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美國首富指手劃腳挑撥中美關系

1957年新年伊始,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狀況可不太好。

1月1日,元旦這天,艾森豪威爾發表廣播講話。這時候蘇伊士戰爭沒過去多久嘛,英法退出了中東,美國和蘇聯填上。蘇聯已經把埃及敘利亞劃拉到自己這邊了,美國得抓緊拉攏中東其他國家。艾森豪威爾在廣播裡宣佈,1957財年要向中東地區國家主要是波斯灣沿岸國家)提供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並對這些新興國家提供金融支援。

道瓊斯指數應聲下跌,三天之內下跌9。

因為1956年下半年的經濟狀況就不太好,在56年底、57年初,整個華爾街都盼著艾森豪威爾能落實1957年的減稅政策,讓企業恢複活力。但4.5億美元的直接援助使得美國政府減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軍事援助當然是送美元給這些國家然後讓他們買美國的武器,可以刺激美國國內經濟,但是,軍工企業是爽了,不生産武器裝備的企業怎麼辦。

提供金融擔保支援還意味著要把一部分美元借出去,給這些國家的銀行作為發行貨幣的擔保。

美元現在是和黃金掛鈎的,美聯儲地庫裡有多少黃金,決定了美聯儲最多能印多少美元。你要超儲備發行也可以,但是得改系數,比如從10加到10.2,這等於在全世界廣而告之“美元又要稀釋了”。

一句話就是:貨幣流動性下降,小蕭條有可能變成中蕭條甚至大蕭條。

經濟下行時,企業家和銀行家是最著急的,讓中美關系解凍,至少是部分解凍,這聲音就漸漸地越來越大,從紐約華爾街傳到了華盛頓。

為了讓自己的商品有銷路,美國甚至在努力開拓對蘇出口。然而糟糕的是1955、1956年赫魯曉夫新官上任三把火,蘇聯農業這兩年真的雄起了,不但不需進口糧食,反而出口了不少糧食,因此美國對蘇聯出口就只能賣一些冰箱和小轎車之類,因為是官員專供的,數量也不太多。

蘇聯倒是想從美國買點機床之類的高科技産品,但這實在是太難了,得走私。不是每次走私的嘗試都會成功,即使成功了,一般也只是一兩臺、兩三臺地少量出貨。

在走私這方面,倒是英國和西歐國家的成功率比較高。比如在廣州船塢中的那艘“利物浦”號巡洋艦,1956年底偶然地被一名英國商人闖入大船廠區拍了張照片,證明中國人正在往“利物浦”號上安裝炮塔,是蘇聯斯維爾德洛夫級用的那種三聯裝152毫米炮。這照片登在英國報紙上,英美之間立刻就炸鍋了。

這一對表舅和外甥隔著大西洋吵吵了很久,最後英國人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印度科欽的那家拆船廠,本來就說這條船殼賣給你們是要砸碎煉鋼的啊,拆船廠負全責!

然而拆船廠老闆是印度人,現在根本找不著人在哪兒,據賞金獵手和私家偵探報告說人已經去了尼泊爾,現在在珠穆朗瑪峰冥想修真。

除了“利物浦”號,還有其他的一眼就可見的“違規貿易”。比如1949年國民黨空軍起義、兩航起義,帶過來一大批c47運輸機,整整七年過去了,這些c47仍是解放軍軍航的主力客機和運輸機,而且出勤率頗高。保障這些飛機的零備件是從哪兒買來的?香港唄。

……但是,如果說到讓美國和中國實現關系解凍,對於雙方來講,現在都還有“坎兒”過不去。

這兩個坎是已經排除掉了冷戰對抗這個顯而易見的因素之後剩下的。

中國這邊的坎是美臺共同防禦條約,以及美國至今仍在臺灣有駐軍,總計七千多人,主要是空軍基地的空勤地勤守備部隊,此外也有大幾百名軍事教官。

美國那邊的坎是1949年中國沒收帝國主義資本、官僚資本,毫不留情地把所有美資企業在華的不動産、各種權益全給沒收了。

中國會承認美國在臺灣駐軍的現狀嗎?不會。美國會撤銷美臺中華民國)共同防禦條約並撤軍嗎?肯定也不會。

中國會把沒收的美國資産再還給美國公司嗎?大概不會。美國會承認中國國資委對這些不動産的合法佔有權嗎?大概也不會。

看看,冰層很厚吧。

這太正常了。要是冰層不厚,最近兩年斷斷續續的“中美大使級會談”,可能雙方就達成一致了。可是中美大使級會談兩年多,取得的成果僅僅是美國要回了失蹤的飛行員,中國要回了自己被凍結的存款,其他就沒什麼值得一提的進展了。

凱恩回國,彙報了自己在中國幹了啥,但暫時未在國會發起有關中美關系的議案,因為還需再發酵發酵。

發酵期就是美國商人和銀行家各自開動腦筋,“替”白宮想辦法。那幾個最有錢最有聲望的鉅富,他們的意見肯定是最受重視的。當《紐約時報》的記者走進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的辦公室,見到這位深居簡出的洛克菲勒第二代掌門人時,記者突然有種預感:這次對洛克菲勒的專訪可能“要火”。

老洛克菲勒是美國第一個資産超過10億美元1 bi億在美國才算是“億萬富翁”,biionaire)的美國人。到第二代,錢對於小洛克菲勒已經沒多大意義了,實際上他後半輩子一直在不斷把資産“送出去”,成立各種慈善基金會,法律意義上他名下的財産不算多,但大傢俬底下都知道小洛克菲勒富可敵國的事實。

不但是富可敵國,紐約的聯合國大樓都是小洛克菲勒全款資助建造的。

“被中國政府沒收的美資,這是一個很小的問題。無論是中國一方還是美國一方,跨過這道障礙都不存在困難。”

小洛克菲勒談起了現在傳得沸沸揚揚的中美關系解凍。

記者:“但不管怎樣,如果中美——我說的中是共産中國——關系走向正常化,按照法理,必然會有美國公司起訴中國政府要求索賠。”

小洛克菲勒:“由美國政府將這一切承擔下來。”

記者:“您是說,提出索賠的美國公司,由美國政府做出補償而不是由中國?”

小洛克菲勒:“索賠的總額對於美國政府而言不算太大。還可以限定索賠不計算資産年增益,一切以1949年被沒收時的實際價值計算,這樣政府不需出太多的錢。我也有不動産落在了中國,標準石油公司在西安的資産,那棟樓的設計圖紙我還看過。……但一棟樓而已,我認為它不重要。而且,我十分肯定,只要美國政府釋放出這樣一種補償的訊號,中國方面會自動做出回應,比如把美國資産中的房産再交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