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互相瑞摩底細
章節報錯
第七十七章,互相瑞摩底細
為給越南人民軍提供盡可能詳細的戰場情報支援,慄峪率領的考察團向援越顧問團移交了11個美軍據點和重點區域的衛星圖。這11張圖當然不是偵察衛星拍的原片,是用了2500多張衛星照片拼接出來再轉印的,每個據點都要用兩百多張衛片。除了拼圖,這些衛星地圖還經過簡單的分析處理,由總參的人員在圖上做了初始的標記。
越南人民軍參謀部作戰處第一科將順化的美軍據點圖掛在牆上。這不是中國第一次向越南提供衛星地圖了,半年前我方給過一版美軍主要基地的衛星圖,再早一點,1966年2月給了越軍總參謀部一張全越南的衛星略圖當然也是用上千張偵察衛星的膠片拼接的)。
但是這張順化地圖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1967.12.14~15,中國航天】好家夥,現在是1968年1月1日,慄大將是12月30日訪問越南的,給的是偵察衛星12月14到15號拍的照片,怎麼這麼快?照相偵察衛星都是返回式衛星。照片拍滿一個膠卷艙,就把這個膠卷艙彈出去,啟動反推火箭返回地面,地面把膠卷艙撈起來沖印膠卷、拼接、分析..還得考慮衛星要等一個膠卷艙裡的幾百張膠片拍完了才能彈出彈來返回,幾百張膠片總得拍個幾天吧。膠卷沒拍完就彈出去回收太浪費了,一枚偵察衛星沒多少個膠卷艙,全部用完了這枚上千萬造價的衛星就成磚了。
“由於接下來的行動至關重要,關繫到南方戰場未來的走向,因此,從現在起到1968年年中,我們每個月向你方轉交一批衛星圖。”中方顧問團表態,人民軍參謀部的參謀們熱淚盈眶,又激動又感動。這一張張的不是照片地圖,那都是堆成小山一樣的真金白銀啊,老大哥老大姐真捨得花血本!
這套衛星地圖,是花了不少真金白銀。但是,每個月向越南提供一套衛星地圖,現在也不算特別豪奢。
因為現在這套地圖,是數碼成像偵察衛星拍的,它的壽命不是1920張也不是5萬次。“天眼3a”偵察衛星1967年10月在酒泉發射升空,11月投入使用,12月1日~20日一直在對著南越拍照。這是中國也是世界第一枚裝”數碼相機”的偵察衛星,裝有一枚256畫素x256畫素的d,黑白成像,最高解析度10米。不要小看這枚6.5萬畫素的”全屏馬賽克”級d,為了這一片可樂瓶蓋大小的矽片,上海用最新的晶片生産線出了1000多片,最後挑出了6個無瑕疵的成品,一枚裝在天眼3a上,其餘備用。對了,這1000多片中還能棟出十幾片只有1個或2個壞點的”準次品”,現在在上電的電子産品實驗室裡被工程師們拿來diy數碼相機。“天眼一代d的誕生也創下了另一項世界紀錄。我們在一片晶片中整合了16萬個電晶體。雖然實現它的方法是不惜讓良品率掉到完全沒有經濟性的地步,採用大面積d的設計,但無論如何,天眼<101nove.cd在半導體發展史上都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101nove.cd的總負責人,她不是從衛星或者照相器材的角度,而是從半導體産業的角度評價這塊d的非凡意義。d一一電荷耦合感光器件,其實也就是一種特殊的晶片。這塊“晶片上有一個光敏區域,它是呈方陣整整齊齊排列的感光電容,能感應光線,並將影像轉變成數字訊號。在晶片上,電容也是用電晶體搭建而成,具體就是兩個電晶體頭對頭,這樣就能扮演電容角色。256x256畫素就要655萬個電晶體了。還有穴餘容錯、以及其他的電路,加起來可不就得16萬個了。而現在用於計算機上的運算晶片還停留在2000多個電晶體的量級,晶片核心尺寸是4x3毫米或者更小,這樣可以讓晶片製造過程容易一些,良品率更高。為了搞定d,晶片分層光刻加工工藝也隨之而解決了。所以說研製d所花的3500萬人民幣還是值得的,在攻克d過程中研發出來的許多技術可以運用於其他的方面,對半導體産業有顯著的推
動作用。
謝希德:“但是大家不要故步自封,我們的事還沒有做完。d團隊建立起來,不是為了設計這一塊d的。我們現在做的是天眼一代d,這只是給第二代練手和打基礎。”“謝主任,二代d部隊的要求是達到1024x1024畫素,總畫素數是一代的16倍。現在256x256的良品率就已經成這樣了,二代d如果晶片工藝不大幅度改進,恐怕很難交付出去吧?”d團隊的研究院姜文漢信心不太足謝希德:“1969年下半年交付首片天眼二代,這個時間牆已經立起來了。蔣築英?”蔣築英不是d團隊的,是謝希德拽過來開會的,事前蔣築英就預料到了肯定有他事兒,現在謝希德這麼一說,他站起來回答道:“謝主任,神光的機器試運轉也是1969年底,我看是來不及了。”謝希德:“姜文漢,你們二代d設計組最好再做一版最佳化,增大晶片的容錯率,可千萬別讓良品率跌到千分之一以下。”
