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談結束時,中印兩國政府首腦發表了一項聯合宣告。

“我們要爭取進一步緩和緊張局勢。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用和平競賽的辦法來證明人民民主制度的優越性,使舊世界起變化,我們互不幹涉內政,這樣一個方針是可能的。因此,就要造成這樣一個國際統一戰線,要聯合法國,聯合英國,聯合東南亞國家,聯合印度支那成員國,達成印度支那的和平,來孤立美國,主要是孤立美國主戰派。”

“我們應該努力來消除亞洲各國毫無根據的恐懼。革命是不能輸出的。如果人民贊成一種制度,反對也是無效的。如果人民不贊成一種制度,勉強強加是一定要失敗的。我們應該以我們共信的原則給世界建立一個範例,證明各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中印兩國認為,國家與國家之間關系應當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則。這些原則是:甲、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幹涉內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處。”

……

1954年,中國外貿總額達到125億人民幣,繼1953年破百億大關之後,今年又破120小關,繼續保持大幅度增長。

其中出口59億人民幣,進口66億人民幣含中蘇援助計劃中在1954年從蘇聯輸入中國的貨物價值)。總的來看,建國之後中國的外貿額每一年都是入超。

但這個進出口數字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的端倪。用資料發布之後香港的英國銀行機構的分析報告的話就是“中國已經找到了財富密碼”。

進口的66億貨物中,有16億是中蘇工業援助合同中計劃的進口裝置,其餘的進口貨物總價是50億,而出口貨物總價是595億,盈餘9億人民幣1.8億美元)。

這些盈餘的資金從1955年起分批償還給蘇聯,不過,中國如果一直保持出口的增長勢頭,未來償還蘇聯貸款的難度一點都不大。甚至,國家計委正打算在二五期間多引進一些蘇聯工廠和裝置,因為現在中國的貸款償還能力比以前強多了。

英國銀行機構將現在出口的迅速增長歸結於1954年初中國制定的外彙政策:將人民幣兌美元的比率定在5人民幣兌換1美元,這個數字比較近似地反映了雙方的實際進出口競爭力,更有利於紡織品及其他工業品的出口。

所謂的“其他工業品”出口,在1954年也從被統計表格忽略的小小零頭項,首次進入了出口貨物top20。

電子産品和小家電,對蘇聯和東歐地區出口3200萬盧布1.28億人民幣),對西方或其他國家出口2200萬美元1.1億人民幣),總計2.38億,排在第18位。

比出口額的數字更令人深思的是綜合利潤率。中國出口的最大宗貨物種類——紡織品,棉紗的平均利潤率是5,棉布的平均利潤率是7,而電子産品和小家電的平均利潤率是——62。

雖然只是出口貨物中的小頭,但這個統計數字已經引起了外貿部、國家計委的極大關注。而中央——中央書記處早就知道會是這樣,他們現在只想著怎麼繼續擴大這種高技術優勢的出口産業。

……

在1954年底,北京計算機所和上海的複旦半導體實驗室一樣,日子都不太好過。計算機所的半導體實驗室在試制下一代半導體時,熔融了10公斤鍺的電爐發生事故,2名研究員被燒傷。在研究所的小樓,閔乃大牽頭設計的“神威”超大型計算機邏輯架構設計接近尾聲,可閔乃大重感冒轉肺炎不得不住院去了。

鑒於兩名被燒傷的半導體實驗室研究員是在以燒傷治療聞名的積水潭醫院住院,閔乃大申請自己這肺炎也去積水潭醫院去住院治療。這樣北京計算機所等於傷病號也集中到了一處,便於抽空琢磨事情,在治病之餘也可以幹點工作。

“閔主任,上海所又拿下了兩臺計算機的合同,浙江大學和武漢大學。”

計算機所的夏培肅到醫院探望主任,告訴他這麼這一個訊息。

“他們的這個計算機,交付上海交大和複旦的那兩臺,反響也蠻好的,故障率很低,執行特別穩定。”

閔乃大:“我們的渾金執行也很穩定。上海的計算機,其實,雖然執行速度快,但是程式設計過程比我們的長。咱們的渾金也在簽訂新合同吧。”

“是啊,南開大學一臺,東北大學一臺。”

閔乃大:“北京上海勢均力敵。但是,只要我們的神威在明年下半年拿出來,北京所、北電集團就又能重新佔據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