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新?86海戰
章節報錯
第十一章,新86海戰
大紅一師抵達越南兩周之後就開展了第一次作戰行動。威斯特摩蘭說”小夥子們渴望戰鬥”的確不是開玩笑,畢竟這是美國陸軍序號排第一的步兵師,現在還挺心高氣傲。1965年8月,大紅一師第2戰鬥群第12步兵團+1個重炮營)進擊邊和以北約30公裡的”d區”,旨在強力壓縮越共的根據地,越共遊擊隊與第2戰鬥群發生交戰大紅一師精準的野戰炮兵計算機+155榴彈炮覆蓋射擊讓越共遊擊隊損失慘重,戰場遺屍400多具,估測越共死亡可能達到700人。大紅一師陣亡49人,但美軍完全控制了d區。邊和的越共根據地被在
美軍從d區打入之後,全境幾乎都在d區的155榴彈炮覆蓋之下,日子難過了。
還是在8月份,大紅一師連續進行了大毒蛇1和大毒蛇2行動,分別以3人和22人的陣亡,把越共從兩個戰略村附近趕了出去,且每場戰鬥越共陣亡都在三位數。三場戰鬥雖然沒有抓到傳說中的整建制滲入南越的正規軍,但畢竟也是三場勝利,而且基本上算是大勝。在海軍陸戰隊那邊,陸戰一師第7陸戰團在湄公河口三角洲展開“食人魚”行動,對越共佔據的南義村和八朵半島展開兩棲突擊。越共疏忽了,沒注意美軍從海上方向摸過來,戰鬥結果是越共178人陣
亡,辛辛苦苦屯集的70多噸彈藥和200多噸食品被毀。美軍付出的代價是2名美軍陣亡、11名南越軍陣亡。
美軍大規模入越之後初期的一系列戰鬥,除了少數的翻車案例之外,其他都是大勝。這似乎印證了參聯會和麥克納馬拉之前的推論:以前打得不好只是投入越南的地面部隊數量不夠,數量夠了,規模效應就出來了。
按這幾個月的戰鬥成果,麥克納馬拉甚至覺得,不用恢複對北越進行戰略轟炸,就可以慢慢把越共耗死。
華盛頓。“常總統很想知道,中華民國能為美國現在的遠東政策提供什麼幫助?我們十分願意在美國的遠東政策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常經國訪問美國。他現在的身份是國府的國防部長,剛剛上任的。上任後常經國訪問的第一個國家是美國。他粑粑常凱申派他來華盛頓,是讓他遊說美國支援他反攻大陸,連作戰計劃都制定好了,叫做gt5一一greattorchfive,“炬光五號”。雖然這現在連臺島內的
很多軍政高官都不信了,可常凱申還信自己。
常經國自己的想法呢?反攻大陸這件事,意思意思就行了。按照總統的意思把gt5計劃這件事簡要講要給約翰遜聽,估計約翰遜也就是聽一聽,之後約翰遜不會再提起,常經國也不會再提。此次訪問美國,重要的是以越南戰爭為契機,強化中臺)美同盟關系,加大臺灣在美國西太平洋戰略中的分量。常經國首先是提出建議,要求允許國軍直接參與越南戰爭。約翰遜思考片刻之後說,這暫時還不成熟,你們參與越南的地面戰鬥有可能會刺激到中國,使其自動啟用“消滅國民黨反動派”模式。約翰遜雖然簽字同意了升級越南戰爭,但他或者說整個美國高層的
