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對中國的技術禁運實在過於滑稽

在臺灣,遠東情報局長克萊恩扮演的是欽差大臣的角色。他除了來指導駐臺美軍的情報工作,還在與常凱申的會談中傳達了五角大樓和華盛頓對臺灣的一攬子計劃。

首先,駐臺美軍的撤軍行動會按計劃進行,請不要“挽留”了。駐臺美軍人數最多的部分是三個空軍基地的飛行員、地勤和保衛部隊,現在已開始縮編,兩年內全部撤走。好訊息是,美軍人撤走了,裝備不帶走,那六十多架f104戰鬥機和四十多架f100戰鬥機就留給民國用了。

除此之外就還有900多人的空軍巡航導彈部隊,借靠部署在臺南空軍基地。這支部隊一共有12部“鬥牛犬2”巡航導彈發射裝置和60枚巡航導彈,其中有24枚是核彈頭型,不過現在導彈頭部是空的,所配用的24枚核彈頭儲存在沖繩。按照美軍的撤軍計劃,這支導彈部隊撤軍的速度比飛機還快,會在1年之內全部撤走。

是人和裝備一起撤,巡航導彈這東西不能留給民國。

常凱申對於美軍空軍基地撤走沒有太大的反應,但現在他對於這24枚核導彈顯示出了極其懇切的挽留態度。

現在情況的確不同了。中國突然試爆了核武器,中國還掌握了彈道導彈技術,就算洲際導彈還沒進行全程彈道飛行測試,可中導是早就列裝了。現在常凱申面臨極大的壓力,反攻大陸是不用想了,被大陸核平的機率倒是挺高。

常凱申只得懇求美國人把“鬥牛犬2”導彈留下,這樣才能增加臺灣的安全感。哪怕這些導彈的彈頭其實儲存在沖繩,那也至少能給臺灣一種“對等反擊”的希望。可在撤走巡航導彈這件事情上,克萊恩的態度非常堅決,完全不容討價還價五角大樓就沒給克萊恩還價的靈活度,他來臺灣也只能照本宣科)。

於是,常凱申和他的國防部長俞大維只能“尷尬地沉默”。

為了緩解常凱申的絕望情緒,克萊恩說起了另外一件事,他透露美國海軍的“華盛頓”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馬上就要批次服役了,第一批要建造11艘,每艘核潛艇帶12枚核導彈,射程2700公裡,比“鬥牛犬2”強大得多,在中國沿海巡航就可以直接打擊中國內陸。將來會有華盛頓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出現在遠東,確切地說是出現在臺灣附近,這是比固定式陸基遠端巡航導彈更強大的核保護傘。

克萊恩總算安撫了常凱申的情緒,讓雙方不至於出現極度的尷尬。克萊恩以為自己的臺灣之行很順利很成功,但他在這一點問題上還是錯了。

在克萊恩飛離臺北後,常凱申召集俞大維、常經國開會。

“中華民國也要研發核彈。”

常凱申說了這句話。

常經國震驚。俞大維苦笑。

“總統,核武器研發耗資巨大,耗用人力物力巨大,而且這件事情恐怕無法得到美國的協助,只能全程我們自己動手。僅僅依靠臺灣一省之力,怕是難以成功呀。”

常經國:“我們研發原子彈,如果被共軍知曉,他們怕是不會善罷甘休。如果專案在研發時被美國知曉,恐怕我們也會被美國叫停。美國人現在限制所有的核技術輸出,即使美國人的盟友也是如此。”

常凱申:“困難?什麼事不困難?精衛以其微弱之軀體,尚且能知道啄石填海,我們連一隻鳥都不如嗎?經國,這件事要你親自去辦,五年之內也好,十年二十年之內也好,只要我們現在敢於動手去做,將來民國之核武器就可早一點研發完畢。”

常經國:“……”

……

常經國根本沒有反駁和推卸工作的機會,他爹就把搞核武器的事兒交給了他。

好訊息是,這次他爹給原子彈工程的不是10萬法幣,而是上百萬美元的啟動經費。

但百萬美元怎麼可能夠,還差很遠呢。

由於不能讓外界知道民國想搞核武器,常經國首先找到了在臺灣的中山科學院,找其中的物理學會三人主席團密談了很久。談完之後的結果,中山科學院開始在西方世界問詢怎麼才可買到一座核反應堆。

為了避免引起懷疑,中山科學院在問詢時沒說想買的是重水反應堆,而且也不說想要用這反應堆來幹啥。而且,中山科學院避開了美國,轉向英國、法國、挪威、瑞典、加拿大、南非詢問。

等一下——這些國家是你能隨便問的嗎?別的就不說了,英國和法國可是和中國建交的國家啊。

“兩岸和平統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也是符合海峽兩岸全體人民利益的最優選擇。我們為和平統一而奮鬥,但不放棄武力手段。當下列情況發生時,我們可能要採取非和平的統一手段:”

“a)臺灣宣佈獨立;101nove.)臺灣發生內亂或無法遏止的武裝沖突造成大量平民傷亡;d)臺灣研發和生産核武器。”

由於中山科學院向英國和法國的原子能機構詢問購買重水反應堆的可行性,被中國透過間接渠道獲得了這一訊息,然後,“啟用武統方式三要素”變成了“四要素”。

臺灣研發核武器被列入了第四個要素。

中國重新整理對臺政策的三要素之後,美國例行地發表了一封反對宣告,說美國追求的目標始終是臺灣海峽不發生戰爭,只有在臺灣海峽的前景是和平的基礎上,美國才會認同中國在西太平洋的政策是和平的。

沒有提及中國把三要素升級為四要素的事,這篇反對宣告甚至90的字句都和上一版宣告一模一樣。

……

《肯尼迪頭腦剛開始發熱,中國就給他紮了一支退燒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