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一點都不拖中美關系的後腿(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62章,一點都不拖中美關系的後腿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1975年1月,第二枚長徵6運載火箭待發。
第一枚長徵6用來發射嫦娥三號無人探月飛船,中國首射長徵6用來發射嫦娥三號,因為探月這個事情.沒有空間站重要。
主要是嫦娥三號全套系統的造價,沒有天宮三號的核心艙貴。
長徵6首射如果掉鏈子了,損失一個嫦娥三號而已。如果搭載天宮三號的核心艙發射,那可就損失大了。當然,這種最壞的結果並沒有發生,現在嫦娥三號還在工作,每隔一個多月月球車就爬出去
採一一會兒樣,然後往回發一次資料。
既然長徵6號的設計和製造都沒有問題,那麼天宮三號就來了。
“5,4,3,2,1,發射!”
從陵水空軍基地到文昌圍觀長徵6發射的人群中,有焦達爾杜達耶夫。
杜達耶夫雖然是空軍中校,但他在蘇聯的時候並沒有親自到拜科努爾觀看過火箭發射他呆的部隊先是在愛沙尼亞然後調到遠東。
“果然,又成功了,不錯不錯。
身邊有幾名中方轟炸機飛行員也在圍觀長徵6升空。
這枚長徵6和去年七月的外觀略有不同:它的全長短了一些,但是頭非常大天宮三號的核心艙+節點艙體積不小,全長16.8米, 直徑4.4米, 整流罩也是特意設計的,為了把核心艙包起來,整流罩
看起來就跟個蘑菇頭似的。
兩個星期前,三名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飛船造訪天宮2a空間站,美國宇航員對天宮2a寬敞的內部空間和完善的居住設施贊嘆不已。
雖然阿波羅飛船加上推進艙的總重其實比天宮2a的本體還要重:一點,但阿波羅可謂是航天器浪費重量的典範,20噸的大家夥,三名宇航員在裡面也只能享受軟座待遇,都沒脫衣服睡覺的地方。在天
宮2a裡就不同了,兩個艙段拼成的近20噸的空間站,宇航員可以在裡面飄來飄去,可以在空中旋轉打滾各種雜耍。
(其實美國發射過空間站,天空實驗室,只是艾倫賓恩沒進過天空實驗室,且後者只接待了3批宇航員就壽終,艾倫賓恩也沒機會體驗了)
那麼天宮3號3比天宮2a,區別有多大呢
天宮2a的加壓體積是4號的核心艙加壓體積就有122立方米,這只是其中的一一個艙段。天宮3號期的艙段全部 建成後,空間站的總加壓體積是340立方米。
如果假設地上的居民樓層淨高是2.8米,那麼天宮3大概等於天上有套120平米的房子。
“天宮3號的核心艙與節點艙固定相連。核心艙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負責空間站組合體的統一管 理和控制艙內安裝3個科學實驗機櫃和1個應用任務公用支援機櫃,艙外預留載荷掛點。”
“核心艙+節點艙配備3個對介面和2個停泊口,用於實驗艙、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等飛行器與其交會對接和停靠。”
1975年下半年將發射量子號實驗艙,這是天宮套星子力學相關的實驗裝置和數個其他科學實驗機櫃。”
“1976年將發射相對號實驗艙,也是固定常設實驗艙,主要功能為進行廣義相對論空間觀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觀測和恆星觀測。”
”在1977~1978年,‘天宮”的二期工程啟動後,還將發射‘自然號實驗艙,固定常設實驗艙,主要功能為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生物科學試驗。”
電視臺的專題節目首次公佈了天宮3號的一期和二期工程全貌。
天宮3號的一期工程發射”和平”核心艙和”量子”號、“相對” 號實驗艙,兩個實驗艙與節點艙的左右介面連線,形成一一個“丁”字構型。到這個時候,天宮3號就已經是人類在軌執行的最大的航天器了。除
了基本的三艙,天宮3號還可以停泊2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或者1艘太空梭和2艘飛船。
二期工程則是先發射第二核心艙,與”和平”核心艙的頂介面連線。第二核心艙依舊帶有3個對介面和2個停泊口,因此又可以帶2個實驗艙,現在已確定要掛上去的是”自然”號實驗艙,正在規劃的第二
個艙可能是“光譜”艙,也可能是‘晶體”艙。
二期工程新的第二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組合完畢之後,天宮3空間站就不再是丁“字構型了,而是
“士”字。
好吧,我們應該把它倒過來看,不是“士”字, 是幹”字構型。
“如果可能的話,第二核心艙應該比第一核心艙稍作改進。 在材料技術、力學計算方面做得再好一 點,這樣就可以在強度、壽命保持不變的基礎上,減輕它本身的結構重量,最終目的是讓空間站有更大的居住空間,能搭載更多的物資或者實驗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