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丘吉爾說的不太政治正確
章節報錯
第101章,丘吉爾說的不太政治正確
與丘吉爾告別,肯尼迪的表情變得凝重起來。從離開布倫海姆,到返回倫敦,到機場乘上空軍一號,肯尼迪總是時不時陷入沉思。“喬治凱南教授,您好。”肯尼迪主動向喬治凱南打招呼,“我們是第一次在這種場合見面。”回到美國之後,肯尼迪向秘書說,他要召開一次白宮的高階戰略會議,除了白宮辦公廳他的智囊班子,他還要邀請盡可能多的冷戰專家一起,包括以前偏向於共和黨觀點的學者。喬治凱南自然也在
其中。他和肯尼迪握手,然後說道:“確實,第一次在這種場合,...我已經8年沒有來白宮了。
雖然喬治凱南是冷戰的戰略大師、外交家、蘇聯問題專家,但在1956年,他因為與艾森豪威爾的外交班子意見不合,辭去了國務院以及白宮首席顧問的工作,去了大學教書肯尼迪:“在英國,我探望丘吉爾爵士,與他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丘吉爾警告我,小心中國,不要試圖把中國拉到我們的陣營裡。”“我解釋說,如果我們決定把中國拉到陣營裡,必定是透過和平或非和平的演變,變革中國的制度,使他從根本上投奔自由世界。可丘吉爾爵士仍然持否定態度,認為這是一個威脅。”“他說,中國即便經過了社會制度的變革,可它代表的是黃種人,中國人的文化與西方格格不入,但中國卻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東南亞在美國有中國的移民,甚至中國周邊還有受漢文化影響的
諸多國家,他們無一例外也是黃種人。如果把中國接納進入我們的體系中,中國會成為上述國家、以及上述華裔移民的領袖,最終會讓黃種人替代益薩,佔領這個體系。
肯尼迪轉述了丘吉爾的解釋,說完之後,他的智囊和冷戰專家們一片寂靜。“約翰,這,這怎麼說呢,“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想了好一會兒措辭,才率先開口,“丘吉爾爵士的這番話,不太.….適宜。”他憨了好一會兒才想出了不太適宜&039;的定義,沒直接說不太正確。“是啊,這是種族主義,甚至人種主義,”波士頓大學歷史系的大衛邁耶教授說,“我真心希望爵士的這番話悄悄地淹沒在歷史當中,不要成為他晚年的汙點。”肯尼迪:“我們在歐洲採取攻勢是可行的,並且是能收到階段性效果的。但在亞洲,在中國周邊,過去4年,不,過去12年的效果都是不明顯的。首先中國就沒有強行控制什麼國家,因而也就不存在
被控制的國家發生激烈反抗向我們求助這種可乘之機。而我們不防守,進攻?向中國人的原始地盤打入?僅有的一個是臺灣,如果臺灣算是打入成果的話。
“不,臺灣是上一次美國戰略失敗之後的殘留資産。”
羅伯特肯尼迪說了一句。肯尼迪:“臘斯克在上個月曾對我說,東亞本應該是一片死氣沉沉,甚至都可以遊離於冷戰之外,連越南都應該是一片沉敘,只是美國強行撬動了這裡。凱南教授,您對歐洲和東亞現在的差異有什麼
看法?
喬治凱南:“我主要研究的方向是蘇聯和東歐,對中國的瞭解不夠深入,現在我所掌握的資訊主要是從邁耶、戴維斯、米斯坎貝爾他們那裡獲得的。是這樣吧,米斯坎貝爾教授?”喬治凱南所指的是聖母大學歷史系的威爾遜d米斯坎貝爾教授,他今天也來了:米斯坎貝爾接過喬治凱南的話:“中國至今還有3000萬人每天無法得到足夠的糧食來保證熱量攝入。中國政府宣佈解
決全體國民的溫飽問題的時間表是1966年,明年。據我所知,美國許多企業和農場主在熱切地配合中國政府達到這所謂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因為解決溫飽的目標無論從政治上、道德上、人道主義原則上都無可指摘。
“因為能賺錢,所以當然熱切地配合。大衛邁耶教授解釋道。喬治凱南:“除了中國政府宣佈的這一戰略目標,我還自已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資訊。這其實從1963年起就一直在我們的腦海裡了:中國與美國的專利戰爭,尤其是在計算機與半導體領域。先生們,
你們有沒有深入地想過專利戰爭背後所隱藏的資訊?
