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使用核打擊解圍怎麼樣?(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十八章,使用核打擊解圍怎麼樣?
12月1日白天到12月2日淩晨,美軍越打越不對勁。美步3師、7師、陸戰1師陸續發現自己現在很難受:想前往撤退到)的地點總有中國軍隊阻攔,而且自己越急著趕去的地方,中國軍隊的阻擊越強烈。
三個師的情報彙總到興南港的第10軍司令部,參謀標記在地圖上,阿爾蒙德的頭上冷汗嗖地就下來了:中國人即將,不,已經完成了對陸戰一師的合圍!
在戰區東面和東北方向,阿爾蒙德急調美步7師17團、32團回援,可這一部分部隊剛返回到豐西湖就遭到夜襲。襲擊規模雖然不大,可戰鬥中的美軍發現這是中國軍隊。
中國軍隊替換了朝鮮遊擊隊,現在分佈在整個戰區東東北區域了。美步7師快速回援支援富盛裡古土裡的陸戰一師已經不太現實。
在西南方向,沖得最快的美步3師7團在社倉裡被中國軍隊阻擋。對面的中國軍隊居然用75毫米山炮封鎖社倉裡附近的大同江江面,這說明在這裡阻擊的中國軍隊是個師級單位。
所以,盡管12月2日有一個南朝鮮師的兩個團也能沖到社倉裡,但他們恐怕也無法突破一個師的中國軍隊的防守——中國軍隊炸斷大同江公路橋之後佔據了極為有利的防禦地形,你渡河我就打,你架浮橋我就轟。
最焦慮的是陸戰一師,他們發現自己撤回興南港的陸上通道已經被封死,不但水門橋被炸得粉碎,附近山頭還站滿了中國志願軍,根本過不去。
這三個要點一卡,陸戰一師就被卡在蓋馬高原下不來了。除非插上翅膀飛出去。
事實上陸戰一師現在也就就是靠插翅膀——古土裡的簡易機場,空運撤退傷員。
陸戰一師進入朝鮮後反複加強了各種後勤分隊、技術分隊,總員額高達2.5萬人,其中2.3萬人上了蓋馬高原,進入長津湖地區。在11月27日至12月2日的戰鬥中陸戰一師損耗不小,現在還有1萬7千多人,分佈在西興裡、富盛裡、古土裡這三個據點中。
不見了的那六千當不是都陣亡了,實際上在下碣隅裡和古土裡,陸戰一師透過空運向後送走了四千名傷病員。
其中有三千是凍傷凍病計程車兵……
這還不包括從柳潭裡撤退到西興裡、尚未與陸戰一師師部彙合的第5、第7團。這兩個團向史密斯報告,他們部隊中已經有上千名傷病員,滿地嗷嗷亂叫,野戰醫院和救護所場面極其悽慘。
史密斯別無選擇,只能下令讓陸戰5、7團拼盡全力向富盛裡靠近,同時富盛裡的陸戰隊也在12月2日猛烈出擊,爭取讓兩股部隊聚合在一起。
聚合在一起之後能不能突圍暫且另說,但至少要讓陸戰5、7團現在的傷員得到救治,重傷員從古土裡坐飛機撤走。
在陸戰一師的猛烈進攻下,24軍激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潛力,作戰極為頑強,在12月2日白天一天的戰鬥中,24軍承受了超過300架次飛機的攻擊,以及西興裡、富盛裡兩個炮兵群155、105毫米重炮的狂轟,在西興裡外堅守陣地、寸土必爭。佔至天黑,陸戰5、7團只向前移動了3公裡,未能完成與陸戰一師本部會合的目標。
9兵團這邊讓24軍獨扛美軍狂攻是有目的的,這可以讓27軍有休整的時間而不必馬上投入其他戰場,可以讓20軍大膽前插,在富盛裡和古土裡附近釘住陸戰一師,完成9兵團的“雙層包圍圈”部署。在完成這一切部署的同時,26軍只需派出兩個師分別卡社倉裡和狼林湖豐西湖方向,還能留下2個師作為戰役的最後預備隊。
在殲滅美步7師31團後,陳士榘果斷讓27軍的79、80、81師轉入原地休整。休整的時間不太長,滿打滿算也只有48小時,但可以讓這三個師損傷嚴重的部隊重新編組起來,應該可以湊成5到6個還能繼續作戰的團,同時盡量補充彈藥給養,後送傷病員。
在9兵團附近的野戰醫院兵團總院,衛勤部的同志看到統計數字和綿延不絕的後送傷員,心情極為沉痛。
尤其是9兵團現在不知道陸戰一師也已經凍傷了三千多人,所以衛勤部門看到凍傷凍病四千多人的情況,簡直跟天塌下來一樣。
“至12月2日,我兵團後送傷病員7700人,其中凍傷40人在兵團及軍野戰醫院進行了四肢截肢手術,有982人進行了手指、腳趾、耳朵的截肢或損失後處理手術。另有部分傷員的傷情難以在野戰醫院處理,可能需後撤到集安再進行手術。”
“長津湖地區今年出現史上罕見的低溫,連續數日最低氣溫在30c以下,其中11月29日淩晨,27軍衛勤部門在新興裡北測得39.4c的極端氣溫。”
“我兵團戰前配發了適合東北地區的厚棉衣、棉褲、棉鞋,但極端低溫仍對超出了部隊指戰員和衛勤部門的想象,對作戰增添了很大的困難。”
“我軍部隊惡劣的生存和作戰環境加劇了低溫對戰士的傷害。根據野戰醫院的調查統計,進入長津湖地區作戰的我軍指戰員很難找到房屋休息,只能露宿野外,衣服鞋襪無法脫下,連日行軍汗水打濕棉鞋、野外休息時結冰,造成大量戰士腳步凍傷。甚至有部分戰士因背部汗濕而導致重感冒轉肺炎、肺水腫甚至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