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在聯合國開拓大場面(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五十六章,在聯合國開拓大場面
韓國代表在四國六方會議第一天的表現不但讓中國和蘇聯側目,美國人甚至都看不下去了。
對這次談判美方的基調談判代表是從白宮派出去的不是從五角大樓)還是立足於在細節方面掙點分而不是掀桌子。比如伍修權線的區域性能不能再往北挪一點兒;“朝韓最後應該透過公投統一”這句話到底要不要寫在和平協議裡;美軍最終從朝鮮半島全部撤軍能否改成美軍在朝鮮半島按計劃裁軍等等。
韓國代表可好,一開口就是要控制線全部或者絕大部分移動到北緯三十八度以北。
這戰場上就沒撈到的東西,談判桌上怎麼可能撈回來呢。
這還不算,根據美國駐韓國大使館的彙報,柳宇菀這樣的言論在現在的韓國國內還不算最出格的,最奇葩的言論是至今仍然覺得韓國可以擊敗朝鮮統一半島。和這樣的群體相比,柳宇菀居然是“鴿派”。
……
四國會議看起來沒那麼順利。
三天之後,聯合國以及媒體就開始關心“60天之後怎麼辦”。按照停火時的條件,四國六方會議談60天,60天之後達不成協議,停火失效。
聯合國現在只求第60天到來的時候六方沒有徹底談崩,這樣還可以再達成一個補充協議,停火期限再延長60天。
對於中國來說,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四國六方會議還有另一個困難,就是中國代表團太忙了。忙到伍修權在第四天就沒再出席會議,改由喬冠華代替,第六天伍修權回來了,第七天又請假了。
中國代表團是1月1日開始,除了一連串的停火、開啟談判的工作之外,中國代表團還做了這些事:
1月17日,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月22日,加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1月23日,加入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
1月29日,加入世界氣象組織;
2月2日,加入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同時意味著自動加入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下轄的世界衛生組織、人口與發展委員會、婦女地位委員會。
2月4日……
同學們,記不記得1950年10月中國代表團赴紐約的時候,全團包括團長伍修權在內一共只有9個人?
“《泰晤士報》紐約報道。2月5日,美國海關拒絕了中國派駐聯合國的代表人員的入境申請。”
“據悉這一批中國代表人數為15人,實際上是中國在1月中旬組建的,那時候美國突然接受了中國的停戰條件,聯合國大會火速承認了中國政府的合法地位,而此時在紐約的中共代表團人數僅有9人,無法應付聯合國龐大繁雜的下屬機構的工作。”
“更何況現在中方還必須出席關繫到朝鮮半島未來和平的四國六方談判。”
“中國必須從國內派出一批外交人員,補充到聯合國現在的9人小組中,才可建立起一個有足夠人手的團隊。而美國拒絕中國代表團入境,很像是一次披著‘合法’外衣的小動作。”
“美方提出的理由是,中國新一批代表團的團長黃華已進入美國對華制裁的‘黑名單’。”
……
得,想增派人手,美國搞小動作不讓派。
黃華和美國人其實沒啥過節,只是在兩年前的某個大事件裡面,黃華的名字出現在了美國的媒體報道中,讓美國參眾兩院給記住了。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美國派駐中國的司徒雷登大使留在南京不動,想和中共談談條件。
這是司徒雷登向艾奇遜毛遂自薦領來的任務,本來白宮是讓他和國府一起撤到廣州的。司徒雷登表示他試試在南京和中共高層接觸,艾奇遜最後同意了,但是讓司徒雷登盡量用比較平和的措辭。
5月13日,司徒雷登見到了黃華,此時黃華是南京軍管會外事處主任。第一次會談雙方的氣氛其實很融洽,司徒雷登講了希望中國統一、和平、民主之類的漂亮話;黃華表示願意見到美國承認中共政府,中國需要與外國建立商務和其他關系。
但是——司徒雷登還講了一句話,說若想獲得美國承認,中共必須遵守現行的中美簽署的條約。
這句話黃華沒法接,這必須由黃華的上級的上級的上級才能決定。6月6日雙方第二次見面,黃華帶了主席的話給司徒雷登:
新中國願意和美國及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但外國政府特別是美國必須斷絕同國民黨政權的關系。
劃重點:當時主席讓黃華帶的話裡面沒有包括“必須廢止國民黨與美國簽署的所有不平等條約,新中國才與美國建交”的字樣。
不正經的解釋:《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簽署以後,主席和黨中央都看過了)
正經的解釋:中央認為不平等條約不用一下子廢除,可以給美國緩沖的時間,在今後幾年逐步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