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工資翻倍應該在五年之內完成(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五十七章,工資翻倍應該在五年之內完成
“中國去年的gdp已經超過蘇聯的一半了,這是個了不起的成績。”
“弗裡德曼先生,中國的gdp雖然超過了蘇聯的半,可還沒有超過日本。”
“日本.. .
弗裡德曼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日本和德國,這兩個國家不在&09;之內。”
米爾頓弗裡德曼的意思是,中國在冷戰”鐵幕 之內。但這種說法也不完全對。
究竟中國在不在鐵幕之內呢這是個問題。
鐵幕這個名詞是基於西方世界視角之下的。冷戰的開端就是西方要遏制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於是在地球上劃了一圈,把這些國家包在裡面。
到後來,蘇聯自己也以這一圈線為界, 認為圈內是自己的地盤,如果西方國家想把勢力或者意識形態從圈外打入進來,蘇聯就呲牙。
中國是包在這個圈裡面的。
但是! 1970年中國外貿總額377億美元!蘇聯只有245億美元(220億盧布) !
蘇聯的外貿當中,與西方國家的外貿總額只有46億盧布,與社會主義陣營的外貿總額是174億盧布。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外貿總額是190億美元。社會主義陣營、西方世界,這倆的外貿額差不多一半一半。
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外貿額是187億美元, 比蘇聯小一點點,但是在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的教授普遍認為,蘇聯在經互會體系內的貿易大多是兩個國家把沒什麼卵用的貨物運過來運過去,既無法透過
外貿最佳化産業,也無法刺激經濟加速發展。
米爾頓弗裡德曼和他所在的芝加哥學派以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為核心的經濟學派別,現在以“最懂中國的經濟學派“著稱,他們甚至專門成立了一門學科,叫做“中國經濟研究學”。
芝加哥學派當中許多人都到過中國訪問甚至長期考察,他們稱自己是中國政府的“編外智囊”。
這是有吹牛的成分的。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自弗裡德曼十幾年前訪華開始,的確他們的人頻頻進入中國,而且在中國考察時真的能見到中國經濟的高層人士甚至國家領導人,但他們的建議並沒有
全都被採納,只是作為“參考意見”。
不過這不影響芝加哥大學的“”中國經濟研究”在美國很出名。
1970年過去了,1971年初,中國忙著佈局擺平印尼的危機,美國則忙於應付越南的春節攻勢、討論越戰是不是該收手了,現在就只有芝加哥大學在認真研究中國的發展。
1970年的世界經濟第一當然還是美國, 全年gdp1.07萬億美元,增長了大約5。
第二名蘇聯,4201億美元,漲幅8.27,增長率比美國高點兒。
但說到增長率,美蘇都沒法和世界第3、4、 5名相比。
1970年世界經濟的3~5名是:德國2158億美元,日本2126億美元,中國2104億美元。
第六名愛國是1484億美元,這位中國前幾年才超過的老牌帝國主義,現在和第五名中國差了一個印度(614億美元) ,基本已經不算在第二方陣裡面了。
而1969年德、日、 中三國的gdp分別是1686、1745和1667億美元。
這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