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尼克松訪華確定!(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12章,尼克松訪華確定!
中美從1月21日起的確在密集進行聯絡,為尼克松訪華鋪平道路。
約翰唐尼獲釋只是這段時間解決的一個小問題,關鍵問題還是在越南。
越南戰爭各方的會談從巴黎挪到日內瓦,這個新日內瓦和會總算是能定期、持續地開會了。而且,現在北越方面的態度有了些變化。
具體來說就是軟了點,不再要求硬剛到底了,可以給美軍一一個期限讓你收拾攤子 自己撤。
對於這個變化,美國國內部分人認為是美國空軍的強行戰略轟炸讓北越感到繼續博弈下去不夠劃算,另部分人認為是中國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說服了越南高層。
不過中國和越南實際上並沒有說服和被說服的關系,越南戰場上的這些變化源自於越南勞動黨的黨內民主 當然可以說這個黨內民主制度是受中國影響而建立的,算是間接起到了影響作用。
反正肯定不是蘇聯在其中起的作用。要是蘇聯主導了越南勞動黨的組織結構,那筍列日涅夫的意見就不可能在勞動黨中央擴大會議上被駁回。
現在美國已經不對戰爭報任何指望了,尼克松和中國商討的是如何結束越南戰爭。
經過聯絡小組的遠端協調,到3月下旬,中、美、北越對越南戰爭的結束方式達成了幾條共識:
1、 日內瓦和平協定簽署後,雙方進入停火階段;
2、南越國防軍和安全部隊不得進入南方遊擊隊的根據地,即使和平路過也不行;
3、停火60天之內,雙方交換戰俘;
4、美國成立“戰爭恢複基金會”,透過基金會對越南以及中南半島所有受戰爭創傷的國家提供經濟援助;
5、美國負責掃除布設在北越沿海港口外的水雷(這 些空投水雷雖然不難探測到,但是都沒有自毀功能,必須一顆一顆地引爆)。
尚未達成一致的則有:
1、北越方面要求和平協定簽署6個月內美軍全部撤離,美國主張12個月內撤離。
2、恢複和平後南方將舉行大選,選出民選的南越政府,北越要求南越軍方現役和退役將領不得參選,美國認為應當允許他們參選。
撤離時間這個其實也不是根本分歧,最後肯定能達成一一致。
南越軍隊徹底剝離在政治之外,這個分歧可能需要南越和北越進一步協商。 北越在日內瓦聲稱這已經是北方做出了很大的讓步,要按以前的越南勞動黨的總綱領,就該把南越偽軍徹底消滅。
南越一方閉口不言,不反駁也不辯解。
北越咬牙切齒,但也沒法說出更狠的話。
到現在為止,南越的武裝力量總人數100萬人,北越110萬人,這個小國雙方共有200多萬軍隊。
南越的100萬部隊有40萬是安全部隊,但北越一方的110萬人也有 42萬是防空或與防空相關的部..
1972年11月, 北越滲透到南方的正規軍與南越新編的陸軍部隊發生了團級戰鬥,這些新編南越軍是美國”越南戰爭越南化”計劃的一部分, 這些部隊經過長時間整訓,戰鬥力果然比以前的南越軍有較
大提高,北越部隊雖然在戰場上佔據著主動權,但兩千人卻吃不下這一坨一千多人的南越陸軍,最後主動撤離了戰鬥。
所以,如果北越堅持要用純武力方式解決美軍撤走後的南越軍,就現在而言,北越可能真的要做好打幾場大規模硬仗的準備,畢競越南沒開天眼知道後面發生的事。可是要打幾場大規模戰役就必然
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現在經濟和人力資源都已被壓榨到極限的北越很難”下這個決心。
北越在進入戰爭時有70萬部隊,1969年以後北越的武裝部隊總人數都維持在110萬人左右。然而從1965年到1972年,編制110萬人的越南人民軍總傷亡已經達到了165萬(45萬死、 125萬人次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