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0年到1975年,哈軍工共有144名女學員畢業,年均不到10人.... 這倒也正常。有的專業,在有的年份一一個女生都沒有呢。

不過有點不同的是,無論男生女生,能成為哈軍工學員的一員,都是因為他她有足夠的實力,而不是因為性別照顧。顧

在中國,和西點軍校“對標”的是哈軍工。

不要以為這個學校叫“軍事工程學院”就當它是搞工程的,繼而以為它是工程兵的軍校。其實看哈軍工的院系設定就知道了,空軍工程海軍工程陸軍工程什麼什麼,基本上各軍兵種齊全。

(只是海軍系現在挪到了大連)

也不要以為這個工程的意思是”進廠”。哈軍工不是培養國防工業尖端人才的院校,國防工業所需的人才,自有各個工業部門的對口院校出的畢業生擔綱,哈軍工各系的學生畢業出去是操縱使用這些武

器的而不是造這些武器的。

(本位面由於各機械工業部的科研持續拉跨,啥都不會,啥都做不出來,國家只好在50年代末成立國防部第1~7研究院,哈軍工的畢業生大批進入這7個國防部研究院,負責研發軍隊需要的技術裝

備,否則會用高新武器有什麼用,手裡只有燒火棍。再後來國防安全需要把哈軍工拆了,哈軍工一 分為七之後許多分校就永久定位軍工了)

那到底為啥還要叫“軍事工程學院”

取這個校名是由於蘇聯二戰後高階軍事學說的最新發展。在打完二戰之後,蘇聯國防部和總參謀部意識到,所謂的戰爭、戰役、戰鬥,用工業化的語言來說,其實就是一項項的”工程”。 或者說是一項

項的“軍事工程”。

“你以為你在舞臺上施展你的戰爭藝術嗎不,你是在做工程。”

(而大家通常所理解的那種造槍造炮造飛機坦克的工程,在這個語境下換成了“國防工程”)

名指揮員在戰爭中,就應該像完成一項工程一樣執行完場戰鬥或者戰役。這場戰役投入多少兵力、多少武器、多少資訊、多少彈藥燃油補給,這就是我給你資源。而你,指揮官同志,負責用這

些資源,把工程按照規劃完成了。也就是按照最高統帥給你訂的目標,把仗打贏。

在工業化時代,場戰鬥其實就是一項工程,戰爭中的一場戰役,就算是大工程其中的一個分包工程。

所謂指揮員就是能完

工程的包工頭。所謂優秀的指揮員,就是能用較少的資源就完成工程的包工頭,或者用同樣的資源能建成更大的工程的包工頭,有時候也指無論出現什麼意外情況都能保證工

程按時保質保

別以為這很平平無奇,在歷史上,拿了優勢資源卻把車開翻的包工頭可太多了。

到現在為止,哈軍工很好地完成了最初的設定,實現了最初的建設目標:為軍隊提供受過現代工業科技薰陶、對高新技術有足夠的瞭解、對新技術下的戰爭足夠熟悉的軍事指揮員。

“怎麼回事怎麼回事,我剛從長春回來,看測試的三代主戰坦克的表現十分滿意,回到哈爾濱你們就告訴我主戰坦克在未來戰場上是要被淘汰的

哈軍工裝甲工程系,於廷蘭主任走進裝甲工程系空軍工程系的聯合研究實驗室,實驗室的人告訴他,最新的一次裝甲作戰推演結果出來了。

推演結果對於坦克來說簡直是慘劇:武裝直升機在戰役中,對坦克的交換比達到了1: 10甚至1: 20!

一架武裝 直升機在成為耗材損失掉之前,能換掉10~20輛主戰坦克,而且這還是雙方技術水平同級的情況下!

於廷蘭:“如果交戰雙方都有武裝直升機配合裝甲部隊作戰,戰役的結果是什麼”

優勢。

“主任,如果交戰雙方都有等量的武裝直升機,那麼戰役的結果取決於哪 方 能將武裝直升機的作戰能力發揮到最大程度。如果交戰雙方的武裝直升機數量不對等,那麼武裝直升機多的一方佔據明顯

於廷蘭繼續往下翻研究實驗室的各次推演的結果,確實有這幾場推演的介紹。

於廷蘭:“越南戰爭當中我們確實感受到了直升機給陸戰戰場帶來的巨大變化,但沒想到武裝直升機不僅在熱帶叢林作戰中用處這麼大,這次推演的是平原裝甲作戰,居然...用的是米24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