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窮則獨善其身(第2/2頁)
章節報錯
況且中央也注意到了,6月28日傍晚暴亂平息,波蘭通訊社6月29日上午10時就發了官方通稿。這時候你來得及查清楚真相?
如果波蘭的情報和國安系統早就知道了有特務隱藏在工人隊伍中,但卻一個月都沒有阻止,那說明情報系統完全被滲透。這可能嗎?
如果警察和國安系統不是沒滲透只是事前沒有察覺,那麼波蘭通訊社第二天早上就發通告,警察和國安系統就用了8個小時居然就全部找到了證據?
“當局依靠工人階級中有覺悟的那部分工人,控制住了局勢”這也肯定不對。中國駐波蘭大使就算不去波茲南,在華沙待著他就知道波蘭人民軍2個師的戰鬥人員全狀態開進了波茲南,控制住局勢的不是工人,而是坦克和裝甲車。
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是一定要做的,所以波蘭通訊社的官方通稿必須上人民日報。
但是波茲南事件的真實情況,中央決定也在報紙上刊登出來。這不只是簡單的追求新聞報道的真實公正,也是為了讓國內全面瞭解波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波茲南事件的前因後果的介紹在7月5日才刊登在報紙上,不是人民日報頭版,而是在國際要聞的版面,但這篇文章相當長。
文章一開始用很多文字寫了波蘭1950~1955年的五年計劃執行中的問題:計劃指令給出的指標不符合實際,上下游供應鏈的混亂導致工廠無所適從,計劃生産出來的産品堆滿倉庫而下游廠家需要的並不是這種産品,結果兩個工廠都陷入困境;發展到嚴重的程度時,1955年波蘭的工業系統一度停擺;
工人利益被忽視,由於經濟困難,國家計委上調終端産品價格而不調整工人工資,在上調終端産品價格也對走出困難無效的情況下因為就沒多少可出售的終端産品),波蘭開始提稅,個人所得稅、房租大幅上漲以應對危機。
這裡還專門用一段文字介紹了波蘭現在對工人工資徵稅的情況。
龐大的官僚機構未能處理許多實質問題,致使資源及人力管理方面出現諸多問題。
寫完問題之後,文章又細細分析群眾遊行當中出現的失控情況:工人們有沒有怨氣?有。工人們上街之後被帶歪了嗎?對。這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嗎?值得商榷。
肯定沒有解決完問題,因為就在波茲南事件之後三天,波蘭又有一個城市爆發了工人罷工,這次不是一個工廠,而是4個工廠聯動。
這些工廠工人與波茲南的工人遇到的情況相似:都是自己的實際收入逐漸降低,生活質量越來越差。
以策傑爾斯基工廠的工人為例,他們從1954年食品價格調整之後,每個月唯一的肉食就是從國營商店裡買來的碎牛肉,用水一洗還能在其中找到許多根本不是牛身上出來的東西。然而,到了1956年,煎碎牛肉吃的日子也結束了,工人們除了麵包、牛奶和捲心菜,每個月買到的牛肉只夠熬成稀稀的肉湯,就這肉湯也只能在每個星期六吃一頓。
讀者們):等一下……
艹艹艹!
波蘭工人天天有煎碎牛肉吃!現在“經濟不行”了,也居然頓頓有面包和牛奶!
那我們過的是啥日子?
……
這其實就是專門寫進裡面的,在文章的結尾詳細地寫上這麼一段,實際上還是點了要說的主題:發展,不斷地向前發展,才是真正的長治久安。
“在我們看來,波蘭,還不像馬上要脫離社會主義陣營,加入西方集團。他們要改組政治局似乎是堅決的。”
“對於這種情況,蘇聯方面到底採取什麼方針無非一種是軟的辦法,一種是硬的辦法。所謂硬的辦法就是派軍隊,把他壓下來,比如武裝幹涉;軟的辦法是勸告他。勸他,他不聽,剩下一個就是讓步。他要改組政治局,就讓他改組,承認哥穆爾卡為首的中央,同他打交道,在平等的基礎上跟他合作。他不是要獨立要平等嗎就讓他獨立,跟他講平等。這樣,就可以爭取到波蘭留在社會主義陣營裡面,留在華沙條約裡面。”
波茲南事件的“善後”事物很多。蘇聯除了要做波蘭的工作,還要做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工作。這不,蘇聯駐華大使帕維爾費奧多羅維奇尤金求見主席,主要目的是請中國方面對波茲南事件發表一些看法。主席開口就先說了上面這兩段話。
尤金:“在我們看來,確實,波蘭因波茲南事件造成了他們與蘇聯的信任危機,在這場危機中,雙方都需要妥協,退讓一步,當然,這是在不退出底線的前提下。但是,赫魯曉夫同志認為,還應做另一件工作,防止以後有同類的事件再次發生。”
主席:“如果再次發生了這樣的事,在另一個國家發生了,那不也很正常嗎。發生了事情我們就解決,這樣就能化解矛盾。”
尤金:“不不不,這種事情對社會主義陣營造成的震蕩,……不能震蕩一次,又震蕩第二次。”
主席:“再震蕩個三次五次,也沒有關系,社會主義陣營不是沙堆,不會越震蕩越鬆散,只會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尤金:“我們需要中國在這方面提供輿論上的一個聲音,來自東方國家的表態,主席同志。”
主席:“蘇聯、波蘭,還有其他幾個東歐國家,在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方面是走在中國前面的。他們都是工業國,而我們還要追趕,怎麼好讓一個正在追趕的來提醒跑在前頭的人怎麼走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