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總結檢討,再來一次
章節報錯
第七十八章,總結檢討,再來一次
“聽說02工程的同志們最近幾天有點垂頭喪氣的?這可不行。有個叫培根的法國人說過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第一次氫彈試驗失敗了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找出原因,修正錯誤,改進設計,重新再來一次。
中央書記處和科技小組的會議在h01試驗一週之後。總理聽聶師說02工程重核、輕核反應組的同志們情緒低落,就對聶師說,要鼓勵他們,不能垂頭喪氣,要更加振奮起精神來,前方的路還很長呢。
主席:“氫彈這件事,因為《檔案》節目裡面提了一句氫彈試驗的時間是11月25日,我們就把核爆日期也定在11月25,這有點歷史的機械決定論。我們過去四年多,有了明確的遠期和中期發展方向,許多事情我們都在努力改變,或者有些事情已經改變了,氫彈試驗日期如果還是11月25日,如果不是十分巧合,那就是我們肯定硬湊時間了。
總理:“不過聽學森說,我們的這顆氫彈,從提出構型、驗證到實彈製造,按部就班地走下來,恰好就是在11月的最後幾天可以引爆。這可能屬於巧合。”聶榮臻:“氫彈工程執行當中,我去過很多次輕核反應組,瞭解他們的進展,在01試爆之後也去了房山。于敏鄧先回北京還是我去機場接他們回來的。h01試爆,本身就是一種驗證,成功或者失敗
都是可能性之一,我們做核試驗,不就是為了對核彈做最後的驗證,驗證它到底行不行嘛。如果核彈設計出來,理論驗證過之後造出來就一定能炸響,那為什麼還需要核試驗。另外,
聶榮臻想了想輕核反應組前兩天做的初步總結,又補充道:“根據輕核反應組鄧稼先、于敏的描述,核聚變反應爆炸的機理是非常複雜和非常難用理論描述的,在1962年我們做了增強型核彈的試爆,拿到了初步的資料之後,輕核反應組的許多同志看了資料都
一頭霧水,有的同志就完全放棄了組隊單開一個設計小組的舉動,說我就當其他小組的副手吧。
總理:“對氫彈設計的難度,我們以及02工程的同志們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不要以為它是簡簡單單就可以得到的東西。…….會不會出錯的是我們,我們把氫彈想得太簡單了?”聶帥:“按照那個《檔案》節目,我們61年原子彈爆炸,63年11月25日氫彈試爆一次成功,是世界各國當中從原子彈到氫彈過渡最快的國家,所以回到現在,我們確實內心裡以為再研發一次氫
彈,“應該也會在這個時候把它研究出來,甚至我想,或許還會更快呢。是啊,我們有責任,過分樂觀了。
,主席:“就好比,,有一次你在沙灘上撿到了一隻很漂亮的貝殼,但同樣的沙灘,你回到一個月前,再去一次,可能就不那麼容易撿到那隻貝殼了。世界是運動的,沙子也在運動,因為每一次的海浪不一樣,海浪打得沙字的運動也不都一樣。雖然我們都知道莎餚那隻負殼,但它已經不在昨關的位置上了,要一點一點地扒並沙字,把它找出萊。,
主席的最後這句話定下了02工程後續工作的基調:
不要急於求成,要給02工程的同志充分的信任。鼓勵他們保持信心、保持耐心、重新檢查,查詢可能的紕漏,改進設計再來一次。“試驗才過去兩周的時間,你們就在回溯檢查氫彈設計流程了?”“聶帥,試爆不成功得到訊息的當天就開始了,你看,這是我在羅布泊演算的草稿紙。”聶榮臻再來到房山的02工程近代物理研究所,得到中央鼓勵的同志們已經全部投入到工作當中了。于敏在羅布泊得知h01的爆炸當量明顯不對,當即腦子裡就重新把氫彈構型的技術原理重新梳理
從最早的輕核反應理論演算開始。
聶榮臻:“可是h01試爆的資料分析報告還沒有出來。”于敏:“雖然詳細分析報告還沒有出來,可是複盤理論演算是可以的。你看,聶帥,在這個地方,描述中子輸運的機理,我一開始用了這個公式,但現在我反複想了,這不是唯一可適用並解釋中子輸
運模型的唯一公式,還存在其他的可能。
聶榮臻左手捂眼:“別講了別講了,這太深奧了。對了,這應該召開一次會議,與輕核反應組的其他同志商量。”鄧橡先:“這個問題啊,就算開會,能說得出個一二三四的同志應該也不超過三人。”錢學森:“各位,各位,核工業的單位我以前來的次數不多,但是尖端科技的研究探索,這應該是有相通之處的。反複的理論驗證,反複的實驗室原型測試,一步步走向正確的道路。你們氫彈現在能
夠算是原型模型驗證的,就是增強型核彈試驗,是嗎?
錢三強:“對,1964年度我們要重做增強型原子彈試驗了。”鄧稼先:“我的想法,在1964年做增強型核試驗做兩次,兩次採用不同的細節設計,這樣就可以獲得兩組不同側面的觀測資料,這對於改進氫彈構型是有幫助的。”聶榮臻:“我看可以安排。1964年度在4月、8月各做一次增強型核試驗。不過64年我們還有第三型內爆原子彈核心的試驗,因此,64年全年的核試驗次數是至少3次了。”于敏:“在4月份第一次核試驗結果出來之前,我們應該根據h01這次不成功試爆顯露出來的資料,再進行理論機理的複核。李局長,李局長,您給個建議?”李強也在場,科技小組的三人都在場。李強擺擺手:“這我給不出太多的建議,原子彈和導彈這彈兩塊領域,聶帥和錢博士的建議是技術性的,我只是來考察考察你們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你們已
經用上超算了吧?
