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鐵三角
章節報錯
第二十一章,鐵三角
1966年1月的世界,在亞歐天陸世界島,有一個西方媒體記者創造的名詞,用來形容一個國家集團中印蘇“鐵三角”。不過這個名詞只在不嚴謹的時事報道文中出現,國際政治家認為把這三國說成鐵三角有些牽強。這三國當中,中國與蘇聯是同盟關系,有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與印度是友好合作互助關系,印度與中國也是友好合作互助關系。印度現在是不結盟運動的頭牌,沒和其他任何國家結盟。三國.…額,都是社會主義,反正印度把社會主義寫進憲法裡了。既然不是相互同盟的關系,那中印蘇嚴格來說就不能稱之為鐵三角。但是,印度與蘇聯、中國的關系,確實比對其他國家的關繫好上那麼一點。現在的印度對歐洲的前帝國主義國家是帶有警惕的冷淡關系,對其他路人國家是冷淡交往的關系,對巴基斯坦是滿滿的敵
意。但對於蘇聯和中國,印度與之在國際上的互動以及雙邊合作都比較頻繁。
此時的美國在亞太利用臺灣牽制中國,升級越南戰爭以“阻止中南半島成為潛在的中國勢力範圍”。在印度洋,則利用巴基斯坦在兩面”夾”印度。是的,現在直至1966年,美國與巴基斯坦仍舊是同盟關系。在南亞次大陸,美國的策略就是很傳統的套路:扶持一個體量較小的但相對比較彪悍的國家,來牽制體量更大的它的鄰國。在原歷史位面,美國與印度相互靠近是在1962年。1962年12月14日,英美聯合工作組發表宣告,表示願意向印度提供97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目標是在3~5個月內幫印度武裝5個山地師,並向印度
提供情報支援。印度當關全部同意英美小組的方案。
此後直到1965年,英美每年向印度提供的軍援數額都在1億美元以上,直到印巴戰爭爆發。印巴戰爭中,雖然印度打的是原美國的小弟,雖然巴基斯坦的戰果佔有優勢,殲敵數更多,領土淨賺170平方公裡,但美國發現巴基斯坦的軍事動員潛力過於有限,而印度盡管戰場上輸了,可竟然沒
傷筋動骨,於是美國繼續他的支援印度的策略。
巴基斯坦就慢慢被美國拋棄了。在爹不親娘不疼的時候,中國向巴基斯坦伸出了援手,南亞的主要國家所在陣營來了個“換家”。現在並沒有什麼換家,南亞的國家體系沒什麼變化:美國扶持巴基斯坦,印度自己在那兒傲嬌,只是有時候和中國、蘇聯熱絡一些。
相對來說,印度可能和蘇聯的關系更親密一點。如果這個時候蘇聯突然撲上來對印度說:“我們結婚吧,不是,結盟吧”,印度大概有30的可能性會答應簽個同盟條約。而如果是中國的話,印度答應的機率應該不到5。
因為蘇聯對印度是直接給真金白銀。比如米格21戰鬥機的生産線,雖然被援建沈飛米格21生産線的插隊工程耽擱了兩年,但到1965年10月,蘇聯援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米格21生産線也落成了,預計1966年下半年第一架印度産米格21下線。
而中國總是在說“兩國可以進行更深切的商貿合作和經濟交流”。你的貨我要掏錢買!這算哪門子援助,能不能不花錢啊?還是說回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吧,第二次印巴戰爭。第一次印巴戰爭是在1947~1948年打的,也叫做克什來爾戰爭,十八年前了。第二次印巴戰爭,印度動用了其70萬地面部隊中的15萬投入進攻,巴基斯坦軍隊總人數26萬人,動用了16萬。1月5旦~7,印度氣勢泌兇,兵分四路發動進攻。攻然而巴基斯坦很快反應過來,以進攻代替防禦,發起”大滿貫行動”,印度對伊喬吉爾運河的鉗形攻擊在1月10日被化解,直接進攻運河的、繞道
