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回國支教

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大使館這段時間忙的主要就一件事:招人,招能當老師的人。在柏林,中國駐東德大使館也一樣,甚至在大使館門口擺了塊牌子:“招聘教師,待遇從優”中國大規模招聘教師不只出現在蘇聯和東歐國家,在英國、法國、日本、美國,也在用各種方式問詢有沒有人願意到中國謀職。之前總理和教育部長談話的時候就說過,建一座高校,校舍建設反而是一個不太難的也不算最花時間的工作。甚至理工科院校的試驗器材也可以很快採購到位,難的是人。缺教師。在10年內將大學招生人數擴大到150萬,以便14年後每年能從學校裡走出150萬大學生,這工程相當浩大。“我研究過你們國家的政府公報,裡面有人口資料。”“你們每年出生人口在2000萬人以上,每年大學招生150萬人,也不過是讓高等教育普及率達到7,很小的比例。結果這就把你們逼入絕境了嗎?”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十分好奇,因為他在倫敦逛街的時候竟然在路邊看到了中國人張貼的招聘教師的小廣告吳顯之:“彭羅斯教授,您要知道,現在的中國中的大學每年只能招收30萬名學生,我們國家要在10年之內把大學規模擴大五倍,這意味著,現在的大學中的師範類院校,即便我們讓本科畢業生教本

科生,它的教師培養能力也已經滿足不了未來大學教師的需求。”

彭羅斯心算了一下:“從1.5到7,十年之內,這的確....有點瘋狂。中國在這方面差得太多了。”吳顯之:“在二十年前,1949年我們全國六億人,只有不到三萬人能上大學。現在是三十萬.….我們怕是還要很長時間才能追趕到英國的水平,我們國家這個十年計劃,我相信,還不是最終計劃,這

只是一個階段性計劃而已。

彭羅斯:“我們英國皇家學會的物理學會現在還保持著學術交流活動,每年會有一至兩名教授在浙江大學教相對論。我想我們物理學會還可以幫更多的忙。”吳顯之:“如果是這樣,那就非常感謝了。不過,我還是要做我自己的事情。”彭羅斯:“...

吳顯之要回國了。他申請回國當老師,彭羅斯和霍金都有點想挽留,不過吳顯之決心很大。現在三十出頭的吳顯之是束星北在浙江大學帶出來的第一個摸到相對論研究前沿門檻的學生,留學劍橋之後在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界有了自己的也是中國人的第一次印記。其中最重量級的成果是與

彭羅斯合著的一篇論文,吳顯之是第二作者。

在平日的研究中吳顯之是彭羅斯、霍金的得力協助者,因此兩人是有點捨不得。吳顯之也是知道了國內的訊息,知道國內提出了宏大的高等教育建設計劃,縮小中國在教育方面與世界的差距,為此需要大量教師。他立刻就寫了申請信,要求回去教物理。“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分校?”彭羅斯問,“這是什麼學校?合肥是在哪裡?”吳顯之:“中國科技大學是1958年建校的,在北京,合肥是安徽省名義上的首府,安徽不是個太富裕的省份,教育也比較落後,因此我們的中央決定從教育上扶持這個省份。合肥分校現在還不存在,

或者說就是一片工地,但未來我應該是在那裡教書,當然,回國之後頭兩三年我會暫時落在北京的中科大本部。

彭羅斯有點瞭解了:“在一片荒地上憑空建立起一座大學...好吧,應該是能建成,但初期的條件肯定非常艱苦,你一定要回去而且去那裡任教嗎?”吳顯之:“和國內溝透過兩次,就這麼決定了。”彭羅斯:“不要說倫敦了,就是與浙江大學所在的杭州相比,合肥肯定也是一個很落後的城市。我說的不只是生活條件,還有科研條件。吳,你知道的,我們這個領域的研究者大多聚集在當今世界的

幾個城市或者說幾所大學,離開了這個環境,要想做最前沿的相對論研究就很不容易了。

暴之:“我在浙太的導師,也是系主任,束星北教授,他是我的導師也是我人生的榜樣。二十年代他留學美國和英國,就是在劍橋讀的物理學,那時候的他接觸到了這個領域最前沿的研究,可他還是選擇了回國,回到山溝溝裡教學生。以前我有點不理解束教授這樣做的動機,現在我理解了。

彭羅斯:“我也很尊敬束教授,在1962年的年會我就和他長談過。.….吳,你也要走束教授的道路了,這真是宿命的傳承。”吳顯之;“沒有束教授二十年如一日在山溝溝裡教學生,就沒有我;今天也是這樣,如果我不回國,或許就有一些中國的小孩因為沒有聽到我教的課,對物理學就沒有那麼高的興趣。你說得對,一切

都是有傳承的。不過一

吳顯之換了個話題:“束教授回國不久之後日本侵華,各個大學被驅趕出了原來的城市,在小縣城甚至荒山野嶺搬來搬去,至少我現在回國,不會這樣。”

彭羅斯:“這我同意。有六十枚核導彈瞄準著全世界,沒有誰再敢侵略中國。而且,哈哈,吳,你還是個不缺錢的人。”吳顯之也笑了。吳顯之的爺爺是民國的化工大王吳蘊初,吳蘊初建國後把他的化工帝國交給國家了,只給吳顯之的爸爸吳志逵“留了點零花錢”。吳志奎用這點零花錢投到了計算機儲存裝置領域,現在是浦)西數