錢三強:“現在國內的億次超算兩臺,其中一臺就在近代物理所,是由我們近代物理所全權使用。在02工程還有好多計算機裝置,我都記不清具體數字了,因為每個月都在增加,大概得有二三十臺了吧。
鄧橡先:“我們還搞了計算機聯網,二十多臺計算機之間可以相互通訊交換資料的。”李強:“其他方面的條件呢,我是說更普遍的那種條件,夥食怎麼樣?”
“吃得都很好,食堂天天有肉。”李強:“工作之餘的休息時間呢?會不會弦崩得太緊,因為太勞累找不到狀態了?”“這,加班是有的,但是連軸轉的時間太長了也會強制各位休息個一天兩天,大家的身體狀態應該還是很好的。”李強:“我再想想其他的,安全保密工作?”“從02工程建立起來之後就執行著一套比較完善的安保制度,既保守秘密,又不讓各位同志的工作受到大的幹擾。安全當然是絕對的安全,整個房山城我們保衛部門就有布控,外來人口只要住下來就
有記錄。02工程院子內那更是天天排查,61年這兒還有貓呢,後來安保部門把貓也清理走了。
李強:“什麼?貓沒了?”于敏:“是啊是啊,一隻橘貓一隻灰貓,哎,現在大院是徹底安靜了。”李強“.一週之後,聶師派人送來一隻橘貓一隻灰貓,02工程的辦公樓、小院又恢複了生氣,研究人員下班或中午休息的時候能在下面逗逗貓。“聶帥,這….會不會有點迷信呀?”兩人單獨在辦公室裡談事兒的時候,錢學森小聲說道。榮臻:“啊,這這是讓他們研究小組保持好的工作狀態,勞逸結合。不是迷信,不是迷信。”錢學森“..《檔案》的節目中,講氫彈工程的時候有一個鏡頭,是在02工程門口向裡拍的。畫面是三三兩兩進出辦公樓的科研人員、不時經過的一隊巡邏戰士,解說詞是“…..1963年10月,氫彈試爆進入了最後
臨門一腳的準備階段...
眼尖的聶榮臻看見,戰士和科研人員在院子裡走來走去的時候,畫面的角落,辦公樓12層的飄窗上,有一隻貓居高臨下,在用很叼的眼神注視著這一切。
12月20日,法國在太平洋進行了一次核試驗,美國的地震監測機構測得當量為17萬噸這是增強型原子彈試驗嗎?不。,美國也派出了自已的核爆物質收集飛機往核試驗場附近的公海上飛,法國飛機怎麼收集他也怎麼收集,然後做了個放射性檢測。最後美國人得出結論:這不是一次增
強型核試驗,而是一次失敗了的輻射內爆氫彈試驗。
法國在原子彈成功爆炸之後的第三年、中國在第二年,各自進行的第一次輻射內爆氫彈的嘗試都未取得成功。氫彈未來的路還任重道遠。經過重新梳理和總結、制定新計劃,聶帥和02工程全體上下信誓旦旦,要在1964年把氫彈的道門給摸明白。法國也決定繼續推進氫彈工程,繼續探尋正確的氫彈構型,在1964年繼續進行核試驗。1963年的最後幾天,長徵2運載火箭完成了1963年度中國的最後一次航天發射。這次發射的是風雲一號氣象衛星。遲到了多年的、中央、氣象部門以及全國人民都無比期盼的一一氣象觀測衛星。風雲一號位於傾角99度的太陽同步軌道,週期102分鐘,衛星質量1.4噸,主體是一個矩形盒子”,兩邊展開兩扇太陽能電池板。由於5通道的紅外和可見光掃描輻射計、資料收集系統、通訊系統功耗
都非常高,風雲一號的太陽能電池系統要求功率很大,即便採用了國內的第二代太陽能電池,風雲一號的太陽能電池板仍然是非常巨大。
“世界第一枚氣象衛星是美國發射的tiros1,因此,中國的風雲一號衛星並不是開創性的科技成果,開創這一領域的工作是由美國完成的。”由於蘇聯和中國都在宣傳風雲一號很厲害,媒體都在問”美國怎麼了”,nasa不得不派出一名專家接受採訪,解釋在氣象衛星這一領域,美國才是老大。tir0s1確實是世界第一枚氣象衛星,1960年4月發射升空,設計壽命90天,實際工作了75天。但是一一tiros1就是在衛星上裝了攝像機而已,還是可見光的。兩臺攝像機分別管兩個方向,拍攝到的畫面無線傳輸至地面,拍到的區域只能看清楚這裡是有雲還是沒雲,雲層高度測不出來,雲層
特性也不能直接給出要靠氣象專家憑經驗分析。
在太空執行的75天中,tir0s1發回了22000張照片,都是低精度的可見光雲圖照片。風雲一號呢?風雲一號每天向地面傳送的資料量,比tiros1從升空到報廢這七十多天傳送的資料量還要多。
看完本章,來說點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