副博士碩士),1965年來華工作,單位是上海市政工程總局,擔任高階工程師。1968年11月,奧列格維奇精神和情緒逐漸變得不穩定,11月底他突然走進國安部在上海的辦公地點,承認自已除了託木斯克的土木工程碩士之外還有另一重身份:克格勃的情報員。趙振欽:“你們和奧列格維奇約談了嗎?”“談過第一次。”趙振欽:“在這幾天盡快安排第二次談話吧,我和他聊聊。”中國從來華工作的蘇聯專家裡發現的克格勃人員不太多一一包含這位奧列格維奇在內,一共4個。從特工數量來華人員的比例算,還是東德最高,蘇聯相對很少。東德國家安全部不但特工比例高,而且他們賦予自已特工的任務全都是監控來華工作人員及家屬的思想動態、或記錄異常行動。克格勃不一樣,現在發現的克格勃特工被組織賦予的任務是“觀察中國

的變化”。

因此對克格勃的處理方式,和對史塔西的處理方式也不能一樣。史塔西特工被拎出來之後都融入了正常生活,和其他德國、中國同事一起喝啤酒看球順便罵罵烏布裡希。畢竟監視自己人不是什麼很有意思的職業。但之前發現的三個克格勃特工都是“禮貌地”被調離這第四個,奧列格維奇,不太一樣。他不是被調查出來的,是主動暴露身份的。“由於我本人的信仰、理念與現今的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蘇聯政府已不再一致,所以我決定停止為之工作。”

了。

尼古拉奧列格維奇用比較含蓄但意思很清晰的語言概述了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趙振欽:“是哪個方面不一致?中國和蘇聯最近這幾個月是出現了一些分歧,但是我們兩國之間還是有共同的陣營、在大部分問題上的立場看法也沒有根本的差距。因此,我們要知道你是哪些方面覺

得自己和蘇聯不一致了。

3處處長:“如果是因為捷克斯洛伐克那件事,那麼我們是可以理解的。”奧列格維奇:“捷克斯洛伐克,是的,我同情捷克斯洛伐克,但這不是我不願意繼續工作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我認為蘇聯正在偏離社會主義本來的路線。”趙振欽:“蘇聯在哪些地方偏離了社會主義?”奧列格維奇:“一個新階級正在蘇聯形成。”3處處長:你繼續說,我在聽)奧列格維奇:“我們建立了蘇聯,在這片土地上摧毀了資本主義的所有權,建立了集體化和工業化,我曾以為這將産生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但這只是一個幻想。實際上,一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階級

正在蘇聯形成。

“這個新階級植根於一個布林什維克式的特殊的黨。列寧認為他的黨是在人類的歷史上沒有先例的,他的這個見解是對的,盡管他沒有想到這竟是一個新階級的起源...”趙振欽:“奧列格維奇同志,你看過的書很多嘛。”奧列格維奇:“趙同志,我是到了中國才閱讀到這些書的,在中國你們出版並且一律以灰色做封面的書,俗稱灰皮書。…在蘇聯看不到這些讀物。”趙振欽:“出版這些讀物,是為了給我們的路線提供參考,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主席說過,只聽一個聲音是很危險的。並且,不應該只有我們高層、內部知曉這些聲音,這也很危險,而要讓廣大人

民群眾也參與進來,因此這些灰皮書最後也等同於可以公開出版和閱讀了。

奧列格維奇:“這就是我做出決定的主要原因。中國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而我沒有看到蘇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趙振欽:“所以,你的決定其實也還包括對改變蘇聯完全不抱希望,所以才向我們自報了你的身份。”奧列格維奇猛地抬頭看著趙振欽。趙振欽:“半個多世紀以前,你們曾拿起槍杆子趕走了沙皇,趕走了克倫斯基,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人民、蘇聯人民從來都是不怕犧牲、勇於鬥爭的。為了生活得更好、為

了改變自己已的命運、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你們敢於與任何強大的對手抗爭,創造自己的未來。為什麼你覺得現在的蘇聯人民就沒有這種勇氣了呢?