拉合爾的兩路印軍後撤。
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圍繞卡吉爾展開高原山地戰。卡吉爾鎮在印度手中,但巴基斯坦佔領了俯瞰卡吉爾和斯利那加列赫公路的高地。印軍以5:1的優勢兵力狂攻卡吉爾附近的巴基斯坦軍營、遊擊隊駐地,最後是把巴基斯坦人打退了,但印軍的傷亡3倍於巴基斯坦。
第一階段突襲不順,印軍開始增加空襲力度,削弱巴基斯坦的地面戰力。但巴基斯坦空軍和陸軍一樣以攻代守,空軍襲擊了印軍位於克什米爾和旁遮普邦的空軍基地。印軍最太的二個進攻叢集是被稱為“印度軍隊的驕傲”的印度第一裝甲師及4個地方步兵團,他們負責進攻錫亞爾科特。然而印軍指揮官竟然讓第一裝甲師兵分兩路進擊,結果在查溫達被巴基斯坦第6
裝甲師截殺殲滅了其中的一半,印軍損失了超過150輛坦克,攻擊失敗。
戰爭的第一和第二階段巴基斯坦佔有很大便宜,於是在1月14日,巴基斯坦投入反擊。這時候輪到巴基斯坦吃癮了。他們的王牌一一巴基斯坦第一裝甲師越過邊境反擊,一頭紮進了印度第4山地師的防禦陣地,損失了97輛坦克和200多輛裝甲車、卡車,而印軍只損失了32輛坦克。巴第一裝甲師被迫後退10公裡脫離
戰鬥。
兩國的第一裝甲師在實戰中都吃癌了。剛才說過巴基斯坦軍隊只有26萬人,已經動用了16萬人直接參戰,他們沒多少家底可供揮霍。在第一裝甲師遭受重創之後,巴基斯坦放棄了在平原地區反擊打入印度國境的計劃,只在克什米爾打局
部反擊,重新包圍了印度的卡吉爾據點。
至1月18日,雙方的戰線沉寂了下來。巴基斯坦雖然略佔優勢,但不敢發動反擊;印度瘋狂向前線調集部隊,但部隊集結起來之後也都是在防禦,不敢投入進攻。
仗打到現在,局外人和局內人都明白比賽已進入了垃圾時間。在聯合國總部,安理會各成員國陸續從私下渠道與印巴的代表接觸,瞭解到了雙方都不想打下去的意思。這就好辦了,由埃及提出一個新的議案,不說制裁也不說禁運了,就是敦促雙方停止交火,
召開停戰談判。這個議案幾乎獲得了安理會的全票貫成透過。
從1月5日到1月18日事實上停火,巴基斯坦陣亡+被俘5300人,印度陣亡+被俘8200人。巴基斯坦損失了190輛坦克,印度架飛機,印度損失了55架。最後盤點,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賺到了不到200平方公裡的高原石頭山,任何莊稼都種不活的那種。1966年...戰爭開局。除了快打快收的印巴戰爭,當然少不了越南。冷戰嘛,這樣才是正常的。
1966年1月,美國流行音樂榜單出現了一首上榜新歌:巴裡薩德勒的《綠色貝雷帽之歌》。這就不用貼歌詞了,看歌曲名字就知道,這是寫綠貝雷部隊的,民謠風格,主旋律歌曲。《綠色貝雷帽之歌》不但上了熱門單曲榜,而且從1月底到3月份,這首歌連續五週在hot100上排名第一!官方刷子們甚至把這首歌刷上了biboard的年度關榜,排名1966年第10。這可是1966年的biboard天榜。現在大家都只記得1966年是鮑勃迪倫、披頭士、海灘男孩、滾石的年代,貓王甚至因為狀態不佳被卷得差點掉出top150。就在這一份被巨星們霸佔的榜單裡,《綠
色貝雷帽之歌》排名全年第10。
到了21世紀,凡是討論biboard天榜、討論六十年代美國流行音樂”名作”的時候,美國音樂人一般都會默默忽略掉《綠色貝雷帽之歌》,太特麼羞恥了。但是現在《綠色貝雷帽之歌》能夠上榜,至少說明瞭一件事情:美國官方在竭力宣傳、包裝、粉飾越南戰爭這件事。雖然很羞恥,但越戰還是美國的“國家戰略”,文藝界呢得配合配合再過幾年就不是這樣了,那時候因為越南戰爭勞而無功,民怨沸騰,美國政府聲譽掃地,美國所謂的”美宣部”幹脆放棄了宣傳和粉飾這件事,大家一起來反戰。與《綠色貝雷帽之歌》霸榜相似的還有另一件事情。1966年1月,《時代》雜志公佈了他們評選的1965年年度人物:駐越美軍的最高指揮官威廉威斯特摩蘭中將。在1966年第一期雜志上,威斯特摩蘭大大的腦殼出現在封面。
