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新書記腦袋都快炸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十章,新書記腦袋都快炸了
10月28日,勞動人民文化宮。
中央政治局書記處常委)書記任弼時的追悼會&遺體告別儀式在此舉行。勞動人民文化宮在故宮東邊,緊挨著宮牆,本是皇家園林,但1949年已經改成了公園,供北京的普羅大眾、工人農民休閑遊玩。遺體告別儀式在這裡舉行,是任書記逝世前囑咐的,在這裡與黨內同志、黨外朋友見最後一面,可以少一些悲傷的情緒。
唯物主義者就是這樣淡定地看待自己的死亡,既不認為自己死了就是天塌地陷,也不覺得死後有什麼必要大興土木、盡極哀榮。物質不滅,人留下的精神遺産也不滅,且不是與自己的遺體繫結在一起的。
常年的艱苦鬥爭嚴重損害了任弼時的健康,開國大典之後任弼時就住院了,後轉移到蘇聯長期治療和療養。因為身在蘇聯,1950年4~5月金日成秘密訪蘇時他是全黨最早得到訊息的人之一,聽聞金日成打算發動統一戰爭,他立刻就帶病回國,把這個訊息傳達給書記處,並組織相應的應對工作。
回國後朝鮮戰爭的事就一樁接一樁,任弼時又進入了高強度的工作當中,10月27日,積勞成疾的任弼時因腦溢血離世。
在8天前,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秘密向龜城、泰川、球場、德川、五老裡一線開進抗美援朝戰爭正式開始。
兩天前,10月25日,志願軍40軍120師在雲山以北與北進的南朝鮮軍第1師先頭部隊接戰。40軍發現南朝鮮軍第1師戰鬥力很弱,遂在擊退南朝鮮軍先頭部隊後連續急行軍,兩面夾擊溫井,這是第一次戰役打響的標誌。
駐防溫井的也是南朝鮮軍第1師部隊,40軍118師一捏就碎了,我軍於10月25日晚佔領溫井。不過美第8集團軍絲毫未意識到志願軍已大規模參戰,沃克下令各部繼續以師或團為單位分兵前進,爭取在感恩節前抵達中朝邊境,這是麥克阿瑟的目標——感恩節前結束戰爭。
……
中南海。
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重工業部部長陳澐抱著一堆資料走進會議室。中央書記處的工作不能停,任弼時同志去世了,但工作還必須要做。
其實在10月初,任弼時第一次昏迷的時候,陳澐就參加了政治局書記處的工作處理,不過今天是補選陳澐為書記處書記之後,他第一次參會。
“主席、總理,關於派50軍、66軍增強13兵團一事,在後勤物資和資金上的支援工作剛剛彙總完畢。一週之後,我們出國參戰的部隊就要有6個軍了,雖然是一個13兵團,實際上相當於解放戰爭時的兩個兵團,糧食、被服、彈藥武器、醫藥等等方面的物資等於一下子增加了50……”
總理:“陳澐同志,先稍等一下。今天是你第一次參加會議,所以,有個材料需要你先看一下。”
“啊?不是第一次了,我10月8日那次是第一次。”
主席:“不一樣。這次是你補選為書記處書記後的第一次會議。”
李刻農將那個公文包遞到陳澐手裡,用簡短的語言解釋了這個公文包的來龍去脈。陳澐從聽到開頭幾句話之後就當場愣住,直到李刻農說完前因後果,陳澐的面部表情都是凍結的。
“……簡要的情況就是這樣。這個公文包的真實性,是經過我、書記處的書記們共同分析鑒定過的,到目前為止,朝鮮戰場上的動向都與公文包裡的‘長津湖提案’都完全符合……”
陳澐:“我知道了,李部長。……所以這個提案透露的資訊是,我們出兵抗美援朝,付出了很大犧牲,但是最終打敗了美國人?”
主席、總理都點了點頭。
陳澐苦笑:“可我們怎麼才能讓現在的國內財政支撐這場戰爭……”
總理:“這還得我們想辦法。”
陳澐拿起桌上的另一疊檔案:“我還是想看一看這些檔案。”
折疊檔案是雷布斯的晶片産業提案,以及他寫提案時用的幾份資料。陳澐翻了翻,抽出其中比較厚的那份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總理:“這個公報……看看就好,別頭腦發熱。”
總司令:“我看這份資料的時候心跳都加快了。”
陳澐看資料第一頁沒看完就拍桌子站了起來:
“怎麼回事,人民幣新幣難道沒有發行?”
陳澐看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