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阿波羅-天宮計劃(第2/3頁)
章節報錯
“明年(1975年) 4~5月, 美國將發射一艘措載3名宇航員的阿波羅載人飛船,與蘇聯禮炮4號空間站進行太空對接。”
...
似乎是因為美國終於從越南戰爭中脫身,最近半年,美國與蘇聯、中國的太空合作突然變得順暢起來了。
阿波羅天宮計劃實施起來其實很容易,中國的空間站運作駕輕就熟,美國發射阿波羅飛船也不是第一次了。政治上說這是一次國際航天器對接,從技術上這就是一次常規任務,雙方飛到天上開個趴
而已。
兩國的電視觀眾在地面上看著樂呵樂呵,兩次國際航天器對接活動,讓中美蘇三國的老百姓都樂呵樂呵。
至於除中美蘇之外那一百多個國家,抬頭仰視表示羨慕就行了。
其實錢學森在早些時候提出的建議是不用分兩次進行, 次就可以了。
錢學森說的是三國宇航員在天宮3號上聚會。
天宮3號的架構搭起來之後,航天器對接介面比第二代空間站多,空間站的最大居住人員數也多得多,中美蘇的航天員可以一起在上面聚會開趴,不用分作兩次。
也就是把天宮3定為聚會場所,中國發射艘飛船把自己的航天員送上去,蘇聯也發射一艘飛船送自己的人上去,美國第三個。到時候空間站外面停泊著一艘神舟、 艘聯盟、 艘阿波羅飛船,空
間站裡面七八個航天員在喝伏特加胡嗨。
喝過了酒航天員再出來各自上各自的“飛船,醉醺醺地回家。
天宮3號的艙段是中國、蘇聯起合作發射, 中國用長徵6,蘇聯用質子號火箭,如果順利的話,不到2年就能把天宮3的架構搭起來。
只是兩年時間可能還是有點晚,尤其是美國現在急需做出一種冷戰緩和的姿態,尼克松的意思是“讓美國人放鬆放鬆”。因此在尼克松的意見推動下,中美和中蘇決定先執行兩個單獨的對接工程。至於
錢學森提議的在大型空間站裡三國宇航員開趴,這個計劃也還是存在的,只是晚一點再說。
1974年, 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也接近完工,現在所有的建築設施都已經搭建完畢,剩下4個月都是檢測時間:檢測發射塔、轉運塔是不是好用;火箭垂直組裝車間有沒有問題;燃料加註系統
幾十公裡長的地下埋設的管路是不是百分百可靠;航天發射指揮中心也試運轉一下看好不好使。
1974年6月份,文昌將第一一次投入使用, 發射一枚長徵2運載火箭試試水。
如果發射場沒有問題,大概會在7月底8月初發射第枚長徵6。
河北黃驊,中國運載火箭力學測試中心。
中央電視臺的攝制組在
開的時候了,就讓攝制組到這重拍拍。
節目的主角當然是長徵6號的全尺寸樣箭,去年樣箭生産出來並送到力學測試中心做機構強度測試,現在測試早已經做完了,只是現在差不多到了長徵6的資訊公
(總不能到天津的火箭總裝車間裡實拍吧)
龍樂豪:“長徵6號是我們設計製造的第一種大直徑、重型運載火箭,它的直徑是6.66米,而以往我們的運載火箭最大直徑都是3.4米。
“因為長徵6號直徑遠遠超過了鐵路所能安全運輸的寬度極限,因此我們要用船來把它從生産廠運輸到發射中心。”
“直徑幾乎 是以往的火箭的兩倍,長度也增加了,標準型號是70米,如果搭載不同的航天器,總長還會有一些區別。 長徵6號可以把32噸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軌道,如果它要發射同步衛星,那麼透過搭
載遠徵平臺可以把1 5噸的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當然,長徵6號相比美國的那個土星5號,還是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