<101nove.cd晶片面積又是成倍的擴大,我們的最佳化已經把所有潛力都榨幹了..蔣築英:“謝主任,接觸式掩膜的光刻工藝,我想現在還是有一些改進的潛力,能再壓榨出一點來。我上次到南京出差,南京那邊的高精生産車間做到了徹底的無塵化,據他們說,這麼一改,零件的
生産精度提高了不少。神光專案肯定也要無塵車間了,但是非接觸式掩膜的光刻機如果也搞無塵,應該效果也是挺明顯的。
謝希德:“那就照搬他們的標準,在上海建一條無塵線。”現在的晶片車間也不是大敲開門隨隨便便幹活的,而是大概可以叫做“微塵車間”。從微塵到無塵那就是空氣塵粒含量標準有本質的提升,員工進車間必須洗消穿防護服,吃飯不許吃海鮮的”好日子”就要到來了。不僅如此,車間內所有會動的裝置也都要重新審視一遍。“怎麼,咱們現在要靠翻譯小說來搞情報了嗎?”總參情報部某辦公室,辦公桌上擺看著一本小說:《詹姆斯邦德系列:孫上校》“被綁架。詹姆斯邦德順著線索來到地中海的一個小島,他和西班牙共産黨特工阿裡阿德涅亞歷山德魯計劃在那裡營救的是中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孫上校。”“這個小島上有一個巨大的陰謀:中國人試圖在這裡建立反衛星地面站,讓美國的間謀衛星失效。”“邦德在阿裡阿德涅和她父親的一個朋友的幫助下與中國人戰鬥,救出了並且挫敗了中國人的陰謀..然後和阿裡阿德涅搞在了一起.一名參謀快速翻閱小說,看到最後故事的結局時,完全是一副“老人、地鐵、手機.jpg的表情。辦公室李主任:“弗萊明這個人有一些渠道,他本人肯定知道一些半公開的資訊,然後用在他的小說中。這是今年1月剛出版的小說,我們從這部小說主要是看美國怎麼看我們的衛星計劃的,而且,
從中也可以看出美國衛星計劃都包含哪些。
007系列電影是基於小說拍攝的,小說只有14部,後來007電影拍多了小說不夠用了才開始現編。這本《孫上校》的大背景似乎是在內涵中國向歐共體出售氣象衛星一一氣象衛星的地面站就在巴塞羅那,根據中歐協議是由中國人操縱運營的。當然這只是個政治花邊。
裡面值得研究的是技術的部分。作者弗萊明認為中國人在這裡設一個地面幹擾站,能讓美國的間諜衛星在這裡錯誤地發出彈艙指令,這樣膠卷艙繞地球飛半圈,恰好落在中國境內,中國人就能白縹美國衛星拍的照片。
小說裡邦德絕地反殺,不但阻止了孫上校的陰謀,還利用孫上校的地面站向太空一通亂發指令,把中國的間諜衛星的膠卷艙全部彈出來爆掉了。
這都哪跟哪...大概是劇情需要吧。李主任對這本小說的分析報告作為旁證,讓總參情報部對美國的同類偵察衛星有了基本的瞭解。現在美國的照相偵察衛星有兩個系列:“科羅娜”系列鎖眼1至鎖眼4a);“薩摩斯”系列薩摩斯+數字編號)。“科羅娜”系列是膠卷式照相偵察衛星,就是要返回膠卷艙的消耗品。不算4枚試驗衛星,正式服役星編號從9001到1967年11月發射的1044,從1959年6月至今已經打了一百多顆。而且好像美國還打
算繼續發射。
“薩摩斯”系列衛星1962年研製,據說這是一種無線訊號傳輸的照相偵察衛星,但具體技術原理美國一個字都沒透漏。中國這邊就盲猜一一當然,中國也在搞偵察衛星,對這個東西是心裡有數的。中國猜測“薩摩斯衛星是自帶沖洗裝置,在衛星上沖洗膠片,然後以電子槍掃描底片一一說白了,就是在衛星上裝一套電視
直播系統,然後攝像機鏡頭對著膠片拍攝,然後把訊號傳回地面。風雲系列氣象衛星也是用的這種模式,甚至膠片都不用,電視紅外或可見光)探頭對著地球直接拍。
只是氣象衛星不需要太高的精度,照相偵察衛星如果還是三四十米的解析度可不行。而且訊號傳輸方式肯定質量不高,要不然也不會“薩摩斯”在1964還在繼續發射。
“中國在去年1月發射的一枚科學試驗衛星&039;,它到底是哪一種照相模式?”中國在瑞摩美國衛星的效能,美國也在瑞摩中國衛星的效能。中國衛星只要是涉及軍事用途,一律自稱“發射了一枚科學實驗衛星”,其他的都不講。當然美國也差不多,報一個衛星序列號,其他資訊就沒有了。中國這枚衛星被美國起了個名字”科學實驗14號”,從衛星的軌道分析,這應該是一枚照相偵察衛星。再然後,美國發現這枚衛星從10月份到1968年1月,兩個多月的時間沒有彈過一次膠卷艙,這就有意思了“這是中國的薩摩斯。”中情局做出了判斷。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疑惑:“薩摩斯即使在晴朗天氣和無線傳輸質量很高的時候,也只能達到30米的解析度,它只能作為普查衛星,無法對一個特定區域做詳查。實際上是一個不成功的産品。中國人
也要複製這種衛星嗎?
“中國也可以用這種無線傳輸衛星做普查,照相偵察衛星做詳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