與奧列格維奇的第二次約談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錄,只記在現場三人的腦子裡。走出國安部的會談室,趙振欽長出一隻氣,擦擦自己腦門子滲出的汗珠。中央交待的這個任務真是不容易,膽大不說,操作起來難度也很高。來上海之前,他和中央有關部門交流了很多次,才把基

調定下來,並且這個基調的文稿據說還送到中央去審閱了,中央領導看過之後才簽字確認、執行。

趙振欽自已也不知道他的這次上海的工作叫啥行動,中央領導沒交待其他的資訊。一一這其實就是“對蘇工作小組”啟動了。“對蘇工作”當然不僅限於利用自報身份並且對蘇聯現狀不滿的特工進行”反打”。、中國與蘇聯有相當巨大的”接觸面”,從高層到普通職工,從工人、科學家、工程師到學生,中國與蘇聯在1968年都存在

著頻繁的交流。在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後、甚至在中蘇各召開了一次世界共産黨大會之後,中國與蘇聯人員和貨物交流還是很多。

當然有那麼一兩個關鍵時間節點發生了疑慮。出天事的時候中方和蘇方的人員都仰頭看關,看看上級、上上級對此都有什麼指示。不過最後上頭傳來的指令都不是一力切斷絕關系,因此天家就繼續做事了。

海澱區學院南路39號,中央財經學院。1952年在陳法的囑下建校的中財是少數幾個在中蘇之間出現”逆向留學潮”的高校。中國學生去蘇聯學理工科的碩士博士,蘇聯學生到這裡學習金融和經濟一一在中財既能學到在蘇聯學不到的知識、得到更多的實踐經驗,又不用想去西方留學那樣,出國前和歸國後都要經過重重政治

審查,確保這些人出去僅僅是讀書而不是拿了cia的編制。

1968年,中財招收的14名俄羅斯研究生分別就讀於財政稅務系、國際貿易系、會計系、管理科學系。維克託切爾諾梅爾金是唯一一名就讀管理科學系的蘇聯研究生,今年8月抵達北京,9月份開字。

“我的這門課,書上的理論知識三成不到,其餘七成,都要靠調研、走訪、甚至實踐。其實管理科學系從來不招從本科畢業直升的碩士研究生,都是要求本科畢業生有過一定的職業經歷、最好是管理經驗之後,再來我這兒上課。

教”多元最最佳化方法”課的老師王丙幹上課從來都是快刀斬亂麻,12月初就把教材講完了,到期末考試整整空出一個月的時間,用來和管理科學班的19名學生侃大山。“切爾諾梅爾金,你的經歷其實是這一屆我的學生裡最豐富的。從奧爾斯克技術學院畢業,在奧爾斯克石油加工廠從機械員、和抽氣機司機開始做,後來又參了軍,複員後返回原廠,當上了奧爾斯克

廠的工藝裝置主任,這時候你突然申請繼續念書深造,然後被派到了中國學財政管理。

“切同學,你來說說,在你過去的工作和領導經歷中,有沒有遇到管理中的最佳化問題?”切爾諾梅爾金站起來:“老師,遇到過。我的看法是,最佳化問題其實很大程度上等效於激勵問題,如何激勵工人發揮出他們所應有的才能和勞動力。”

主丙幹:“最佳化並不全等於激勵….當然,激勵員工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在中國,在蘇聯都是如此。那麼切同學,你在工廠的時候是如何思考激勵員工的問題的?”切爾諾梅爾金:“採用過一些法子.…….沒收到我預想中的效果,於是我就申請了留學。在工廠當了1年主任之後,我的想法是,或許契卡、nkvd這些機構也不是完全沒有存在的價值,哎!我就是實話

實說,中國的高校和課堂是可以暢所欲言的,對吧?

