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血與火之歌1(第2/4頁)
章節報錯
。。。。。。。。
城內如何,與把守城門的守軍將士無關,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隔絕內外。
正陽門,都城南京的正南大門。與明皇城的洪武門、承天門、奉天門等在一條中軸線上,是扼守皇城的險要之地。
成牆上,吳慶生比劃著手裡的鋼刀,大聲的呵斥著自己手下的兄弟們:“都慌個屁。咱們就在這牆上老實的待著,難道火還能撩了咱們的毛去?”
“不。不用去救火嗎?”身邊一個小兵弱弱的問,回答他的是重重的一個暴慄和屁股上重重的一腳:“你他孃的傻啊,救個屁的救,城裡都亂成這樣了,又是爆炸又是火,咱們這是進去找死嗎?就你這小身板,去了不得被人把卵黃給踩出來?你。。。”
吳慶生還沒罵過癮,一個小兵順著石階跑上城頭:“頭兒,下邊兒有一群太監要見你,說是帶了皇上的旨意。”
“什麼?!”吳慶生大嘴一咧,有些狐疑的問道:“這個時候,皇上給我個看大門兒的傳什麼旨?”
“小的。小的。。”小兵又哪有那個腦子能答上吳慶生的問題。
“正陽門守門都尉吳慶生何在?速來接旨!”盛氣淩人的態度,內宮大宦的服飾,手裡邊明晃晃的黃綢子,一個老太監領著四五十個壯年太監邁步來到了城頭,正定定的看著吳慶生。
‘怎麼聲音這麼粗?’心頭閃過一絲狐疑,但還是三步兩步邁上前來,叩頭呼喊到:“末將正陽門守門都尉吳慶生,接旨。”
老太監展開手裡的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城內白蓮教鬧事,正陽門的將士每,都速速入城來幫朕平亂,驅散百姓。欽此。”
聽了聖旨,吳慶生默然不語。
這種通篇大白話,不倫不類的聖旨也算是洪武朝早期的特色了,早年間朱元璋下旨沿海各地百姓的抗倭旨意上寫的就是“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家夥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雖然這種聖旨這些年用的少了,不過皇上為了照顧他們這些半文盲,再寫一次倒也不是不可能。真正讓吳慶生疑惑的,是面前老太監的鞋子!
鐵尺戰靴,軍中將尉才有資格穿戴!聖上的嚴令中,陰陽人是無資格穿靴的,那眼前這人。。。
吳慶生偷眼打量,除了面前的老“太監”年歲大些,後邊的跟班太監們一個個膀大腰圓,卻又刻意的佝僂著身體,顯得十分鬼祟。而且,傳個旨而已,又怎麼用得上這麼多太監?
心思一起,眼中看到的疑點也就越來越多。
“吳慶生。。。怎麼還不接旨?”
吳慶生猛然抬頭,冰冷的目光,還有隱約可見的胡茬,這些人絕對不是太監!
‘怎麼辦!!!’吳慶生只覺得脊背後邊冒涼風。
“吳慶生。。。”又是一聲催促,隱隱的有些不耐:“還不速速接旨?難道你要造反嗎?!”
吳慶生趕忙答應道:“末將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身接過太監手中的聖旨,吳慶生裝模作樣的檢查著,心思急轉。
他人雖粗,卻絕不傻。
對方假傳聖旨,目的一定是為了賺開城門,以行不軌之事。既然有這種膽量,那肯定也做好了意外強奪的準備。
環顧四周,吳慶生猛地一咬牙,環首四周:“弟兄們都聽到了。。。都拿上家夥,跟我來!”
“是!”當兵的並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的心思,老大怎麼說,他們怎麼聽就是了。
“頭兒,都走嗎?”一個火長低聲問道。
“都走!”吳慶生帶頭向石階走去。
不一刻,城頭上只剩下了一群“太監”們還在。
“王叔,咱們。。。”一人向領頭的“太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