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對西哈努克親王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悼

“天哪,你們在北方地區屯集了重建一整座城市的材料嗎”

“哪裡哪裡,這些資材並不能重建一座唐山, 頂多半座。”

... .

河南鄭州。國家應急搶險中心4號物資儲備庫。

聯合國防災減災署幹事哈魯克紮紮與搶險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開啟了這個物資儲備庫。走進院裡,哈魯克紮紮真是驚呆了。

4號物資儲備庫不是一座倉庫, 而是很多座倉庫和一片露天堆放場構成的“小區”。開啟倉庫院門進去看,露天堆滿了房屋的水泥板、水泥梁、金屬梁等等預制構件。

用預製件製造的小戶型住宅,也就是通常說的“赫魯曉夫樓”,在中國這邊,因為各種計算都證明其實預制構件建造房屋的總價比紮鋼筋砌牆建造還略貴,而且住著住還不是特別舒服,後來就慢慢讓位

給傳統建造法的住宅樓了。

沒想到的是國家應急搶險中心還儲存著這麼多赫魯曉夫樓的預制構件。

哈魯克紮紮:“那麼,我們能做什麼明天抵達中國的船上有4萬5千頂房式帳篷,聯合國防災減災署的倉庫中只有帳篷。”

搶險中心作人員:“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們儲備的現成的預製件,加上後續不斷從工廠生産,邊用邊補,可以在8個月內建造供20多萬人正常居住的房屋。擠一擠,臨時住下40萬人也可以。但是如果

多住了倍的人,老百姓勢必有許多傢俱雜物沒處堆放,他們以前在唐山住的可是大房子,傢俱如果能搶救出來的話可能很多。你們的帳篷就搭建在這些預製件住宅前,和住宅搭配,等到入了秋。就在

屋裡住人,不太貴重的物品傢俱就放在住宅樓前的帳篷中。”

哈魯克紮紮:“也就是說這些房式帳篷充當的是防雨帆布的職能。”

“也不全是,帳篷還是比赫魯曉夫樓蓋得快,唐山市民從8月中旬到10月中旬,有不少人還是得指望帳篷和我們的集裝箱睡覺。”

在華北地區的1 ~20號物資儲備庫中儲存的預製件主要是兩種房屋:“赫魯曉夫樓和“簡配赫魯曉夫樓”

赫魯曉夫樓就是小戶兩室一廳,主要是廳小,其實不算客廳而是個飯廳,放下一張飯桌和一張電視桌就差不多了,再堆東西走人轉身就有點費勁了。但是房間雖小,這種樓是有廚有衛的。

簡配赫魯曉夫樓,嗯,這個在本位面俗稱筒子樓。

筒子樓每一“套” 房其實是個規整的長方形單間,兩長排各20多個甚至30多個大單間,門門相對,中間是走廊。開啟俯視角度的工程圖紙看,層的平面圖就像個大筒子,因而得名。

筒子樓有小版和大版,小版是3米寬6米長,一扇窗。 從走廊進門,手邊有個洗臉池。大版3米寬7.5米長,區別是不僅有洗臉池還能放個灶臺,可以做飯。

大版小版都沒有衛生間。衛生間公用的,每層樓個公廁一 個水房。洗澡下樓左轉,公共澡堂子。

在六十年代,小版筒子樓可以安排1~2名青年職工住,單身、不做飯只吃食堂的那種。如果青年職工結婚了,理論上應升級到大版,夫妻倆可以自己做飯。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 筒子樓在全國各處的城市都挺常見的,但最近幾年大家已經覺得筒子樓住著生活質量不高了。當然也不是完全淘汰簡子樓,但是職工集資建住宅樓或者自行購買住宅樓的時

候都不會選擇筒子樓了。

各個城市還在繼續使用甚至繼續蓋的筒子樓實際上是廉租房。

也就是說,幾個月內,國家要給40萬自家住宅被毀的唐山人提供廉租房標準的居所。

唐山鋼鐵廠。

1380立方米、年産75萬噸生鐵的4號高爐倔強地矗立在天地間。

海邊的唐鋼新廠現在已具有750萬噸年産能,但唐山鋼鐵舊廠的裝置,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廠裡經過幾次研討,還是保留下了兩座年産能75萬噸的高爐。

那些民國時的萬噸高爐就淘汰了,這兩座75萬噸高爐是五十年代末修建的,蘇聯馬鋼全套技術標準,生産效率和平均冶煉成本都還能在市場上立足。

在7月28日的大地震中,唐鋼4號5號兩座高爐主體結構完好。工人按照之前演練過的防震預案,緊急排空鐵水,進入停爐狀態。

主震過去,餘震過去,餘震減小、漸稀,此時唐鋼工人檢查全廠所有相關裝置,發現鋼廠沒有受到嚴重的難以修複的損傷。畢競鋼鐵廠不是房子,那些高聳的巨大裝置都是一個完整的物體,本身強

度是很高的,固定得也非常牢靠,總之,經過緊急修理之後鋼廠可以複工!

複工的申請報告往上一層一層遞上去,最後是國務院和國資委批準下來的。

唐鋼老廠廠長徐一凱:“高爐是否就緒‘

“ 切就緒!“

對講機裡的人聲嗓門極大。

徐一凱: ”礦石組,報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