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什麼?太空合作自標交會對接?
章節報錯
第七十四章,什麼?太空合作自標交會對接?
1967年很快就進入了收尾階段。在11月份,美國海軍上將、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麥凱恩的兒子約翰麥凱恩三世,在駕駛a4攻擊機轟炸北越時飛機被擊落,小麥凱恩被俘,很多年後,當麥凱恩當上美國參議員的時候,他仍然無法忘記在北越的戰俘營裡,身上3處骨折還被北越軍官使勁用腳端,逼他多說一點美軍情報的那一幕。在西貢,駐越美軍總司令威廉威斯特摩蘭告訴新聞記者:“我絕對肯定,雖然在1965年敵人曾經贏過,但今天他們肯定輸了。”在五角大樓,美軍統計自已前11個月,在越南的死亡人數是15012人。是死亡,不是傷亡。越南戰爭進行到1967年,其殘酷程度已經讓五角大樓天天曦曦的鐵血少壯軍官們都冒冷汗。可是,美國能退出嗎?現在已經退不了了。用經濟學的話說,已經死掉的這兩萬多名美軍已經是“沉沒成本”,這時候美國只能考慮,我再流多長時間的血可以把南越徹底搞定。如果現在就離場,這2萬多人可不就是白死在河內,越共中央在釀1968年初的春節攻勢。在北京,不,在全中國,全國人民都在電視上觀看曙光5號飛船與天宮1號空間站的對接。天宮1號是在11月21日發射升空的。這個重8.6噸的圓柱體在天上繞了兩個星期之後,迎來了它的搭檔一一不載人的曙光5號測試飛船。曙光5號要測試在太空中和天空1號對接,並由地面遙控開啟兩者的連線艙門,然後再測試兩者解脫,曙光5號的乘員艙獨立返回地面。“和宇宙飛船相比,空間站並不一定會搭載著航天員發射升空,也不一定會具備推進和著陸用的裝置,但空間站有適合人類長時間居住的設計,可以作為航天員在太空停留和工作的場所。”“我們的關宮1號是第一代的空間站,它在首部裝有1個對介面,可以與曙光載人飛船對接。搭載航天員的曙光飛船對接成功之後,如果裡面搭載著航天員,那麼他們就可以透過艙門進入我們這個太
了?
空家園。現在曙光飛船和空間站已經很近了。
解說員在電視裡baba地說,畫面出現的是北京的航天指揮中心。現在天宮1號還沒和地面建立影片訊號連線,還得等等。雖然近地軌道通訊衛星接力、數字影象傳輸是個很有前景的發展方向,可現在的計算機和通訊技術還沒法支援這樣幹,因此航天器和地面無法做到24小時無間斷直播,發回地球的模擬訊號,畫質也
忽好忽壞。
不過好訊息是:最快1970年可以建立近地軌道通訊網路。“好,現在天宮&039;空間站出現在視野中了,它們在互相接近!”
航天器的太空交會對接並不是第一次了。1965年12月15日,美國雙子座6號和7號飛船在航天員參與下,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次有人太空交會。在有人太空交會之前,美國是不是先進行過一次無人太空交會作為技術驗證?否!因為一一在這個時候,無人太空交會太難了,幾乎不可能完成,反而是宇航員人操還容易點!點只有由宇航員人肉操作,遠距離由無線電定位相對位置導航,在幾公裡的近距離則改由肉眼對準航天器,才有可能交會對接成功。所以,天宮1號和曙光5號的太空對接,是人類發射的航天器第一次在無人狀態下實現太空自動交會。無人交會對接,在這個年代,比有人太空對接技術含量高!因為這意味著該國在無線電導航、遠端控制、近距離的航關器對準等等領域都進了一大步,尤其是近距離的對準、推進控制等等系統,這是要很強的軟硬體技術才能支援的,土星5號發射成功之後錢學森的話說得沒錯,雖然天宮1號的發射被淹沒在土星5號的熱點之下,但再過兩個星期,土星5的熱度散去,曙光1號成功發射,第三天和天宮1號交會對接,整個交會對
接過程就成了1967年底世界航天的另一件大新聞。
而且是外行內行都覺得很好看的新聞。在外行的吃瓜群眾眼裡,天上的倆宇宙飛船一個是叫空間站的宇宙飛船,一個是叫曙光5號的宇宙飛船)在天上對在一起真有意思。尤其是這次天宮1號和曙光5號有很多現場影片流出,雙子座6號和雙子座7號全程沒有放出電視影片因為雙子座飛船太小了,而天宮近10噸重),這差別就更明顯了在內行眼裡,中國人的兩艘航天器都沒有宇航員,在太空中僅透過幾個遙控指令,就咔噠一聲對接在一起,這有點可怕“你們看,看這裡的幾個凸起。”
nasa也在觀看分析太空對接的節目,當天宮1號距離飛船不到200米,畫面中的空間站越變越大時,一名工程師指著天宮1號對接環邊緣的幾個凸起:“這肯定有一個是紅外對準系統的發射機,說不定還有兩個波段。”“然後在飛船上,一定有一個類似於助降鏡一樣的接收機。”詹姆斯韋伯:“這是雷聲公司給出的太空交會對接方案吧。”工程師:“是,我們1965年授予雷聲公司合同,他們將會在1968年交付第一套系統。”詹姆斯韋伯:“中國人的系統和雷聲公司的完全一樣嗎?“當然不是。除了紅外對準系統,中國的空間站和飛船還有第二套近距離定位系統,就在這兒,但我猜測不出這是用的什麼手段進行定位的。”