底線還是越南戰爭必須限制在不引起與中國直接開戰的範圍之內。
常經國順勢退後一步說,那就繼續採用當前的駐越軍事顧問團模式好了,性質上不升級,但規模擴大,加深對越南的支援。約翰遜表示同意。臺灣對南越援助的主要機構是成立於1960年的“中華民國駐越建設顧問團”,現在有200多人。這個顧問團在剛組建的時候,就是和美軍的顧問團一起,培訓南越軍隊的。到現在,美國人親自揮著刀槍
上去打越共了,國軍顧問們還是老實縮在後面的南越訓練營當教官。
常經國表示,除了派顧問團,還可以給予其他形式的支援。只要美國買單。
“中共在東山島海戰中使用了新型的反艦飛彈,..非常厲害。我們迫切需要能反制這種飛彈的手段,或者裝備同類的美製飛彈。”常經國與麥克納馬拉會陪,國防部長對國防部長。常經國說的東山島海戰發生在8月6日,當時國軍海軍派出了章江艦、劍門艦,運送特工人員準備在東山島附近海岸進行滲透,這是1963年以來唯一的一次向大陸秘密滲透特工的嘗試結果秘密滲透失敗。當天淩晨3點,章江艦的雷達告警器好像“嘟嘟嘟”了幾聲,艦長向臺北報告本艦被不明雷達連續掃描,疑似被跟蹤或者鎖定了。再然後,章江艦就失聯了,劍門艦也是。過了三天,是《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刊登文章,國軍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報紙文章說海軍的導彈艇部隊在東南沿海擊沉2艘國民黨海軍艦艇,打撈起33名國民黨官兵,其餘均擊。撈起來的國民黨官兵當中,包括海軍巡防第二艦隊司令胡嘉恆少將,他負責指揮整個編隊一一兩艘軍艦和滲透的特工大隊。胡嘉恆是1950年以來國軍被俘的軍銜最高的軍官,由於他被俘以及兩艦白送,民國海軍總司令劉廣凱上將於8月30日引辭職
再回到這次海戰的盤點。由於國軍兩艘軍艦不但毫無反抗能力,而且沒有任何人逃回來,現在美軍和國軍都搞不清楚中國反艦導彈的作戰流程是怎樣的,也沒有目擊者回來確認中國反艦導彈到底是在多高的巡航高度飛行。
唯一知道的是,中國導彈艇應該距離國軍軍艦至少30公裡就開火了,而且導彈威力不小一一國軍軍艦瞬間就喪失作戰能力,電報都來不及發出去。麥克納馬拉從五角大樓那裡也拿到了一些資訊和情報,他回道:“中國軍艦從1962年起,陸續將其軍艦和導彈艇上的ssn2反艦導彈更換為自已的cssn3反艦導彈,我們對這種導彈的具體作戰效能
還不清楚,但知道它應該是一種小型化的和更準確的反艦導彈。由於它是小型化的導彈,因此能夠輕松擊中你們那艘小的450噸的獵潛艇。如果說要防禦這種導彈,我建議在稍後的時間,由美國提供支援,將你們海軍主要軍艦的防空系統做一下升級。”
常經國:“如能盡快升級就最好了。此外,我們也想這個機會提醒美方,如果你們在北部灣與中共發生交火,也要千萬注意中共的飛彈。…….不知道美國方面,有沒有此類的反艦飛彈發展計劃?我海軍能否從美國引進反艦飛彈?
