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這步話機,還能做得更小一點嗎(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穿越時空的公文包裡的檔案,等於是在夜裡幾裡路之外點亮了一盞燈,讓你知道那裡有一個旅店,可從你所在的位置怎麼到旅店?不知道,你還得在夜裡深一腳淺一腳地走,繞過溝坎,繞過水坑,自己找出一條路,才能到達目的地。
李強:“葉總工,我有一個問題啊。這個步話機,你有辦法做得比701型更小嗎?哪怕只小一點也可以。”
王諍:“說得也是,體積重量再小一點,確實步兵攜帶和使用就更方便。如果再小一點但是通訊距離又不打折扣,那就更好了。”
葉傳垠:“這個問題,容我想想……”
李強:“這個701型,部隊肯定是要的,國家調撥物資,包括調撥外彙進口零部件,712廠組織流水線生産。但生産是生産部門的事,712廠的設計部門,我看也得有活幹吧。”
葉傳垠:“既然局長發話,那我就不一個人在這兒動腦筋了,我這就調集712廠的工程師,組成一個設計隊伍,搞下一代步話機的研製,我看可以叫702型。只是,這體積和重量縮減多少合適呢?”
李強:“就先定下,體積縮小10,重量縮小10吧,702比701要進步到這個程度,當然這只是最初的目標,中途會遇到許多技術困難,你們研製的時候視具體情況,達不達得到都沒關系,只要在做新産品的研發,那就是好事。”
葉傳垠:“那我們就放心一些了。兩個10。701型估計會在今年底投産,但這個月我就讓712組織起702步話機的研發團隊。”
李強:“不過,事情也沒有那麼簡單。”
葉傳垠:“啊?”
李強:“這個事情啟發了我。上海無線電廣播器材廠,哎呀,我得安排下個月去一趟上海。葉總工,上海的無線電廠會和你們同步生産701型步話機,但是他們生産步話機你們是有……抽成的,因為是你們設計部門把它設計出來的。但是,我會讓上海也研製他們自己的第二代步話機。”
王諍:“李局,這好像是競爭法?相互競爭,加速促進。”
李強:“算是吧……1954年,給你們三年的時間,當然上海廠也有三年的設計時間。那時候我看全軍可以進行新型號的無線步話機的選型,也可以說是技術招標。”
……
離開天津,李強又回了北京。
上海的廠子先發個電報讓他們做好準備,之後李強才親自去上海調研。
國內生産電子管的工廠由蘇聯援建,名字定好了,774廠,建設進度嘛,還在挖地基。葉傳垠說到蘇聯真空電子管與英美同類産品在效能上有差距,這又是一個比較明確的訊號。李強回北京,就是找相關方面的專家,看看蘇聯援建的真空管生産裝置是不是與西方現在同類工廠的裝置相同,如果不同的話蘇聯工廠的裝置差在哪。
電子技術這方面要多“偷學”一點技藝才行。
回北京的第二項事務——有一個人從美國回來了。
“錢博士,你好。”
“聶……聶將軍你好,李局長你好。”
由於1951年國民黨海空軍還控制著東南沿海,為安全期間,總理給錢學森規劃了歸國的安全線路,從美國輾轉歐洲、蘇聯,9月回到北京。錢學森和蔣英先住了一段時間的酒店,政務院最近剛給找到一處住房安頓下來,李強和聶榮臻就登門拜訪。
聶榮臻:“我和錢博士已經是第二次見面了,李局長是第一次,因為他過去一段時間在外出差。我和李強是中央科技領導小組的組長和副組長,錢博士在美國都是最前沿的航空航天專家,因此今後我們之間會有很多在一起工作的機會。”
錢學森:“聶總上次說過了,中央科技領導小組是個專門提高國內科學技術水平的組織,但就是特別神秘,至今我都搞不清楚組織架構和職能部門。”
李強笑道:“有沒有可能是這樣的情況:你搞不清楚組織架構,是我們到現在還只是一個空心牌子,沒把整個部門架構搭建起來。”
錢學森:“原來如此,那我們得趕快了。二位可能不知道,我從50年到今年6月,被限制行動自由這一年,我一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提高國內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國防科技水平,我的目標,是在科學技術的領域爭取早日達到甚至超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