“太空交會對接,我們把他分為兩類。”“第一類對接叫做太空合作目標交會對接。”“第二類對接叫做&039;太空非合作目標交會對接。”聶榮臻的這番話,錢學森腦子裡想了想,馬上噗一聲笑了:“聶師,是不是第一個交會對接歸航天部門管,第二個交會對接歸二炮部隊管?”聶榮臻:“我現在還沒考慮好到底是不是應該由第二炮兵來管這攤子事。學森,你覺得,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成立獨立的太空軍?”“現在雖然還沒有開放條約供各國簽署,但主要國家都認為太空的非軍事化是符合潮流的方向,”錢學森說,“但是,成立太空軍,很有必要,只是,要有幾個前提條件。”榮臻:“是啊,雖然太空中今後應該是不充許部署武器系統了,但並不是說把核彈、導彈搬上太空,才可稱之為太空部隊。”
太空非合作目標交會對接,就是說那個“自標”,它不肯合作。廢話舉例對比一下就知道了,比如天宮1號和曙光5號的交會對接,天宮1號是合作目標,在進入對接程式之後,天宮1號先是發出無線電波引導曙光5號靠近它,靠近到幾公裡之後,天宮1號對接環旁
邊的幾個定位裝置一一先是毫米波雷達,然後是紅外對準裝置依次工作,發出訊號引導曙光5號繼續靠近、最後精確地對接在一起。
如果對接的空間站一聲不,那你宇宙飛船怎麼和它交會對接呢?這就比較難了吧。
如果你想“對接的目標特別不合作,不但一聲不嘰,還在表面塗覆了隱身或防紅外塗層呢?如果“對接的目標超級不合作,不但做了被動隱身,在你靠近的時候它還釋放電磁幹擾呢?是不是就更難了?可不對接也不行啊,這個自標是枚200方噸當量的核彈頭,它要飛到鶴崗上空爆炸呢。不過聶帥和錢學森聊天的內容都是很遠之後才會達到的技術了。在六十年代,美國和蘇聯在研究的反彈道導彈手段都是核反導。發射一枚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充當反導攔截彈,飛到來襲核彈頭附近一兩公裡的時候引爆,只聽太空中強光一閃,雙方”轟隆”全毀,只留下400x6000公裡的一條太空放射性塵埃帶慢慢飄散,與全
世界共享。
中國1966年也用東風2中程導彈修改彈道程式,在西北做了一次模擬攔截彈道的飛行。飛行測試的效果一般,導彈肯定可以引導到來襲的彈頭的預定彈道附近,最近距離大約是800~1000米。如果裝的是一枚核彈頭,應該可以擊毀來襲導彈。
但來襲的彈道導彈的彈道的預測是個大問題,這可能得花個幾年時間才能解決。解決了彈道預測問題之後,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反導攔截彈在自已頭上雖然是80~150公裡高的太空)爆炸時,全國幾乎都要遭受一次電磁暴,無線電中斷,雷達失靈這就不好說電磁暴比之一枚核彈正中國土帶來的傷害哪個更大了。
“法國,法國的大氣層核試驗暫時還沒有停止的計劃。”“我們,因為核試驗場的地質原因,目前,還還還無法將核試驗搬到地下進行…”在愛麗舍宮,法國政府發言人結結巴巴地回答記者的問題。中國在氫彈爆炸成功之後迅疾給出了本國停止大氣層地面、空中、海面)核試驗的時間表,而且真的主動停止了。這給法國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這三年法國還在堅持做大氣層核試驗,只是核試驗的頻率比較低一一當然得低了,每做一次大氣層核試驗,法國就要被全世界的各種民間組織罵一次。到1967年下半年,已經有幾個大學的物理學家、教授出來說話了,說根據現在各國核武器工程所披露出來的片段資訊,法國一直不肯停止大氣層核試驗的原因,是他們還沒研製出氫彈,真正的氫真正的氫彈”很可能”需要進行多次增強型核彈的大氣層核試驗,才能依次收集到足夠的第一手資料、最終確定某個關鍵引數。但這些物理學家說的話也沒讓法國好受多少。
彈。
因為中國從1961年到1965年,只用了4年時間、爆炸了5枚增強型核彈,就摸到了氫彈的門檻,而法國從1960年至今已經進行了11次帶聚變物質的增強型核爆試驗,可法國到現在仍然沒有氫彈。于敏:要不是第一枚氫彈試爆翻車,其實中國只需要用3次增強型核試驗就成)從1965年中國氫彈爆炸成功到現在,法國核工業經過了差不多三年的”至暗時刻”。這個至暗時刻要持續多久?法國核工業的研究人員很想知道。戴高樂總統也想知道。全世界也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