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2月,春節過後,人民幣已經進行了第2階的調整,從4.7人民幣兌換1美元升至4.4人民幣兌換1美元。在1974年年內,人民幣還將進行第三次彙率調整,最終進入4: 1的區間。

“最近出現爭議的是榜單第二名:蘇聯。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愛德華:米德教授注意到在倫敦的自由外彙交易市場上,盧布對美元的兌換比率一直低於官方彙率 ,當蘇聯政府宣佈盧布升值至0.76盧布兌換1美元的時候,倫敦外彙交易市場上的

盧布比價卻從1.5盧布兌換1美元降低到了1.6盧布兌換1美元。

“蘇聯公佈的1973年度gdp數字為5081億盧布,摺合6686美元。愛德華米德依據5081億盧布的數字,以倫敦自由市場的彙率對其進行計算,算得到的是3387億美元,愛德華米德說,蘇聯的實際gdp可能已在中國之下。”

“愛德華米德的論斷並非只有黑市彙率這一條證據。 在蘇聯提供的工農業生産總值(通常認為這一數字蘇聯統計得最為詳盡)中,有許多商品在蘇聯國內的標價並不合理,比如蘇聯自産的”伏爾加”轎

車售價為4000盧布;而原裝的菲亞特轎車為3000美元。在蘇聯統計的主要工業品産量中也存在此類差別,比如同一種化工中間産品,純度99 與純度99.9在蘇聯的工業生産統計中並不作區分,但它們

的售價存在明顯區別。

“華爾街的經濟分析專家赫爾曼霍格茨對愛德華米德的論斷表示異議。他認為,雖然在貨幣彙率上,蘇聯産品存在價值高估現象,但在gdp的統計方式上,蘇聯又存在著許多選漏統計的專案。比如零

售業的産值統計、交通運輸業産值的統計等。

“但是,蘇聯在統計gdp時的遺漏比率到底有多少。這是一個比幣值低估高估更難以量化的話題。赫爾曼霍格茨認為,蘇聯的gdp統計肯定存在著遺漏,至於遺漏的比率,可能在20~30之間。在華

爾街有一些激進的看 法是遺漏了40的gdp,但也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可能只遺漏了10~20。

...

盧布對美元、盧布對人民幣的真實比率應該是多少、蘇聯的票子毛不毛,來中國工作的蘇聯人可能最有感受。

北京的“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中心“就有這麼一群前幾年在蘇聯、最近兩年才來中國工作的蘇聯人。

伊萬斯捷潘諾夫是莫斯科大學數學系的副博士,畢業三年後調入ogas工程軟體部擔任演算法設計師。他在蘇聯時的基本工資是200盧布,在加入0gas工程後,ogas給所有的工作人員按比例發放“績

效津貼”,斯捷潘諾夫的績效是每月120盧布。

斯捷潘諾夫的妻子中學文化,在紡織廠工作,月薪是90盧布。

由於0gas軟體部的一部分人合作開發了一個國際象棋對弈程式,在鼓搗對弈程式的時候幾個資深程式設計師和演算法專家提出了深度學習的概念,中國方面的工作組發現了之後兩眼冒綠光,用各種方法說

服莫斯科,把搞對弈程式的人從0gas軟體部裡摳了出來,弄到北京成立了“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中心”。

於是斯捷潘諾夫的工資構成就變了。他在蘇聯的基本工資200盧布還有,ogas的120盧布績效津貼沒有了,改由中國發300人民幣月的工資。

人也居住在北京。

如果按照官方彙率,ogas的120盧布績效津貼應該等於600多人民幣,但現在300人民幣的工資,斯捷潘諾夫在北京卻活得非常不錯。

在莫斯科,斯捷潘諾夫住的是44平方米的“赫魯曉夫樓”,在北京斯捷潘諾夫住的也是赫魯曉夫樓,45平方米。

在莫斯科的房子,月租金是7盧布。在北京的房子,月租金是12人民幣。據說1970年的時候只有10人民幣,後來漲了點。

其他的開銷斯捷潘諾夫沒仔細算,但是他住在莫斯科的時候,每月200+120盧 布的工資,大概會花掉220盧布,剩下100盧布存起來。在北京生活,那200盧布的基本工資不需要動,並且300人民幣

的工資也不一定花的完。

和斯潘傑諾夫一起工作的中國工程師、演算法師工資和他差不多,每個月250~300元, 他們存錢存得更厲害,據說原因是 在中國,住宅既可以租也可以直接買下來,於是中國同事都想永久買下一一個

房子。

“斯潘傑!斯潘傑!‘

在中心的辦公室,有同事串門過來找人。

斯潘傑諾夫:“諾夫!斯潘傑後面還有個諾夫!達瓦裡希陳,中國的電視機不用預定也不用排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