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田中角榮訪華(第2/3頁)
章節報錯
中國之間的關系,是以中華民國與日本在1952年4月28日簽訂的《中日和約》為基礎的。
田中角榮訪華的主要目的甚至說唯 目的,就是中日關系的正常化。
中日關系正常化就繞不開二戰。
8月15日天皇宣佈終戰詔書,9月3日日本武裝力量簽署投降書,書但日本與盟國簽署正式和約是在1951年的舊金山,有了這份條約,日本才結束被盟軍佔領的狀態回歸正常國家。
常凱申在1951年剛退到臺灣,人心惶惶,沒派人去簽字,是在1952年跟日本單獨簽了一個《中日和約》,回歸正常關系。按照舊金山和約後面的補充條款,這種1vs1的條約只要雙方認可並且不違背舊金山和約的主要內容,也算數。
在此前日本為建立正式外交關系而與中國的接觸中,我方明確表示,日本與國府簽署的《中日和約》其中有不合理之處,中日關系如想正常化,需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訂一個中日和平友好條
約。
“首先,在國民黨簽的《中日和約》當中,只表明了日本放棄對於臺灣及澎湖群島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切權利要求,而實際上,我們認為,應該是日本將臺灣及澎湖群島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
群島歸還給中國。
“因為隨著 二戰的結束,日本與中國在1941年12月7日之前簽署的條約、專約及協定,均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這是《舊金山和約》以及其他的二戰終止條約中均明確的事實。既然如此,臺澎自然恢
複為馬關條約前中國領土地位,這必須要在今後中日的新和約中予以明白的解釋。
“第二, 日本必須深切反省戰爭罪行,站在歷史的角度,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責任、二戰給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所帶來的傷害、都進行客觀公正的記載,這些記載不僅體現於你們的官修歷史,
還必須體現在大眾普及的歷史知識中。
。除了歷史要寫明, 日本的文化、社會、日常生活,也必須對日本過去的侵略戰爭做深刻的反省。這裡說的侵略戰爭不僅限於二戰,還包括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發動的歷次對外侵略戰爭。我們反對在靖
國神社中供奉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及以後日本的一切侵略戰爭中死亡的日本軍人。
“第三
三,日本的侵略戰爭對中國、朝鮮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與財産損失,在《中日和約》當中,國民黨政府追隨美國,放棄了一切對日的經濟索賠要求,這沒有考慮到中美兩國的具體情況,沒有考
慮到中國在戰爭中長期被日本侵佔本土,因而是不合理的。我們必須對日本提出經濟上的索賠要求。
鄧主席與田中角榮的正式會談,提出了關於新的中日和約的若幹要求。
其實中方的態度也不是將《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 全部推翻。舊金山和約構建的和平體系沒有問題,就是國民黨在和日本簽署中日和約的時候,部分條款太過慷慨。
慷慨的原因是當時國府需要日本繼續承認他才是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
田中角榮來中國之前也考慮過種種情況,中方提出的這些要求倒也不算突兀。
第一條是讓日本在條約中明確臺灣、澎湖、南海諸島是歸還給中國。這些地方反正不可能再歸日本了,問題不大。
第三條,給錢。噢。給錢而已。
.第.二條.從靖國神社中移除明治維新之後的所有牌位
“田中首相,靖國神社的前身,東京招魂社,本身就是1869年,為了紀念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內戰戊辰戰爭中為恢複明治天皇權力而犧牲的3500多名反幕武士。就讓靖國神社回歸他的本義東京招
魂社,或者還可以換個名字,明治維新紀念館。明治維新是日本內部的一次進步的變革,它使日本走向了工業化的強國之路。在我國的歷史教科書中,明治維新是唯總體上持正面評價的日本近代軍事
事件
田中角榮:“這恐怕不是我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國會.... 天皇..甚至日本民間, 都有很多阻力。”
靖國神社現在供奉著246萬個戰死者的名牌(名柱)。
其中明治維新、西南戰爭萬四千多柱,侵佔臺灣的戰役1100柱,甲午戰爭1.36萬柱,八國聯軍1256柱,日俄戰爭8.84萬柱,一戰4850柱,九 八到1941年在中國戰死的20萬柱,1941年之後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