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微笑佛陀(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46章,微笑佛陀
紐約。
聯合國安理會。
美國駐安理會代表羅伯特馬蒂斯神色嚴峻地走進會議廳,他身後是3名秘書和助理,和往日不太樣的是,後面這3人有兩人各拖著一個大檔案箱。
馬蒂斯之後,中國駐安理會代表鹿野及秘書入場。鹿野同樣神色嚴峻,而且鹿野身後的秘書組,也有一人拖了個大檔案箱。
在昨天和前天,中國、美國駐聯合國的代表已經碰頭過兩次,雙方深入交換了意見,在前天深夜中國的代表團甚至直連國內,以獲得外交部和中央的指示。
正因為連續兩天的碰頭交流獲得了共識,馬蒂斯團隊才帶著這麼多東西出現在這裡。
常任理事國落座。非常任輪值理事國落座。馬蒂斯和鹿野在座位上對了一下眼神,然後馬蒂斯緩緩站起:
“5月20日。安理會1974年第11次會議,美利堅合眾國向安理會發起動議。”
“有十分充分的情報證明,印度共和國正在進行一項以製造核武器並進行試爆為目的的核研究專案,代號微笑佛陀’。”
“印度的核武器專案嚴重違反了聯合國裁國軍與軍控委員會、聯合國安理會制定的核不擴散原則及軍備控制條約,我們請求安理會出臺對印度的制裁決議,印度必須終止其核計劃,並接受安理會、國
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核設施的徹底清查。
沒有1962年中印沖突的刺激、兩次印巴戰爭也都以印度的勝利收場,然而印度的核武器計劃還是啟動了。
只是進度比原歷史位面的慢一點, 現在還沒有製造出可引爆的核裝置,但印度已建成的原子能設施已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是在為核武器服務。
印度的核武器計劃起源於1954年,創始人是霍米巴哈巴哈,物理學教授、塔塔基礎物理研究所主任。
巴哈巴哈在1954年建議印度政府發展核武器,但核工程巨大的耗費嚇到了尼赫魯,此後十幾年,尼赫魯一直不 肯往巴哈巴哈的計劃投錢。
1965年的印巴戰爭,印度雖然最終結果沒吃虧,但在戰爭中印度的常規軍力表現得相當差勁,這引起了印度國防部和印度政府的不滿,於是印度高層想,或許核武器也不是全無好處:不用訓練士兵
不用培養高階軍官了,打起仗來啪地丟一顆,多省事對吧。
1966年起,印度政府真的往核工程裡投錢了。雖然巴哈巴哈教授剛好也在這一年去世 ,但印度的核物理研究團隊還是建立起來了。
此後,印度的核武器研製計劃幾經反複。英迪拉甘地就任印度總理之初不往核武器計劃裡投錢,但1969年又恢複了投資。1971年印巴戰爭大勝,英迪拉甘地又不想搞核武器了。但在1972年, 印巴
戰爭大勝的“紅利“減退,英迪拉甘地的支援率持續下跌,於是她又開始重視核武器。
甘地夫人的想法就是,如果能爆炸枚核武器,那麼“印度成為有核國家”的名頭必定會讓自己支援率大漲。
不過,也就是在1972年初,中國透過秘密渠道向美國傳遞了資訊:印度存在著研製核武器的計劃,而且 .直在向前進。
就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開打前,中國和印度還做了諸多py交易:印度答應邊境盡快完成劃界,中國答應在安理會上不反對印度開戰。
看起來合作得蠻愉快的,然而12月印巴戰爭打完,1月份中國就背地裡把印度的核計劃捅了出去。
美國看到中國傳遞的資訊,將信將疑地用自己的情報機構展開調查,然後發現,臥槽,還真和中國披露的差不多。
在本位面,印度的外交戰略態勢是獨立自主+不結盟運動。
印度和老牌殖民帝 國全都關系冷淡,都只發展很簡單的泛泛的兩國關系,反倒是和蘇聯關系親密點,因為蘇聯沒侵略過印度,給援助還特別慷慨。和中國關系也比其他國家稍好一點,因為中國和
印度都是新興國家,大致上算是一一個陣營之內。
(印度)
對於美國,印度有點敵視,因為美國支援巴基斯坦。美國支援巴基斯坦是出於很直白的戰略牽制原則:在南亞次大陸支援一一個小勢力 (巴基斯坦) ,用這個加強強化後的小勢力牽制該地區的大勢力
所以中國不太方便出手,就選擇把這個訊息透露給了美國,美國願意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