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太平洋和平尤其是臺灣海峽的和平,最重要的是維持力量均衡現狀,美國對中華民國政權的軍事經濟援助是為了維持海峽兩岸的均衡,短時間內是不會終止的。

3、中國如在官方層面正式承諾維持臺灣海峽的現狀,那麼是有助於西太平洋地區和平的,美國將會做出正面的回應。

艾森豪威爾的這三點宣告傳到臺灣的時候,臺灣所有媒體好像是被突然襲擊了一樣。因為主席讓程思遠帶出去的話,在臺灣被實施了嚴密的訊息封鎖,只有最高層的一個小圈子裡知道,除此之外從底層到中高層人士都一無所知。

現在美國總統發話了,你報紙總不能不登吧。登了之後大家就先是迷糊,再然後回想回想,嗯?

是不是中共放了什麼話出來了?

——看樣子好像是和統戰有關的話!

……

“鴻鈞,你對中共近日的和平宣傳有何看法?”

常凱申對於最近中方的放話和艾森豪威爾的宣告,從不在官方場合說一個字,但在私下,常凱申是特地把行政院長俞鴻鈞請過來遊園散步,走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常凱申問了俞鴻鈞這個問題。

俞鴻鈞:“總統,這應該是中共的一種宣傳詭計。宣揚什麼和平統一,應是中共現在對打過臺灣海峽毫無辦法,美國也在後面支援我們,他們戰場上做不到這些事情,就想用統戰的方式達到。”

常凱申:“有訊息顯示,中共的外交人員與美方外交人員在日內瓦,在華沙進行過多次會談,中國讓了一步, 是為了響應美方在談判中提出的條件,你怎麼看?”

俞鴻鈞頭疼。雖然現在兩人在園子深處,沒有第三個人在場,可他是在跟常凱申說話,說錯了什麼可能下個月自己就不是行政院長了。

“總統,美國……應該不會因此而放棄我們,艾森豪威爾的宣告態度很明顯,保衛臺灣不變,因此我們所安身立命之處在軍事上應當還是安全的。中共已被美國和我們嚴密封鎖了五年有餘,他們國內現在必定産業凋敝,沿海省份大批城市市民生機無著,今年大陸又糧價飛漲,恐有民變發生,因此向美國示好服軟也是必然的。”

糧價飛漲……

說的也對,統購糧食和國營糧店的糧價是“飛漲”了,但是俞鴻鈞把這跟民不聊生捆綁在一塊,就有點鬨堂大笑了。

常凱申沒有笑,而是很嚴肅地聽完了俞鴻鈞的話,然後更加嚴肅地呵斥了一聲:“胡說。”

“……總統訓斥得對。”

“保衛臺灣就夠了嗎?這是我們的目標嗎?不,我們的目標是光複大陸,恢複中華血脈呀。”

“是,臥薪嘗膽、勿忘在莒,反共複國,萬不可忘記。”

常凱申嘆了口氣:“美國是不會幫我們打回大陸的了,只能靠我們自己。宣傳詭計,宣傳詭計,用詭計對付我們的不只有中共,還有美國人,他們也想逼迫我們放棄,讓我安心當一個島主!但不管怎樣,我是絕不會妥協的。”

……

國外、大陸之外,被這幾次和平統一的宣言震得沸沸揚揚。至於國內……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剛逃到臺灣時,常凱申喊的空號是“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現在漸漸開始引用越王勾踐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大概是要攢比較長時間才反攻大陸的意思。其實常凱申有沒有在苦練內功積聚力量不知道,大陸這邊,中央書記處真的打算先練內功了。

一個明顯的事實就是,美國看樣子是決心把均衡戰略玩到底。他真的不支援常凱申反攻大陸,但同時也要死保臺灣島不丟。大陸的海空實力每增強一點,美國給臺灣海空軍的援助就增強一點,這在51~54年表現得很明顯。

英國巡洋艦艦體抵達廣州書記處也知道了,還是特別關注過問的,但現在看來,這艘“利物浦”號改造完畢試航之時,恐怕也是臺灣收到美援巡洋艦之時。

這個時候在海峽兩岸暗中開始“軍備競賽”,臺灣吃虧大陸也吃虧。大陸因為資金、工業能力薄弱而又定下了長遠的國力發展計劃,虧得可能更多一些。

投向購買現役海空裝備的每一分錢,如果不是用來向蘇聯買飛機軍艦而是投在工業方面,10年後必定能收到大得多的回報。

1955年7月的北戴河會議上,陳澐、李富春也總結得很清楚了:1954年和1955年上半年,國內工商業的活躍度、經濟增長率以越來越高的數字增長,重工業的發展按照一五的規劃走,維持在年均增長15的水準,但是,輕工業的增長速度在1955年上半年竟然達到了20。

高速發展的輕工業帶來了對鋼鐵水泥煤炭電力等基本工業原料的巨大需求,以至於國家計委得從宏觀進行調控了,在這些基本工業建設方面又增加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其中有的專案是放在了二五期間,有的專案在1956年也就是一五計劃的最後一年,就不得不“加塞”開工了。

也不要說資金有什麼困難,1955年上半年進出口總額達到80億,全年保守估計150億以上,淨出超。意思就是扣除中國的對外貸款逐年該償還的部分,中國的外貿也是出超的。這在建國近6年的時間裡可是第一次。

找到了正確的經營之道,那麼10年之後,或者說中國執行完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國力、科技實力會是什麼樣子?那時候還怕軍備競賽嗎?

本章的對臺表態源自55~56年人大常委會會議以及總理、主席在會見程思遠、法共代表、伏羅希洛夫等人時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