喬治凱南不等在座的回答,直接說自己下面要說的:“看看最近中國人都做了些什麼吧,他們的商用計算機站在了領域內的巔峰,消費電子産品形成了中、美、日、歐四方角逐的局面。在其他的行業,比如機械,中國人也自研發出了一些小門類的先進技術……而這一切的背後,是中國的科研能力、發明能力在支撐。而蘇聯從未與我們發生過這樣的專利戰爭。
羅伯特肯尼迪:“中國在努力消除落後地區的貧困的同時,他們的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則在追逐最新的科技和工業技術。”喬治凱南:“這不應該只侷限於中國範圍之內,我所說的都要擴充套件到兩大陣營之間的關系。先生們,中國人在科技和創新領域保持著完全不像是一個極權國家的活力,如果我們繼續放任中國留在社會
主義陣營當中,那麼,中國會成為那個陣營的科技引擎。
肯尼迪:“這正是我所擔心的,中國與蘇聯如果還在同一陣營當中,我們可能無法取得勝利。”喬治凱南:“丘吉爾爵士的話,大概是從黃禍論一脈相傳下來的人種主義的擔憂。而我們的擔憂很現實,必須不能讓中國這個東方的科技引擎為蘇聯的擴張提供支援。”米斯坎貝爾:“總統先生,您上任以來一直在推動民權法案,在法案透過之後您又不遺餘力地推動它的實施。我們既然能容納黑人,那麼也能容納另一個人種。”羅伯特肯尼迪:“他們身後有一個大國,而黑人的根,沒有一個是大國。.…….不不不,我並沒有說自己贊同丘吉爾爵士的主張,我只我是在陳述這樣一個事實。現在美國國內的華裔並不是一個問題
如果中國脫離蘇聯陣營轉入我們這一邊,我相信我們到時候也能解決好華裔與中國的互動的問題。
白宮的這次秘密戰略研討會開了很久。肯尼迪和他的智囊們討論的不是“眼前的問題”,而是更長遠的問題。眼前的當然是中國與美國在1965年的貿易。這大概已經不會有什麼變化了。
戰略研討會最終還是否認了丘吉爾所說的要警惕中國的言論。肯尼迪認為對膚色的擔憂過於被害者妄想症,現在美國更應該重視冷戰,要想辦法削弱蘇聯在中國方向,那麼就會有兩個選擇:重新關閉與中國交流的大門;或是繼續發展中美關系。關閉與中國交流的大門引起美國國內的不滿另說,關鍵是這無法停止中國在科技和工業領域的進步,因為中國很明顯已經形成了自迴圈和自升級的科研體系。這反而還會逼迫中國”對等地”採取一些其他的措施。在去年波羅的海發生的事情已經引起美國空軍的警惕了,他們現在意識到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今後他們在大西洋遇到的蘇聯飛機和潛艇或許會因
為中國的助力,在電子系統方面與美國不差上下甚至佔有優勢。
不信?不信就看看現在被中國商用計算機和電子産品搞得焦頭爛額的ib和德州儀器。關門遏制效果肯定不明顯。要知道中國在1949~1959年就是關門狀態,結果中國自己鼓搗出了一大堆東西一一甚至現在很多吊打美國産品的基本技術就是在那10年中國人自己鼓搗出來的。這條路走不通,那就只能換一條路。第一是保持現狀,維持與中國的貿易以緩和關系,但在臺灣捏住中國,在越南制中國和蘇聯染紅中南半島的打算。這就是現在美國正在做的,但這也會造成中國和蘇聯因為國家利益高度的一致而
保持異常牢固的盟友關系,那麼中國還是會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科技引擎。
第二是主動再靠近一點,試試看能不能把中國引誘到脫離蘇聯華約體系。問題在於一一這種引誘能成功嗎?
“我們認為,增加我們在越南取得成功的機會的最佳可行方法,是制定和執行對北越的轟炸計劃,並且將轟炸行動演化為一種常態化的、持續報複的政策。”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麵前擺著的是參聯會給他的一份作戰方案:《滾雷行動》。行動目標1:掐斷北越寮國南越的胡志明小道。這條小道在寮國境內,越過北緯17度線再往南,大多要穿越茂密的叢林,飛機轟炸很不理想。但在偏北的路段,卻不是山路而是大陸,尤其是在越南境內,從河內到越老邊境這一段,其實是高等級
公路加橋梁構成的大路。這種道路一一很好轟炸。
行動目標2:給北越造成難以承受的人員和財産損失,脅迫北越停止對南越遊擊隊的支援。這就要轟炸河內以及北越的其他重要城市、交通樞紐、工廠等等,打爛北越的民生設施。這難度不小,因為北越現在防空導彈的密度很高,而且空軍裝備了米格21。但空軍參謀長李梅認為,以戰力
佔絕對優勢的打擊群,在進攻戰役中奪取制空權,繼而轟炸機進入,是有可能成功的。
麥克納馬拉:“這份作戰方案,總統不會同意的。”參聯主席厄爾惠勒:“需要滿足什麼條件,才有可能讓總統簽署同意這份作戰計劃?”麥克納馬拉:“我想,除非是北越對美軍主動發動了進攻,並造成了我們的損失。除此之外,這件事情還被我們的媒體大量地密集地報道。”厄爾惠勒:“那我們試試吧。”麥克納馬拉:“你們去年就想嘗試,軍艦開進東京灣就是為了讓北越攻擊你們,對嗎?可這不行。”“是啊,沒想到中國人的飛機一直持續不斷地在我們的編隊上頭繞飛。”麥克納馬拉:“如果你們現在再派軍艦闖入東京灣,結果也是一樣的。但是,惠勒將軍,我聽說,在南越不僅有越共的遊擊隊活動,北越陸軍的正規軍,現在也以整營整團的規模潛入了南越,並且已
經與南越軍隊發生過交火。我們在越南的地面部隊,能找到機會和他們打一仗嗎?
倫敦,2月28日。肯尼迪兩周前訪問英國,見丘吉爾的時候,他的秘書和管家就暗示:總統您可能過不久又要來一趟。這話的意思是,來英國參加丘吉爾的葬禮。果然,2月14日離開英國,2月25日,丘吉爾逝世。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再一次降落在了倫敦的機場。丘吉爾的葬禮非常隆重,預計將會有23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參加,這可是難得一見的西方國家領導人大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