(據)的董事長。

所以,吳顯之的確是個不用為生活發愁的人。

吳顯之收拾行裝準備回國的這幾天,阿波羅12號登月飛船正在飛向月球。這是美國的第二次載人登月飛行。11月14日,土星5號搭載阿波羅12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飛,三名宇航員皮特康拉德、艾倫賓、理查德戈爾登登上飛船時滿志,他們相信自已會和上一批的

阿姆斯特朗一樣,成為全人類景仰的英雄。

“全人類的英雄,應該算是吧,但是知名度和阿姆斯特朗相比,大約要打三折。”阿波羅12號穩定入軌、飛向月球的時候,休斯頓沒事與飛船上的宇航員嶗嗑,地面中心告訴了三名宇航員一個殘酷的事實: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時,實況轉播節目在北美的收視率高達8。阿波羅12呢?發射聲控時的收視率是29。真就直接打了三折。可想而知阿波羅12號登月那一瞬間,收視率也休想達到94.3的天文數字。皮特康拉德:“第一個把女人必須為鮮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喻為鮮花的人…….就是我們。”地面中心:“不過我還是為你們慶幸,康拉德,畢竟你們是第二艘登月的飛船,而nasa在你們後面,還計劃安排了5次載人登月。”皮特康拉德:“我甚至都能想象得出,最後幾次登月的時候,直播節目的收視率可能都沒法超過脫口秀。”1969年7月的載人登月是美國也是全世界的高光時刻,至於現在的阿波羅12號....不是第一次了,關注度真的就下來了。1969年11月航天的大事還有另一件:天宮2號空間站首次迎來了航天員。天宮1號空間站的使用壽命很短因為軌道很低),設計壽命是3年,明年就要到壽掉入大氣層了。第二代空間站天宮2號就在1969年補上。

第一代和第二代空間站都是用長二捆發射的,因此重量沒有太大差別,天宮1號發射質量8.6噸,天宮2號9.4噸。第一代空間站有1個對介面,用來和載人飛船對接。第二代空間站是前後各一個對介面,可以一個接載人飛船、一個接貨運飛船,在軌道上形成三節組合體。在空間站執行一段時間、軌道逐漸降低之後,還可以發射一艘特殊的貨運飛船上去一一這貨運飛船有一臺火箭發動機和燃料,接在空間站的屁股上啟動發動機,把空間站再往上推推。按照軌道的高度,天宮2號如果不抬軌道,壽命還是3年;如果抬一次軌道,可以給空間站增加2年的壽命。抬2次軌道....這要看空間站的艙室結構以及裝置有沒有老化失效現象,如果所有裝置都很

老當益壯,可以考慮第二次抬升軌道。

“美國有載人登月,蘇聯有火星探測,我們有空間站。”“我的根在中國,而且中國有光明的前景,所以我十分確定,我的決定是正確的。”在倫敦機場,劍橋物理系的同事們送別吳顯之,吳顯之輕松愉快地向這些與他一起呆了9年的同事們告別。施瓦茲:“吳,我聽說了皇家學會的一個新專案,他們在和中國談合作。是一個宇宙背景輻射探測和記錄裝置。我們今後可能還會繼續合作。”英國皇家學會搞的這個專案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計劃,算是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領域的研究計劃。觀測微波背景輻射是為了研究宇宙的起源一一按照大爆炸理論和宇宙膨脹理論,宇宙誕生之初

的輻射現在仍在宇宙空間中飛行、陸續抵達地球,如果能捕捉並分析這些輻射,有助於完善現在的宇宙形成理論。

英國皇家學會找英國宇航公司設計的輻射探測和記錄裝置,它,是一個空間站艙段.…然而美國現在並沒有空間站,中國有倆,蘇聯剛發射上關一個。不言而喻,皇家學會這是打算蹭中國空間站了。要不然他們本來可以設計一顆輻射探測衛星的。“輻射探測艙,要在空間站上掛多長時間?”錢學森拿到了英國皇家學會提交的輻射探測艙段的草圖,裡面沒有具體裝置,但有中國一方需要的艙段質量、重心、尺寸等等引數,輻射探測艙和空間站對接,當然是接在貨運飛船的介面,接穩之後航天員坐載人飛船進入空間站,在空間站操作輻射探測艙段的實驗儀器,“他們說,要掛1年。其中有2個時間段一共56天,處於有人操縱狀態;其他時間處於自動執行狀態。”

錢學森:“我們自己也有實驗艙段要掛呢..王希季:“錢總,最大的問題是在兩年零10個月的時候,我們必須發射一艘裝載動力系統的貨運飛船與天宮2號對接,抬升軌道。這就把整個五年的壽命期劃分成了兩段。”錢學森:“所以這就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我現在都有點等不及了,咱們的第三代空間站快點搞出來最好。到時候想接多少個艙段接多少個...不對,最多6個。聶榮臻:“錢主任,你們都沒有注意另一個問題嗎?操作員。錢學森:“我看看…英國皇家學會還發出請求,訓練他們的一個青年物理學家,在掌握必要的航天發射技能和身體素質之後,搭乘中國的運載火箭升空、進入天宮2號工作。好家夥,東西合作了這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