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杜邦來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四十四章,杜邦來了
桂花牌收音機在金門受到的歡迎程度超乎想象。
即使在臺灣島、在臺北,tr60這種袖珍收音機也是很時髦很暢銷的新潮玩意,桂花牌和tr60差不多大,喇叭聲音還大一點,基本上兩者屬於同一級別的産品。
體型袖珍在金門島上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易藏,氣球飄過來,你偷偷撿了回去,只要沒有被當場捉到,以後這臺收音機就歸你了,金門國軍就算挨家挨戶搜查也很難收繳上去。
而桂花牌是大陸生産的,這就讓金門的民眾對對岸的工業實力有了個感性的認識。
金門駐軍透過間接渠道傳話過來說他們比較喜歡收音機,這就說明,不只是民眾的想法在變化,駐軍也有了新的想法了。
對於國軍駐軍傳遞過來的資訊,我方的回應是:以後適當增加空飄氣球當中收音機載荷的比例。
我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回應:我們可以收新臺幣,但是每個月限500臺。
——這是回應國軍駐軍沒說出來的資訊。
我方在金門的情報渠道瞭解到,每次我方釋放空飄氣球的時候,金門駐軍都被派出去漫山遍野捉氣球,其實金門居民收到的氣球只佔一小部分,大部分氣球被國軍收繳上去了。
然後金門駐軍的高官把這些氣球下面吊掛的物資拿出來,煙酒茶分了自己用,收音機——弄回臺北在黑市上賣了,收小錢錢。
既然情報如此,那為何不直接賣一批收音機過去呢,也省得他們金門的駐軍漫山遍野收集氣球了,這樣怪累的。
交易地點、交易中介人都好說,只是交易用什麼貨幣比較犯難。臺灣不可能用人民幣,不過這筆買賣是純單向的“出口”走私),並沒有金門駐軍收人民幣的環節,只有我方交貨、對方付錢。
而金門駐軍付錢只拿得出新臺幣。現在全臺灣金融管控,大家手中都留不了美元和金條。福州軍區經過考慮之後,允諾他們可以用新臺幣付賬,只是每個月額限交易500臺,太多了我們這邊消化新臺幣有困難。
……
對於大陸改弦更張、從解放臺灣轉為和平統一,最近又明確地把“兩岸三通”作為當下的第一步,常凱申不為所動,還是堅持漢賊不兩立的政策,不和大陸發生任何接觸。
1961年對於臺灣的中華民國是相當難熬的一年。新年伊始臺灣就吃了大陸一記王炸:原子彈、人造衛星等於洲際導彈)連續試驗成功。
1月底2月初的王炸之後是美國的冷漠。到4月份,美國更是傳來了一個更不好的訊息:由於去年中美的配額制貿易走貨過於迅速,美國和中國已在洽談新一輪1961年10月至1962年10月)的貿易協定了,據說按這次貿易協定的額度,中美的交易額可能要增長好幾倍。
6月份,美國國會就出售30萬噸合成氨裝置展開國會辯論,當合成氨裝置被確定可以向中國出口後,跟風的公司來了:
杜邦公司。
杜邦表示,既然合成氨賣得,那滌綸裝置……不不不,滌綸裝置我不賣,但是我打算去中國投資,開兩條滌綸生産線。
中國?允許外國投資?杜邦表示,既然中國允許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投資,那滌綸肯定也行!
杜邦公司的專員訪問中國,先在北京與國務院洽談,果然不出杜邦高層所料,中國表示雖然現在還沒有從政策上開放投資,但是滌綸生産線這個東西可以由中央直接批。實際上在中國人眼裡,滌綸生産線可比可口可樂生産線重要得多。
然後專員與國資委、外貿部洽談,初步確定了在上海和天津這兩個地方設廠生産。專員接著就去天津和上海各轉了一圈。
專員是個五十多歲的老職員,四十年代就來過中國,十幾年之後他再看,發現天津和上海這兩個城市已經完全變了樣,已經基本上是一個正常的工業城市了。雖然城區當中的一些老區老街道還保持著十幾年前的原貌,但城市擴充套件、建築和道路不斷外延,以連線郊區的各個工廠、居民區。
在天津,專員還發現了滌綸生産的兩種必備原料——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生産廠,這說明,如果杜邦在中國設廠生産滌綸,主要製造原料在中國就可以解決,不用什麼特種化學品運輸船從遠遠的地方運過來。
再一仔細詢問,專員發現了問題:乙二醇中國這邊的出廠價倒是能接受,但是對苯二甲酸的出廠價格高,比北美高70。而且,好像他們生産的對苯二甲酸純度還不太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