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宋家兄弟(第2/3頁)
章節報錯
船可以在臺灣和大陸之間來往,飛機不行, 這種不完全的通航,算是0.5通。
“兩岸分隔二十年了,49年去臺灣的有國民黨軍官、士兵,還有被裹挾去那邊的普通人。士兵和普通人二十年不能回家鄉了,我們不能再讓他們繼續這種遠離故土遠離親友的痛苦。即使軍官,就沒有
思念家鄉的嗎我看也有吧。
“如果可以實現徹底的通航,讓兩岸的人員可以相互來往,臺灣人到大陸看一看,國家這20年發生了什麼變化;大陸入也可以去臺灣看一看,相互之間多交流,可以消除分歧,更有利於國家的統
“我們的同志提出了這樣一一個建議,來往於兩岸的客輪、客機,在三通開始的初期,可以經香港中轉,在那裡停一下下, 再接著趕路。如果這種通航方式執行了幾年都沒什麼問題,我們再嘗試兩岸之
間的直接通航。
“父親,毛回了一封信。”
給大陸寫信是常凱申先提出的,當時常凱申聽到了李宗仁去世的訊息,百感交集說要給傅作義寫信。
現在常經國真有點擔心他爸爸只是一時興起讓寫的信。
不過應該常凱申不會驟然翻臉,這封信花了幾天寫出來之後他還送到常凱申那兒給他過目,那時候常凱申看過信之後點頭,才遞給傅作義。
常凱申從兒子手中接過信,段一段往下看。
“停火,他們既然這麼說,那就是停火了。”
常經國:“是的,如果兩岸都如此維持現狀,那便是停火了。”
常凱申: ....~要人員來往 ”
常經國:“他們是這麼提議的。
“這是給他們和平滲透我們的機會那。人員通航,實在過分。”
常經國:“現在在軍中、在黨政機構,每逢清明前後,便是人員情緒低落之時,下頭人的思鄉之情也確需滿足一下。如擔心中共對我進行滲透,可在雙方人員交流之時設定一些單向的限制,我們的人
過去我們不阻攔,他們的人過來,我們稍微查嚴一點,就是最後沒幾個大陸人能到臺灣,就行了。
常凱申:“開了通航的口子,有一 必有二, 你以為能止住嗎。”
常經國: ..
常凱申擺擺手:“許孝炎只是個送信的,不是說客。讓宋宜山去香港。”
常經國:“宋宜山他確實是可以說得上話的。不過,他到香港談什麼呢 ..父親”
常凱申彷彿沒聽見常經國的話一樣,拄著柺杖走了。
宋宜山,湖南人,早年畢業於南京中央黨校,算是蔣介石的學生。後被國民政府派往英國留學,歸國後直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 他在1949年就做到了國民黨的中央組織部人事處長,現在是國民
黨候補中央委員、立法委員。
宋宜山接到讓他去香港”與中共建立接觸”的命令,但命令卻沒說讓他怎麼與中共接觸。
去了總統府,常凱申哆哆嗦嗦對他說了一大通,宋宜山才大概明白了什麼。
“唉!此行香港,事不好做啊!“
宋宜山在去的路上,對他的助手感嘆。
“如按總統的要求,我等此行必定毫無進展,在香港呆上半年、一年都不會有任何成績。如不按總統的要求,又恐怕會被處罰。我看,幹脆就摸魚放羊,得過且過算了。這位小兄弟,..剛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