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德累斯頓秘密會議
章節報錯
第八十四章,德累斯頓秘密會議
青藏鐵路所經地區地質條件複雜,有地震帶,而且即便沒有大地震,青藏高原的地表也經常會緩慢移位印度還在往北頂呢)。阿拉斯加鐵路也經過地震帶,北方鐵路公司積累了豐富的抗地震築路技術。青藏高原很多地區是永久或半永久凍土帶,這和寒帶土質有些類似,沒修鐵路之前,地是硬邦邦的一坨,鐵路修起來之後火車一跑,震動震動,土地就成一灘爛泥漿了。寒區鐵路修築技術,北方鐵路公司也有。在青藏鐵路進行線路勘探和早期規劃的時候,中國就挑選過國外有此類修築技術的鐵路公司。最後是北方鐵路公司拿出來的方案最好,能扛地震能過半永久凍土帶,而且他們的解決方案綜合評分是
最高的,比蘇聯提出的解決方案更耐用、更省維護費用,所以中國就選了北方鐵路公司。
結果美國國會突然透過了一個《西藏鐵路特別修正案》,這讓中央和鐵道部都一陣憎逼。北方鐵路公司和富國銀行則抓狂了。我剛從富國銀行要來貸款準備大幹一場,結果你不讓我開公司了?什麼?不但不讓我開公司,之前和中國合作勘測線路和制定技術方案這事兒你還要開聽證會問責?
中國方面,中國駐美聯絡小組迅速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逐條駁斥了美國過會透過的這個修正案對中國的汙衊。在新聞發布會上,中方還向記者播放了特別製作的紀錄片《我們為什麼要修築青藏鐵路》。紀錄片首先就是從人權開始說。根據政府的官方統計資料,西藏地區的藏族人口,從1949年到1959年是負增長,1959年之後才變成正增長。實際上,從清未有資料記錄到1949年,西藏人口也是負增長。長甚至有歷史學家考證之後得出了這樣的觀點,自唐吐蕃主朝時期結束之後,由於地球持續進入冷期等原因,西藏地區的人口可能一直持續了數百年的緩慢下降期。
這裡的人生存太難了。高原、空氣稀薄、高寒、降水稀少,生態環境脆弱,土地貧痞。西藏的主作物是青稞,因為小麥和水稻在這些地方都很難養活。藏族農民在天寒地凍中,在沙塵彌漫的地裡種青稞,又趕在秋季變冷之前收割。這樣的青稞田能打多少糧食?畝産70斤。還要扣除10斤種子。就這一點點糧食,還是以破壞脆弱的植被為代價才收得上來的,這也難怪西藏人口一直在負增長,這地方根本就不養人。如果有一條鐵路連線拉薩與內地,隨便送點什麼上去都是對民生、對人權的巨大幫助。一袋麵粉就等於你一畝地忙活一季的收成。說中國在消滅西藏文化,這更是子虛烏有,西藏文化正是在新中國時期才得到了保護和繼續發展的機會。當然,人皮鼓、頭骨掛件這些東西我們消滅了。你美國要是覺得這是“文化”,要不你們先自已學一學唄?中方的結論是:保護一個民族的文化的最好方式是現代化。鐵路以及其他交通設施是現代化的一部分,實現西藏地區的現代化既是中國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制定的基本方略,也是全體藏族人民共同
的呼聲和切實的需求。
“《特別修正案》既已獲得國會多數透過,自然是必須實施的。”由於近期引起的爭議太大,眾議院議長約翰威廉麥克馬克不得不出來接受記者採訪解釋這個問題。“大家也不要對修正案有過分的解讀,此法案是區域性的禁令,美國企業只是不再被允許參與青藏鐵路的工程建設、裝置出口以及技術輸出,國會並不會禁止美國企業在華的一切業務。”麥克馬克悄悄地打圓場。畢竟這件事情影響到了很多企業一一除了直接的當事人,其實所有的美國企業、公司、銀行都産生了這樣的疑慮:你國會以後會不會隔三差五地推出這些智障法案?每個法案
消滅二個可能在華盈利的行業?
記者馬上就再問了一個深入的問題:“議長先生,今後國會是否還會以人權或其他事件為理由,對中國實施新的制裁並禁止某些行業的中美貿易和資本交流?”麥克馬克:“厄...這取決於議員是否會提出這樣的法案,以及這種法案最終的辯論和投票結果..記者:“從正常來說,沒有哪個州的議員會不為本州的企業謀利益。而且據我所知,議員們也非常謹慎地處理其他州的企業的利益。這是不是意味看,提出這樣的議案的議員並不是從州利益或者美國
商業利益的角度出發,而是站在泛政治化的立場上提出這樣的議案?”
麥克馬克:“是有持這樣立場的議員。但他是國會議員,不是我的僱員。”記者:“那麼,我們是該反對泛政治化的議案,還是該反對這樣的議員?”