王丙幹:“當然,什麼都可以說。你剛才提到了契卡和nkvd,而我們這門課,又是用數學工具和數學方法來給管理科學下定義的一門課,所以切同學,還有其他同學,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探討一下激勵問題。

王丙幹:“首先我們設定基本條件。假設在工廠裡,一名中學學歷的工人工資就是100盧布,不變。”“在工廠裡,工人一個月生産300個零件,如果國家特別需要,想讓工人一個月生産400個零件,該怎麼辦?”“好,很多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喊加班了。工人不願意加班怎麼辦?發額外的加班工資。我們把工人的勞動時長增加13,但工人月工資漲到了150盧布,增加了12,我想大部分工人不會拒絕這樣的條

件。如果還不願意,那就把工資漲到160盧布、170盧布。”

“但是,在大部分的工廠中,並沒有如此清晰的用簡單的計件來衡量工人所創造了多少勞動價值的條件。比如一個大大的車間,裡面幾十個上百個工人,有的操作吊機,有的搬重物,有的擰螺絲,有的拿著銼刀,有的拿著錘子。所有人的勞動成果,是車間一個月能組裝300輛小轎車。

“國家需要這個車間一個月組裝400輛小轎車.……如果是這樣,問題就又簡單了,但其實不是。現在的情況是,這300輛小轎車跑冒滴漏,在山路顛簸一下就會壞掉,定價3000盧布都賣不掉,而日本小轎車他敢賣5000盧布。現在國家需要這個車間把小轎車的品質從3000盧布都賣不出去的檔次,提升到4000盧布也有人願意掏錢買的檔次。

“為什麼自己的小轎車跑冒滴漏故障頻繁呢?是因為組裝粗糙,工藝差,造成汽車的整體品質差。”王丙幹:“同學們,這時候該怎麼辦?”學生:“讓工人、廠工程師複查整個汽車的組裝工藝,制定新的工藝標準並讓員工培訓掌握,然後執行。”“車間的産品品質提升、售價提高、利潤提高,相應的提成績效增加,整個車間的小鍋飯就肥了,正反饋。這是現在我們國資委和骨幹國企所採用的方式。”主丙幹說,“但如果是契卡或者nkvd來切爾諾梅爾金:“把所有崗位在新工藝標準下所要達到的誤差標準列出來,遵照這個執行。”王丙幹:“一樣,我們制定新工藝標準和車間手冊的時候也是。”切爾諾梅爾金:“嗯...契卡的區別就是,如果在生産中,這個崗位或者這個環節沒有達到新工藝標準,就懲罰。”王丙幹:“所有崗位環節都達到了新工藝標準,但走下生産線的小轎車仍然跑冒滴漏。”

呢?

切爾諾梅爾金:“那就懲罰車間主任,並且審查車間的所有工人,他們一定在工作流程中作假了。”王丙幹:“切同學,這時候問題就會轉化為工人與契卡之間的博奔。您明白博奔是什麼意思嗎?”“一一就是工人想盡一切辦法糊弄契卡,而契卡想盡一切辦法找出糊弄他的人,但是,沒有人真正地關心從生産線下來的小轎車是不是跑冒滴漏。”“如果契卡找到了原因,把在摸魚大賽中起關鍵作用的工人拉出去槍斃了,契卡贏了一局,工人老實了。但是,”“如果手冊上要求這個零件的誤差是絲精度的零件,好了,一刀車下去,齊活。做2.5絲都是浪費。”“如果契卡發現這不對,更改要求,,從明天起零件得按不小於2絲誤差做,做不到2絲的槍斃。結果玩大了,第二天60個工人有20個夠槍斃標準。準這20個工人和其餘40個工人把契卡堵在廠裡,把他

整個人抬起來送進了刨床,契卡博奔失敗了。

“或者不送刨床裡,而是把信送到了斯大林那裡,斯大林選擇槍斃這名駐場的契卡,博奔還是失敗了。”“但是,無論是契卡輸或者契卡贏,這場博奔裡面都沒有人關心小轎車是不是跑冒滴漏。”切爾諾梅爾金:“..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