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總人口是美蘇之和的兩倍,卻只有224萬軍....

怪不得現在不少美國政界人士在喊“中國根本沒在冷戰”呢。

在軍力報告中,作者總結的觀點是:中國軍力的建設方向是海空軍在西太平洋打贏一場小規模高烈度的區域性戰爭,而非全面戰爭。但與白皮書中中國官方的防禦觀點不同的是,軍力報告認為中國這

場小規模區域性戰爭的範圍可能並非臺灣這樣的與中國距離較近的地方,而是整個西太平洋:重點是南洋諸國。

現在大 家都知道中國在印尼政變時派出了 支武裝撤僑艦隊,由此還攪動了臺灣海峽兩岸關系。現在印尼政變平息,重新回歸民選政府,但是中國可能仍然在讓海空軍做好在像印尼這樣遠的地方投

入兵力打一場區域性戰爭的準備。

尼克松合上中國軍力報告,找來了1971年印尼那次政變的報告。

<101nove.ia和五 角大樓相互推卸責任。五角大樓表示cia對蘇哈託只支援不控制,以至於蘇哈託在不恰當的時機發動政變。cia則抱怨為什麼美軍不直接插手,僅靠特工和情報系統怎麼可能

幫助蘇哈託奪取政權呢。

<101nove.ia和五角大樓都在做無用功。因為在平息了政變之後,新的印尼政府仍然願意與美國交往,甚至雙方的貿易合作比以前還多了。

<101nove.ia暗中扶持的蘇哈託真的上臺了,那美國的小弟當中又增加了一個臭不可聞的軍政府。而且按照以前的規律,軍政府在臺上肯定搞不好經濟,巴西除外。

“中國在馬來群島的經略與在中南半島明顯不同。可能也是因為在越南是蘇聯和中國在共同支援北越,而在馬來群島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南洋,是中國單方在行動。”

白宮的顧問阿蘭恩索文的觀點是,中國在南洋的戰略像是基於民族特徵的經營行為。

“中國介入印尼政變的理由是撤僑和護僑,他們的艦隊在印尼行動中也確實如此。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表達了同樣的態度,那就是與這些國家在官方層面加強聯系,尤其是經貿關系。而中國與

這些國家發展經貿關系,都是以該國居住的華人為先導的。

尼克松:“中國會越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嗎”

恩索文:“印度洋並不重要。對世界貿易而言,重要的是印度洋的幾個出口:馬六甲、紅海蘇伊士、波斯灣。

尼克松:“還有一個問題。中國到底要在中南半島和南洋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地區秩序由華人領導當地土著的國家體制”

恩索文:“從目前來看:尤其是從印尼最近兩年的變化來看;並非如此。中國實際上專注於解決當地的種族和民族矛盾,以避免這些國家的社會撕裂。在印尼如此,在馬來西亞也是如此。不過,在中

國做這些事的過程當中,這些國家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建立起來並被加強了。

..

尼克松現在盤算的是讓冷戰在西太平洋地區提前結束,這個想法不是他第一個提 出的,但他是最有可能把這個想法付諸實施的。

剛才說蘇聯五百萬大軍,但實際上現在歐洲的戰線已經冷卻並固定下來了,華約北約界限分明,除非全面戰爭,否則誰都很難突破這個界限。

美國與蘇聯的爭鬥熱點已經離開了歐洲,轉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在亞洲是越南,除此之外還有中東和非洲。

蘇聯在非洲的擴張,自1969年以來速度快得讓人瞠目結舌。號稱自己是社會主義大家庭領袖的蘇聯,在非洲顯示出了高度的“靈活性”,不管什麼政府,不管是當權派還是反對派,或者軍政府,哪怕

是他對共産主義半個字都不信,但只要他的敵入是與美國結盟的國家或政黨,蘇聯就會與他聯絡。

聯絡過後,只要他稍微點下頭,盧布馬上就到,蘇聯武器和軍事顧問馬上就到。

有了這些支援,在非洲這樣的大區,這支軍閥或者實力派別很容易就碾壓其他派別,奪取大權。

除此之外,蘇聯還把手伸向了原本秩序良好、政治穩定的非洲國家:坦尚尼亞和尚比亞。辦法是透過修築坦贊鐵路。

蘇聯援建坦贊鐵路的合同最近才爆出全文,蘇聯提出的要求竟然是在坦贊鐵路沿線駐軍三千人,這三千人以鐵路一端的港口為主基地, 分佈在坦贊鐵路一千多公裡的五個據點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