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1s(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九十四章,+1s
“國際計量大會、國際時間局共同決定,從1972年6月起, 當國際原子時與世界時的時刻相差達到0.9秒時,協調世界時(utc) 就增加或減少1秒,以盡量接近世界時。”
“第一個閏秒將誕生在1972年6月時59分59秒之後, 是23時59分60秒, 然後才是7月1日0時0分0秒。”
世界的第一次閏秒就這樣誕生了。
類似於閏年,這也是為了填誤差。但是閏年是必然會發生的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裡,自轉次數並不是整數,而是是365.2422圈, 所以得四年一閏。閏秒就純粹是意外:地球自轉有時候快有時候
曼。總體上應該是在變慢,但有幾年,人類測量的結果發現地球自傳也會出現變快的情況。
原因現在解釋為地球潮汐摩擦而導致的減速,其中包括海洋潮汐摩擦和地核的液態鐵鎳核心的摩擦。
設定閏秒對普通人的生活表面上沒什麼影響,但實際上是有的。雖然1972年還看不出來,但到了21世紀就有影響了。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必須對閏秒進行修正。
好在現在中國發射的正式版的全球導航衛星已經考慮到了閏秒,不會出現累積21個月gps宕機次”的情況。
”在我們的第二版終端晶片量産之後,北鬥系統的地面端其實已經可以縮小了。你們的工業設計得加把勁啊,你看,新的地面端現在居然是由消費電子實驗室做出來了。”
天津消費電子實驗室,“導航産品設計部”做出了第一臺小型北鬥 系統地面端,正在向聶帥、錢學森和江三工展示。
在光刻機設計和生産搬遷到北京天津一帶後, 天津市多了好多晶片産業的公司,其中包括北鬥導航系統地面端的生産線。
河。
現在整個北鬥系統的産業鏈就非常集中了:研發在北京,導航衛星在天津生産,地面端的導航晶片也在天津生産,衛星接收地面端的設計插入了天津電子集團,衛星接收地面端裝置的生産廠在香
為此天津消費電子實驗室新成立了一一個“導航産品設計部”。
聶帥拿起最新款的小型北鬥系統地面端: ”這有 點像當年的背負式對講機和手持式對講機的區別哦。你們天津電子集團剛成立的時候,就搞過小型對講機的研發,那個小型對講機的研發團隊,後來就
成了你們消費電子實驗室成立時的基本盤。
導航産品設計部的王玉凱:“這我當然知道啦,這是我們實驗室歷史的開端嘛。所以,這個小型地面端在一些細節方面也在向當 年的手持式對講機致敬。”
地面接收端現在有船載、車載、機載、單兵幾個版本。
船載的衛星導航系統地面接收端對重量無所謂,你做個半噸重的地面端海軍都不會說什麼,因此船載地面端的大箱子有110公斤,天線是單獨接入的一套系統,展開的天線有3米長。
機載和車載的地面端就稍微小一些,是個40公斤的鐵箱子,外接電源外接天線。
單兵地面端就比較考驗工夫了,它必須內建電池,電池+接收機+天線這一套的總重量要適合單兵攜帶。現在研發出的版本總重16公斤,雙肩包的樣子,剛好讓一個士兵背負。
實際上這名士兵在揹著單兵地面端的時候,還得帶一個裝軍 用地圖的挎包,因為地面端裡並沒有內建電子地圖,它接收到導航衛星的訊號之後只輸出當前所處的經緯度和海拔,然後士兵就從挎包裡
面取出帶經緯度的軍用地圖,找到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
是夠麻煩的...但在七十年代初期,這已經是黑得不能再黑的科技了。
這名士兵在揹著一個單兵地面端之後,也不用帶槍和子彈了,就算土兵膀大腰圓還能扛一支槍也不用他扛,因為背上這個東西不允許士兵把它揹著沖在一線。在越南戰場上,今年3月我方 首次向北越
援助了批單兵地面端,現在在越軍那裡就是當作大寶貝供著,無論任何時候,背負單兵地面端計程車兵都和營長起呆在最安全的地方, 旁邊有一個班圍著。
敬)。
再來看看天津消費電子實驗室推出的這個小型地面端(二代地面端)。它的總重從16公斤降到了5公斤,從雙肩包變成了一個巨型大哥大的模樣(或者如王玉凱所說,向scr536手持 式步話機致
二代地面端的電路系統是全新設計的,濾波晶片、主運算晶片、ro晶片等等擠在一塊長條形主機板上, 主機板夾在大哥大的中間,前面是按鍵和顯示系統,後面是一塊可拆卸的高能電池。
這塊鎳氫電池能供二代地面端開機使用半小時,比代的續航力其實是縮水了(一代可開機1小時) ,但是二代地面端的電池能快速更換,只要野戰部隊出發前多帶電池,就可以多續航幾個半小時。
王玉凱:“當然,其中最新的最有科技含量的,還是這塊液晶屏。你看,這麼大的面積,還有回退功能,這個功能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它可以把前10次做定位時獲得的座標記錄下來,只要往上翻,就
能翻出上一次、上上一一次的記錄。
聶榮臻:“這麼說來,它可以記錄10個座標點,如果我們想象這是一支正在行軍的部隊, 這10個座標點連起來,就是他們過去這段時間所走過的路徑。”
王玉凱:“對, 就是這個意思。”
聶榮臻:“做的不錯,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