“我只能說,選票在你們手裡.……
這位記者採訪了麥克馬克議長,還有其他媒體的記者從頭到尾“複盤”這次的涉西藏特別修正案是如何誕生的。複盤得出的結論是:這是美國高層”找茬”中國。美國高層找茬中國的原因,是越南的春季攻勢讓美軍打得很狼,以及2~3月份中國7艘軍艦跑到了美國西海岸,在美國和加拿大海岸邊整活。五角大樓覺得這是中國在對美國挑,所以.…….美國也必須挑一下中國,要不然太沒面子了。這個記者的分析論證還是頗為嚴密的,而且,這的確也是中國軍艦東太平洋武裝遊行的目的:把注意力從越南吸引到自已身上。到1968年4月初,越南人民軍的4個主力師逐次撤離溪山周邊,持續兩個月有餘的“春節攻勢”終於徹底結束。越南人民軍正規軍、遊擊隊主動出擊,對南越全境的33個據點、城鎮、城市進行襲擾或強攻,造成了美軍3015人陣亡、2萬人受傷、南越軍超過6000人陣亡。在南越柬埔寨邊境,北越先後攻佔過2個市鎮和7個戰略村,到春節攻勢結束時,北越手中仍然持有3個戰略村,這意味著北越的根據地範圍擴大了。但除了擴大了一點根據地,北越的幾個大戰略目標都沒能完成。首先是溪山攻防戰以越南人民軍主動撤退而告結束。人民軍本來的計劃是佔領溪山,雖然不能永久守住,但可以把美軍修建的所有表面和地下工事全部炸毀再撤軍,讓這個基地一年之內都無法使結果不僅沒打下溪山,在溪山人民軍犧牲人數多達4700人,受傷6000人,造成的美軍損失僅僅是00受傷。順化最後的結果也是類似,人民軍只是沖進了順化市而不是佔領順化市旁邊的美軍基地。在湄公河出海口,人民軍也動用了團級的正規軍和數幹遊擊隊,試圖摧毀一個對沿海遊擊區、根據地威脅很天的美軍基地。圍繞這個基地美軍和人民軍來來回回打了兩個月,結果是美軍越打越多美國海軍陸戰隊一邊打、一邊增兵、一邊加固甚至擴建工事,到4月2日越軍的攻勢結束時,基地內的駐軍從1200人增加到倍,基地裡甚至部署了幾十門155毫米重炮,把用。了。
半徑15公裡之內的區域全部管上了。
春節攻勢結束,美軍緩過來之後,約翰遜和五角大樓的將領們開了一次會,將領們表示我還可以打下去。約翰遜也認為,美國國內雖然年輕人不少有反戰情緒,但民間支援繼續對越南用兵的愛國者們的意見還是主流。
所以,接著打。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民主德國簽署關於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合作的協議。”在中國老百姓的電視機螢幕上沒那麼多血的戰爭畫面,一一不是中國不想報道,而是在南越打遊擊戰的人民軍沒有拎看電視攝像機的記者。今天的報道是東德外交部長來訪,與中國簽署了一個比去年更進一步的貿易合作。以前中國與蘇東國家貿易就很繁榮,不過之前有一個問題:所有的貿易都預設只是貨物進出口貿易。這次東德外長來中國,雙方終於取得共識,簽署了一個包含技術貿易的協議。以前設計到技術輸出或者輸入的時候就很難談錢,要不就是某一方大手一揮不算錢了,算我援助你的。要不就是某一方隨口開價,意思是你還是別要這個技術算了。東德和中國之間的技術貿易協議算是開了二個先河,典型如蔡司上海)在中國的研發部門,他們所設計的東西就不是實體商品,而是純粹的知識産權。這樣,如果上海蔡司設計出了一種照相機,
交給中國的相機生産廠授權生産,就等於完成了一次技術貿易。
與東德外交部長簽署合同的是外經貿部,但外長抵達北京的時候是總理先與之會見的。就在半個月前,東德與中國在外交日程表上,定的本來不是外長訪華,而是德國統一社會黨第一書記瓦爾特烏布裡希訪華。“烏布裡希總書記,嗯,因為有一個臨時性的涉及到華約和經互會的工作安排,所以不能前往中國。”外長這樣解釋。總理:“華約和經互會最近看來工作也很緊張啊。”.瓦爾特烏布裡希此時不在柏林,而是在東德小城德累斯頓。在德累斯頓,華約國家要召開一個特別會議。烏布裡希雖然是東道主,但是,此次會議他可不是主角。“烏布裡希書記同志,我看不需要給齊奧塞斯庫預留房間了。”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抵達德累斯頓,與迎接他的烏布裡希做了15分鐘的短暫談話。烏布裡希:“齊奧塞斯庫,意思是說,羅馬尼亞不打算參加這次會議嗎?”勃列日涅夫箕箕肩:“就由他去吧。我們其他的朋友呢?4月23日,在德累斯頓秘密會議的會場,參會者到齊了:蘇聯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東德第一書記烏布裡希;波蘭統一工人黨第一書記哥穆爾卡;匈牙利部長會議主席福克耶諾:保加利亞主席格奧爾基特拉伊科夫。“同志們。”勃列日涅夫主持會議。“我們這次主要討論關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話題。”“蘇共中央主席團在此前開會對捷克斯洛伐克進行過討論,同志們大多數的意見認為,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的影響將超越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境,會波及到蘇聯集團全體。”“然而有這樣一個問題。至今為止,我們還未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定一個基本調子。它是什麼?如果它是改革,它是朝什麼方向的改革?匈牙利的改革會對華沙條約組織構成什麼樣的影響?會對經
互會構成什麼樣的影響?
“會對國際共産主義運動構成什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