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在我獲得連任之前,越南戰爭不能擴大

[1964.4.30]國務院密電602號“阮慶總理今日與我進行會談。阮請求美國盡快以地面部隊介入越南戰場,否則美軍在越南的3個空軍基地將無法保證安全。阮還認為,美國應該對北越發動海空攻擊。”“在會談中,阮慶說,如果美軍參與進攻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可能會辭去總理職務,或派個人去北方,與越共達成和平協議。阮慶的這一系列言論是一種要或者說威脅,但要挾的態度並不夠堅決。”“在阮慶與我會談之前,4月22日,西貢美軍空軍基地遭到迫擊炮的襲擊,越共在距機場6公裡外的叢林向機場發射了11枚炮彈,其中大部分只落在跑道和空地中,但有一些炮彈接近了核心目標,2架

飛機被炮彈破片打壞。

“根據空軍的推測,越共可人力攜帶的迫擊炮最大射程約8公裡,因而空軍基地周圍8公裡一一或許保險起見應該是10公裡一一應當是絕對的安全區,不得有任何武裝人員出現在這裡。為了保證獲得10公裡半徑的絕對安全區,在安全區外還應當有20公裡縱深的巡邏警戒區。

“現在美國空軍迫切希望派遣一支精幹的地面作戰部隊進入越南,在機場附近執行幾次或十幾次清剿戰鬥,以肅清空軍基地附近的越共。”一一美國駐南越大使洛奇向美國國務院發的密電。與吳廷委婉拒絕美軍大規模參戰的“毫無必要的民族自尊”相比,兩次政變之後上臺的阮慶政府跪得很徹底,1月底趕走楊文明,阮慶很快就直截了當地告訴美國美國爸爸,我已經準備“借師助剿”劇本了,快,快出兵幫我打越共!2月份公開表態過一次,4月30日單獨會見洛奇大使的時候,又表態了一次。總之,美軍出兵參戰這件事在南越那邊已經沒有任何阻礙了,就看華盛頓和五角大樓願不願意了。在華盛頓反應過來之前,五角大樓做出了自己的騷操作:5月1日、2日,早已集結在泰國待命的第75遊騎兵團700多名官兵biu~~~~~biu~~~~地空運到了西貢。好家夥,這叫做先斬後奏?

5月4日這天,肯尼迪在自已的案頭看到美軍的行動報告時都發了好一會兒楞。“總統,我們在越南的空軍基地面臨著越來越的威脅,如果不向空軍基地派遣可以外出執行清剿作戰的部隊,我們的空軍基地遲早會被炸成一片火海。要麼在機場外的戰鬥中陣亡三五個遊騎兵計程車

兵,要麼空軍基地的飛機、地勤人員甚至飛行員死於襲擊的炮火,權衡之下,前者其實是更加劃算的。

美國陸軍參謀長厄爾惠勒前來向肯尼迪做出解釋。肯尼迪知道自己已在年初簽過一個授權法案,授權美軍向越南派遣保衛部隊,第75遊騎兵團的這700多人是保衛部隊,戳中了自己授權法案的空子。但肯尼迪還是很不放心:“你們要在空軍基地之外,30公裡範圍內主動出擊打擊越共,這意味看作戰範圍是每個空軍基地周圍的3000平方公裡、三個空軍基地就是近方平方公裡的越南領土。這不是一個小範圍了,惠勒將

軍。”

已爾惠勒:“所以...首批派出的這700人僅用於保衛西貢的空軍基地,另兩個空軍基地所需的積極防禦部隊,我們稍後派出。”肯尼迪“..到現在為止,美軍在越南的總人數是7000人,其中5500人在三個空軍基地內,1500人是軍事顧問團軍事教官),負責培訓南越陸軍和空軍部隊。在南越陸軍出去作戰的時候軍事顧問也會跟隨”壓

陣”,但顧問團們現在都學聰明瞭,盡量躲得靠後一點,不捲入實際戰鬥。

所以1963年死亡的美軍顧問團只有十幾人,還不到空軍事故死亡人數的數三分之一。厄爾惠勒先後奏的增兵計劃,會讓美軍在越南一下子增兵兩千多人,全都是地面作戰部隊。全都是直接投入叢林一線戰鬥。這件事.…軍方的意見怕是已經內部統一起來了,要想得到客觀的看法,得找第三方人士。於是,肯尼迪總統的特別顧問、智囊和主要演講稿撰寫人泰德索倫森給肯尼迪寫了一個很長的分析報告,預

測越南今後的走向。

索倫森認為,南越派人去北方進行和談是絕對不可能的。北越的戰略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北方統一南方。阮慶叫囂“美國不出兵幫忙就和談”,這明顯是要,阮慶不敢和談,和談成功了阮慶這樣的反動軍官差不多都得吊路燈。

但是,美軍進入南越廣襲的農村地區,的確存在著巨大的政治風險。越南這個國家民族主義情緒相當強烈,無論北越還是南越都很強烈。美國人會被視為法國殖民者的繼任者或者升級版,獲得越南人的仇恨。同時,美軍廣泛參戰也會讓北越在統戰工作中佔據輿論的極大優勢。

索倫森也考慮到了阮慶的請求、美軍對息己在越南的軍事基地空軍基地安全問題的擔心以及4月發生的對美軍基地的炮火襲擊,他做出的建議是:美軍的地面部隊,最好作戰範圍僅限於機場附近,保機場不失就是勝利,在南越的其他地區,仍然要靠南越軍隊+美國飛機的模式作戰。

索倫森還認為,隨著遊騎兵入越,美軍在越南的作戰規模肯定是要擴大了,這個行動是不可逆的。但是一一此時必須穩住中國,在其他地方讓步或給予中國一些利益,以求中國不進行過度的反應,尤其是不能出現第二次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參戰。

