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簽署之後總得執行吧,各國總不能自報自己有多少導彈發射井,那會演化成世界範圍的反向吹牛大賽,得由機構核查。這就要在條約生效後成立一一個五國委員會,委員會下屬機構裡包括核查小

組,比如五個國家各派出個核查小組。

這15人將持有五國背書的特別通行證,可以進入五個國家國土的任何一一個地方,數這裡有多少發射井,多少枚核導彈。當然進入核基地檢查必須是核查小組的5人同時在場,5人各自獨立出一份報

告,缺誰都不行。

想到這一層的時候,蘇聯和美國就不太配合了,他們現在還不想讓外人看到自己的導彈發射井。

陸基洲際導彈的限制不好談,但是海基核武器和核導彈能談。

海基就是彈道導彈核潛艇,這就不用核查小組在人家整個國土到處亂竄了,在港口邊蹲著就能數出來。核潛艇的擁有國相對來說也勉強能容忍有外國核查小組在核潛艇基地蹲著,因為彈道導彈核潛艇並不是在基地裡作戰的,一旦戰爭風聲緊就會出海巡弋。

《美蘇中英法,新時代的華盛頓條約》

“這是繼五十年前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後,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第二個重大軍備限制。它的簽署將會對世界安全以及世界格局産生深刻的影響。”

“只是五十年前的五個國家當中,日本和義大利退出,蘇聯和中國加入。”

“已經有媒體把即將簽署的條約稱約作《日內瓦海軍條約》,但這個名稱似乎並不完全貼切。在日內瓦簽署的是限制海基戰略核武器的協議,而非限制常規海軍。而限制海基戰略核武器的協議只是大

國限制各自的戰略核武器的系列協議中的一個。

“五十年前,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在簽署的條約中,限制了五國主力艦的總噸位、單艦噸位和主炮口徑,總噸位按照國家不同而設定了上限,五國的比例是5: 5: 3: 1.75: 1.75。”

“意味深長的是,在日內瓦,現在世界上的五個核國家同樣也採用了比例限制軍備。”

“在數輪的談判後,最終確定的比例是:美國擁有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不能超過50艘,潛射彈道導彈發射器不能超過800個;蘇聯最多擁有50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和720個潛射彈道導彈發射器。”

“中國,1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180個導 彈發射器;英國與法國相同,6艘彈道導彈核潛艇,96個導彈發射器。”

“五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數量比例是50: 50: 12: 6: 6,潛射彈道導彈(發射器)數量比例是800: 720: 180: 96: 96。”

其實中國提出的主張是五國彈道導彈核潛艇數量應該更少點,美國和蘇聯各20艘、中國6艘。英法你們看著辦。

因為中國現在就只有6艘彈道導彈核潛艇,這包括正在建造的2艘。

但這樣一來美國和蘇聯就得 把很多核潛艇回爐煉鋼,因為他們現在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數量已經接近50艘了,甚至蘇聯過幾年可能要新下水 艘核潛艇就得退役掉一艘老的。

所以這不大行得通,只能讓美國和蘇聯都擴到50艘,中國盡管現在只有4艘現役核潛艇,但是可以給12艘的份額。

彈道導彈發射器的數量也有過爭論,中國的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帶12枚導彈,但現在在建造的已經能帶1 6枚了。蘇聯也有類似的情況,因此兩國每艘艇搭載的彈道導彈數量被定在了一個比較奇怪

的數字,蘇聯平均每艘艇14.4枚導彈,中國15枚。

“中國接受了只相當於美國四分之一的海基核導彈數量如果加上與蘇聯單幹這個潛在的可能,那麼中國在三國競爭”中的核導彈數量也太少了吧”

盡管sat1談判之前就有訊息流出,但條約最後以這個形式、這個比例關系落定,還是讓各國略有點吃驚,尤其是日本。

防衛廳長官江崎真澄受邀來到田中角榮的宅邸,談論關於中日中美和日美關系的問題。

雖然現在日本首相還是佐藤榮作,但大家都知道佐藤榮作應該快要下去了,自民黨內部已經內定了田中角榮繼任。

田中角榮對中國接受1: 4的海基核導彈比例有些詫異,根據他的認知和經驗,中國現在是經濟、軍事、科技全都在快速崛起,未來很有可能與美國分治太平洋。但1: 4的核導彈可不是能夠分治的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