麥克納馬拉:“美國有這種導彈。..即將有。不過美國海軍的體系與中國的體系不一樣,我們有許多的反艦手段,並不一定需要軍艦抵近到十幾海裡的地方發射反艦導彈。”
美國研究反艦導彈就是因為航母太給力的吃驚,沒那麼積極。他們的第一個認真在搞的反艦導彈專案”魚叉”,是今年年才拔款開工的。而在中國這邊,已經是從第一代過渡到第二代反艦導彈了。由於國軍兩艘軍艦死得太快,且沒有逃回臺灣的倖存者,美軍還漏掉了這場戰鬥的很多細節。章江艦和劍門艦其實是被我軍的預警機發現的。預警機位置在汕頭和汕尾之間,還未飛出陸地就看到了這兩艘軍艦以14節的航速慢悠悠地開過來。在確定這兩艘軍艦是敵艦、並且判明出了天致的艦型之後,空軍和海軍完成情報互動,海軍派了1艘導彈快艇,在35公裡距離朝國軍編隊發射了4枚導彈,每艘艦2枚,戰鬥結束為什麼章江、劍門兩艦毫無防備就無了,因為他們還沒靠近到海岸線40公裡的地方這是理論上的岸基雷達站的最遠探測距離),警惕性還沒那麼高,結果突然就被揍了。這一套空海協同體系在北部灣也同樣有,而且中國方面的最終目標是把越南的導彈艇部隊也納入這個體系。
“這是中國建造的第一批次導彈驅逐艦,看起來像是科特林級把魚雷換成了反艦導彈。”“這是中國建造的第二批次導彈驅逐艦,第一批次建造了2艘,第二批次現在可見的有4艘,其中2艘服役2艘正在試航。它像是發胖的科特林級。”
五角大樓的海軍情報局手頭有很多051和051b的照片。這些有的是美軍飛機從空中航拍的,有的是在上海黃浦江遙望就能看到碼頭的位置拍攝的美國海軍研究中國的造艦計劃,這很合理,在西太平洋,美國海軍的潛在對手是蘇聯太平洋艦隊和中國海軍,肯定得時刻注意。不過今天,美國海軍特地把中國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建造計劃拎出來仔細研究一遍,還有另一個目的:國防部在考慮要不要再援助臺灣幾艘軍艦,增強國軍海軍的實力。美國對臺灣的軍事援助,尤其是海空援助,宗旨就是維持兩岸的軍事平衡。不能讓解放軍打過來,但也不能讓臺灣變得太強以至於常凱申覺得自已可以反攻大陸。中國從英國撿漏收了一條“利物浦”號巡洋艦,美國過幾年發現中國真把“利物浦”號修好投入使用了,就援助了一艘克利夫蘭級。1956年,中國從蘇聯接收了4艘07型鞍山級,美國就開始向臺灣移交弗萊徹級。1962年,美國發現中國在建造2艘051型,就再向臺灣移交了4艘弗萊徹級,國軍海軍現在有8艘弗萊徹級了。當中國建造的驅逐艦從051再升級到051b型的時候,美國發現,再送臺灣幾艘弗徹或者基林級可能不太管用了。二戰老驅逐艦和051b已經不是一個檔次的東西了,就算基林級做了現代化改造之後
也不行。根據航拍照片分析,美國認為051b可能裝有射程25~40公裡的中程艦空導彈,真備初級區域防空能力,這是真ddg不是隨便裝個導彈就算ddg的,美國海軍定義的ddg是”防空導彈驅逐艦”)。
到1965年,海峽兩岸的巡洋艦都是1艘,炮都是12門152毫米。驅逐艦,解放軍8+2試航),國軍11+2接收流程中),國軍驅逐艦數量多一些,但解放軍海軍的051和051b質量高一些。護衛艦、護航驅逐艦,解放軍現在20+2,國軍15艘。解放軍數量和質量都明顯高出國軍,但我方要防禦的海岸線、海洋區域面積比國軍大得多,護衛艦是用來區域防禦和巡邏的,此外,上海人當中還開始流傳一個傳說:江南造船廠在造一艘新的巡洋艦。對此美國還未能證實,可能巡洋艦只是列入計劃而未開工。即使不考慮巡洋艦,而只考慮那4艘不但現代化而且很漂亮的051b型,美國也該加強臺灣海軍的水面艦艇了。列入備選“援助品”之列的是喬治亞當斯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4500噸,和中國新驅逐艦的估計排水量差不多。主雷達是ansps9遠端搜尋雷達,k13單臂防空導彈發射架,發射”韃人”艦空導彈,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看來看去,都像是和051b旗鼓相當的樣子。亞當斯級雖然是1958年才開工的新ddg,不過美國是拿它往國外送的。美國海軍自已裝備了2艘給了澳大利亞海軍柏斯級),3艘給了西德海軍呂特晏斯級)。最後一艘亞當斯級的建造
排到了1967年,加上給臺灣的訂單,那就是在1968年再開工2艘。
如果解放軍這邊真的下驅逐艦餃子,2艘不夠,就在1969年再給臺灣造2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