索倫森的分析報告寫出來,五角大樓的報告也在同一天送到了肯尼迪的案頭。五角大樓的報告是參聯主席麥克斯韋泰勒鼓搗出來的,這老哥的建議也叫做“全面升級越南戰爭的四點意見”泰勒的報告黑寫道,南越現在有40的國士已被越共控制,南越現政府雖然還控制著其餘的60,,但南越的根據地和遊擊區從南到北滲透得到處都是,越共雖然每年都在剿,可越剿越多,現在估計已

有10~15萬名越共分子,其中從北方滲透過來的最多也就四分之一,其餘四分之三都是越共在南越發動當地群眾之後加入的。

阮慶政府效率低下,腐敗不見得比吳廷時期好多少。阮慶政府雖然不再鎮壓高臺教和佛教了,可這兩個教派現在對南越政治相當冷漠,對幫助阮慶政府打越共完全沒有興趣。總之,在政治上,阮慶政府仍然是相當孤立的。

因此,美國應當做的事是:1、再增加軍援,允許南越陸軍從現在的17萬人擴軍到22萬人,並相應增加南越的治安部隊數量。2、光清理美軍空軍基地周圍的越共其實並不能解決問題,建議幹脆“一步到位”,向越南派遣2方人的作戰部隊,在西貢附近打出一個較天範圍的絕對無越共的安全區。3、美國空軍做好對寮國”胡志明小道”的轟炸準備,同時也要做好轟炸北越中心城市的準備。泰勒認為,轟炸河內這樣的中心城市有可能讓北越遭受慘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結合外交壓力,就可

以讓北越放棄源源不斷地向南越派遣遊擊隊骨幹。

4、美軍的地面部隊的確不應進入北緯17度線以北,但是,可以向寮國派遣軍事顧問寮國大部分也是在北緯17度線以北),訓練當地的苗族遊擊隊,並空投武器彈藥,由這些苗族遊擊隊襲擊胡志明小道。

泰勒全面升級越南戰爭的報告被肯尼迪否決了。在白宮的橢圓辦公室,肯尼迪明確告訴泰勒,在1964年11月以前,升級越南戰爭是不可能的。因為64年是大選年,肯尼迪要競選連任總統。泰勒聽了肯尼迪的話之後也沒說什麼,想了想之後問了一句:“1964年11月之後呢?”“非常感謝你的預測,認為我會贏得連任大選,“肯尼迪說,“不過,11月之後是否加大對南越的支援,現在也並不能確定下來,還要看那時候的形勢。泰勒將軍,你剛剛往越南派駐的遊騎兵已經讓我

和白宮夠麻煩的了,我必須採取一些行動才能平息下來此事。

“1963年,美國向中國出口的紡織機械價值是4100萬美元,1964年是4300萬美元,這個數字是按照中美談判所確定下來的配額貿易合同確定的。而同時期,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的紡織機械總值是2.4億美元,其中除了從英國進口的3000萬美元的紡織機械效能較好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些技術水平遠低於美國貨的産品。

參議院在開會,這是肯尼迪讓民主黨張羅著召開的關於中美貿易的聽證會。當有議員問起去年和今年中美貿易的資料和細節,被叫來開會的商務部官員以及企業代表流利地念出了一大串數字。參議員麥克菲爾:“你是在暗示,美國向中國的出口,被中美貿易的配額限制住了嗎?”“我所陳述的都是事實,關於中國進口的紡織機械的來源,我帶來了一份詳細的列表分析,它現在就在您的案頭上,參議員先生。我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我們在30和40年代向蘇聯出口的紡織機械,蘇

聯人進行仿製之後,又把它賣給了中國。

麥克菲爾手頭確實有一份厚厚的報告,因為太厚了所以他懶得看。“下面請建築和工程行業的說話。”“我是福陸公司的銷售經理,我們是北美第三大建築設計公司。實際上,我們參與了中國廣東省一座17公裡的跨珠江口大橋的設計競標。但最後我們沒有掌下這個合同。因為我們的設計方案需要從美

國進口一部分材料和零件才能把大橋修建起來,而因為中美貿易是有限額的,無論是中方還是我們公司,都不能保證在1966年和1967年有足夠的貿易配額用於建設這座大橋。

麥克菲爾:“直接說吧,這部分的合同你們損失了多少錢?”“加上進口材料和零件,預期損失的貿易額是2200萬美元。”麥克菲爾:“….請農業機械和農産品加工行業的說話。”

“夠了,我看,所有人的陳述都差不多指向同一件事。輪到參議員理查德羅素說話。基本上,他是和麥克菲爾在一邊的。“中國有佔世界25的人口,但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總額,只佔美國全年出口額的3。”“中國有龐大和充足的進出口平衡能力,他們完全可以把他們在世界各地出口賺得的美元用來購買價效比更好更適合中國的美國産品,但現在沒有。”“中國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從農産品到工業機械,到全國各地都在開工的大型工程,他們對外國商人開啟了大門,允許任何國家的工業機械不限量地進入中國,但美國除外,美國是限量

的。”

“中國制定了在1966年全體國民擺脫饑餓的雄心勃勃的計劃,目標是糧食産量達到2.8億噸而現在只有2.4億噸。中國進口糧食,但是,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糧食,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差不多,甚至比加拿大略少。中國,現在可以輕松每年拿出3億美元進口糧食。

“中美貿易一年一談判的限制性制度,已成為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最大障礙。必須讓中美雙方的商家,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可以更自由地決定進口和出口的合同。必須修改這一項制度,簽署長期有效的中美雙邊貿易協定,以及一:

理查德羅素說到這裡頓了一頓,環顧在座的30多名國會商業貿易委員會議員,然後說出了後半句話:“以及互相賦予貿易最惠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