威斯特摩蘭參加過二戰,在朝鮮戰爭中打了個醬油。朝鮮戰爭爆發時他還在陸軍戰爭學院任教,1951年初緊急調到駐紮日本的第187空降團任團長。然而,朝鮮戰爭的停戰談判中美最終談成了,在1951年6月把條約簽了下來,威斯特摩蘭和他的團在日本全程旁觀一槍未放。
像威斯特摩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對於1950年到1951年初的戰爭,很多人心裡面不服氣,認為中國只是用美國人不熟悉的戰術“偷襲了美軍,一時間把美軍打蒙了。在美軍準備調整策略時,中國領導人又巧妙利用國際規則、並抓住了美國和美軍勢力最低谷的時間點,答應了美國的停火請求,規避了與美軍的繼續作戰。
這些不太服氣的美軍將軍和校官們,現在都認為越南戰場是一個機會,可以給美軍的戰鬥力正名的機會。
“什麼?給自已的戰鬥力正名?太棒了!我也要正名,請讓我去!”1966年1月8日,太極旗在西貢月灣區巴哨街冉冉升起。巴哨街,就是駐越美軍司令部大樓所在的地方。南朝鮮將入越參戰部隊的司令部設在了美軍司令部大樓的對面。當然,南朝鮮的這個司令部只是韓軍的後勤統管機關,南朝鮮在越南的軍隊的總司令部在對面那棟美軍大樓裡,最高指揮官是威斯特摩蘭中將。派往越南參戰的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歷史悠久的、中國人也不陌生的、志願軍老兵說起這個名字都還不住地咂巴嘴的一大韓民國首都師!樸正熙總統按照美國的要求,派出2.5萬人包括1個完整的步兵師和2個工兵團)加入越南的戰鬥,以換取美國降低5種特別關稅,讓韓國貨在美國暢行無阻。也就是”以人命換市場”吧。其實派任何一個南朝鮮師去越南當炮灰,效果應該都是差不多的。反正是人命換市場,南朝鮮部隊到了,美國的關貿優惠就會到。不過樸正熙還是想為韓國陸軍掙回點面子,因此他還是下令把陸軍
最強戰力派去越南,他希望首都師在越南好好打,讓美軍、讓南越軍隊對自已的戰鬥刮自相看。
西貢港,第3、4、7號碼頭。“預備唱!”“這是一是整個世界”
“它象徵著我們的國家”“美麗的澳大利亞..在首都師抵達西貢的一週之後,澳大利亞陸軍第3旅,皇家軍團第1營抵達西貢。皇家軍團第1營原為澳大利亞陸軍第65營,因二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被英聯邦授予”皇家”稱號。第1營現在是全美械機械化步兵營,澳軍沒有人、車輛分走的傳統,軍人不坐客機,和自己的裝備在一起,由3艘運輸艦一次性海運到西貢。這只是澳大利亞派出的3個步兵營之一。澳大利亞國防部打算向越南派出3個這樣的營,外加其他後勤部隊,總計可能有4000~5000人。中印蘇的鐵三角那是媒體強行貼牌的。美韓澳這個越南戰場上的”鐵三角”是真實存在的。現在,三國的軍隊在越南一起碰頭了。..士兵們戴著它,自豪地背負它“讓全世界都看到”“一片自由的土地!”“轟隆!””啊!一——一——啊!”從西貢港到澳軍的軍營,短短的2公裡路程,皇家第1營有23的兵員是直接走著去軍營的,車輛還在船上,卸下來可得費不少時間,人就先走到軍營躺一會兒吧。在列隊步行去軍營的路上,出事了。圍觀的人群中,一名越共悄悄取出一枚美式手雷,嗖地就扔進了澳軍的行軍佇列。1死5傷,澳大利亞武裝部隊在越南首獲陣亡,此時距離澳軍踏上越南國土僅僅過去了2小時17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