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營長:“司機同志,我們把卡車也藏好,下午六點,不,五點半動身,應該就不會有飛機了。”

“你直不直道昨晚戰鬥已經打響了,前線可缺這個,這個可是,重炮!”頭鐵的司機滿不在乎,“怎麼樣,咱們直接白天往前線開,今晚就參戰!”

副駕駛兼瞭望員:“我覺得沒問題,我警戒從來沒漏過飛機!”

副營長:“行!我還怕你們不敢開車呢!掛上,掛上炮,還有,卡車裡那些個箱子也搬上來,上面可是20發炮彈呢!”

……

柳潭裡。

陸戰一師官兵動了起來,他們中大多數人昨天一夜沒睡,但這時候也只能強撐著做好戰鬥和開拔的準備。

咖啡是熱的,可是剛出爐的麵包和煎蛋拿到手裡就涼了。上午零下二十度的天氣,許多士兵手中的槍根本拉不開拴,只能找個油桶在裡面生一把火,十幾支凍住的槍擱在油桶上面烤一會兒,槍油才能融化。

在令人窒息的嚴寒中,唯有頭頂上陸戰隊和美國空軍的飛機能讓陸戰一師帶來一點樂觀情緒。今天美軍出動的飛機比之前任何一天都多,在下碣隅裡,通訊軍官和參謀透過無線電協調,很快天上的十幾架轟炸機就調轉方向紮了下來,對著下碣隅裡附近的山頭一陣狂轟濫炸。

白天是美國空軍的天下,可在11月28日的白天,志願軍不能往雪山松林裡一藏等天黑——美軍要動起來了。美軍的意圖很容易猜得到,他們是要把相互隔絕的幾團兵力彙集起來,而9兵團就必須在三個方向設立阻擊線,冒著頭頂飛機的轟炸也要把敵人摁在原地。

柳潭裡的陸戰一師兩個團加上配屬加強的部隊,總人數高達八千人,包括兩個105毫米榴彈炮營和一個“潘興”重型坦克營。這一坨敵人掉頭向下碣隅裡進擊時,三十多輛“潘興”排成箭頭陣型,勢不可擋地突破了24軍卡在公路上的三道防線。

從柳潭裡到下碣隅裡只有15公裡,一個上午“潘興”突擊隊就突進了5公裡。志願軍用手中不多的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射擊坦克,結果正面攻擊幾乎無效,打側後也經常被彈開。當潘興碾進志願軍的戰壕陣地時,志願軍戰士用炸藥包、集束手榴彈人力炸坦克,又遭到緊緊伴隨坦克沖擊的美軍摩托化步兵的掃射,美軍沖破前三道防線只損失了兩輛潘興。

在第四道防線,柳潭裡美軍的攻勢終於停滯了。駐守第四第五道防線的是24軍70師208團,老華野六縱當中戰鬥力最好、防守最頑強的部隊。

解放戰爭時與華野作戰的國軍就有這麼個說法:排炮不動,必是六縱。

208團的陣地早上就被p80轟炸掃射了一輪,從上午開始又被美軍三十多門105榴彈炮、二十多門75山炮反複犁地,但當美軍的坦克和裝甲車拳頭沖進208團的陣地,仍然像是撞在了一面石牆上。

208團的陣地有24軍的軍屬野炮支援,但也就是十幾門日式75毫米野炮,效能撐死了和謝爾曼的原版75炮差不多,打潘興打不動。

但是野炮營營長很迅速地轉換了火力方向,專打美軍突擊群中的裝甲車。看到裝甲車接二連三地被側射反坦克火力摧毀,美軍的突擊群不得不讓坦克向左右兩側轉向,先清理這些討人厭的日式野炮。

正面戰壕中的208團抓住機會,第四第五道防線的步兵全部一躍而起,用沖鋒槍、刺刀、炸藥包和集束手榴彈展開一場近距離混戰,美軍終於扛不住了,丟下6輛“潘興”和14輛裝甲車,後退2公裡穩定隊伍。

柳潭裡方向,24軍付出2個團喪失作戰能力的代價讓美軍停住。在新興裡方向戰鬥同樣慘烈,圍攻美步7師1團就組成了“謝爾曼”坦克和一個裝甲步兵營構成的突擊群,試圖打破志願軍的合圍。

美步7師1團級戰鬥隊”,此時被圍困在新興裡的有2800多人,除了2團的一個步兵營、2個“謝爾曼”坦克連、1個防空高射炮連、1個105毫米榴彈炮營。

雖然“謝爾曼”是中型坦克,可對志願軍來說都一樣。打不穿。

志願軍手中的“巴祖卡”都是解放戰爭時從國軍手中繳獲的,全是60毫米的原版巴祖卡,而且數量很少、配發的火箭彈也少。

在新興裡,美軍三度打出去試圖突圍,三次都被27軍80師堵了回去,從上午打到天黑,志願軍付出重大代價,但牢牢地把31團釘在新興裡讓它動彈不得。

太陽迅速地沉到西邊的山脈之下,28日的傍晚到了。無論柳潭裡、新興裡還是下碣隅裡,美軍紛紛脫離戰鬥後退,一直退回到昨天構建的防禦圈當中。

馬上就是夜晚,夜晚是屬於中國軍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