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中蘇意見達成一致

總理上次見到斯大林的時候,還沒看過公文包的內容。10月份總理再來莫斯科,主要是與蘇聯國家計委、部長會議委員會的部長們進行繁瑣累人的援助物資落實工作,簡單地見了一次斯大林,是與蘇聯軍政高層一起,也沒空有別的想法。

今天在斯大林面前,總理就想到了幾十年後蘇聯變成一個不怎麼樣的“俄羅斯”,這個社會主義的紅色燈塔,在未來的某個時間裡轟然倒下。

無論從個人感情還是從黨、國家的利益,總理都不願意看到這一幕又發生一次。這也是書記處五位成員的一致意見:將來如果蘇聯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和危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中國有義務有責任幫一把。

可是現在即便中央書記處,也未能分析出蘇聯是什麼時候沒的、蘇聯是因為什麼原因沒的。不是說一點頭緒都沒有,而是大家想到的原因不一,無法確定一個真正的原因,更無法確定準確的時間點。

向斯大林直言“中共收到了未來檔案”,讓斯大林自己看著辦?也不行,以斯大林的做事方式,後果難以預料。

但是對於未來的事的猜測,主席做了一個總的概括:“如果蘇聯這面將來紅旗倒下,那麼,一定是因為內部的問題而不是外部。”

……

“你們的想法,布林加寧副主席已經向我做了簡略的彙報。”

斯大林說話。

“和平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即便不得不進行戰爭,最終目標也一定應該是和平。如果不以和平為最終的目標,那麼這場戰爭一定會失敗。”

“1945年,德國法西斯滅亡之後,是我致信丘吉爾和杜魯門,正式地提議所有國家在戰後應該保持同盟關系,而且應該加強國與國關系的發展。我在信件裡說,美國英國和蘇聯雖然制度不同,但是在戰爭期間都能友好的合作。那麼,在和平時期就更應能做到友好的合作。”

總理:“那時候雖然德國剛剛投降,可丘吉爾的反共傾向已經很明顯了,數次在議會的演講中主張對蘇聯重新實施包圍封鎖,甚至是更為敵對的政策。在這種前提下,您還是向丘吉爾致信提議東西方和平,這是一種很大的格局,充分顯示了蘇聯和蘇共追求和平、盡量避免戰爭或冷戰的主張。”

斯大林:“對於朝鮮半島的局勢,總參謀部剛不久前向我提交了一份報告說,在之前一個多月志願軍所獲得的勝利十分輝煌。不過這畢竟是我們做出的分析和報告,中國的同志向我陳述的事情,一定比蘇聯的參謀部更準確和更客觀。正如我剛才所說,和平一定是每場戰爭的最終目標,朝鮮半島最終也會走向和平。”

斯大林在談話一開始就表示,朝鮮半島最後走向和平也是蘇聯以及他個人的看法,這讓總理小感意外。不過這次會談總理還有其他的事宜需要與斯大林最終確認,或者說總理可能要說服斯大林。

“我們選擇在這個時候提出停火及和平談判的主張,主要是抓住了戰場形勢對我們最有利的時機。美軍尚不能適應我們的戰術打法;連續失敗之後包括美軍在內的所有聯合國軍都士氣低迷;戰場上的失敗也引起了這些國家內部政局的動蕩,尤其是議會、政府與軍隊相互指責。這些條件之下,即便美國,其內部也存在著停止這場戰爭的聲音,而且這種聲音還不小。”

“我們擬定在元旦前後發動第三次戰役。根據敵我力量以及後勤保障能力的對比,我們至少會在第三次戰役的初期保持勝利和進攻的勢頭,我們丟擲停火條件也會在這一時刻。如果美國接受了這些條件,那麼雙方可能會在1月中旬進入停火及談判狀態。之後即便考慮到美方態度的反複甚至戰場上的出爾反爾,最終真正的和平也大約會在半年之內實現。”

斯大林:“這個預測符合一般的外交規律。”

總理:“透過抗美援朝,我們在戰場上打敗了美國,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這極大地振奮了我們國家的軍心士氣、民族精神,也極大地鼓舞了社會主義陣營計程車氣。透過這次勝利,中國、蘇聯以及一切社會主義國家今後將更加敢於和帝國主義做鬥爭,敢於和一切困難做鬥爭。我們認為,這是抗美援朝帶給我們最大的財富。不過,美國可能不甘心於在戰場上的失敗,不甘心於在朝鮮這一個地方失敗。不久前美國已經宣佈了擴軍和軍事工業生産的部分動員,他們會在別的地方,在其他的時間繼續找我們的麻煩。”

斯大林:“辯證地看待問題,這是很有必要的。美國剛剛宣佈了他們的擴軍計劃,武裝力量從現在的250萬擴充到350萬。這就意味著,當這種擴軍完成之後,美國在全球的軍事擴張會加劇,在許多國家派駐軍隊,鎮壓當地民眾,或者部署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陣營的邊界,對我們施加壓力。其中有朝鮮半島或者之後是日本,有臺灣,有歐洲,或許以後還會有其他地方出現美軍。”

總理:“是啊,我們也在從全域性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朝鮮我們是主張和平,而且也有很大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達成和平,但朝鮮搬到的和平一定是以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半島,或至少是確定了分階段撤軍的時間表,這是我們和談的基礎。而美國已經擴充了100萬軍隊,在朝鮮實現和平之後,他這100萬軍隊有可能裁回去,也有可能不裁回去。如果是後者,這些美軍會在其他地方産生壓力。”

斯大林:“如果只是增加一些兵力,這是不足以改變戰略格局的,也不會從根本上打破力量平衡。當然,質變之外有可能發生量變,在一些小的地方或者一些小的領域,美國會加大侵略的步伐。”

總理:“這件事情我們黨內的同志繼續往下做了思考,結論是這樣的:一來朝鮮戰場的勝利將會嚴重打擊美國及北約集團幹涉他國的信心;二來,朝鮮半島早日實現停戰,中國和朝鮮就能早日進入和平建設階段,將會讓我們國家盡快地恢複國民經濟,盡早地開啟工業化建設,盡早地實現國防工業的現代化。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一支擁有現代化軍事裝備的中國軍隊將會出現,而且這種軍事裝備全部或者絕大部分是由中國自己生産的。這樣的局面,將會使得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更加強大。”

斯大林眼中精光一閃。其實這一番談話開始後不久,斯大林就明白總理要說什麼,而且他知道總理在猜測他內心在想什麼。

斯大林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踱步到窗前,看著窗外進入思考狀態。“漫長”的十來秒時間過後,斯大林轉身。他嘴角上揚,用手裡的煙鬥指著總理,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