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51章抑鬱症不是矯情
李星啟劇本換的毫不猶豫,看起來很隨便,一點堅持都沒有。但事實上,他想要表達的東西,在這兩部劇本上都有明顯的體現。
這兩部劇本的核心——抑鬱症。
李星啟出身豪門、父母疼愛、嬌妻伴身、事業有成,本該是天之驕子,肆意瀟灑度過此生。但他曾受抑鬱症折磨近十年,從他高中開始。雖然現在經過治療已經痊癒了,那段經歷對他影響深刻。
李星啟接到上個劇本時,只是覺得劇本精彩,稍微涉及一些抑鬱症也合他的心思,但劇本被斃卻讓他萌生了自己動手,創作屬於他自己劇本的沖動,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病,也許能幫助跟他有相似經歷的龐大人群。
李星啟改換劇本晏銘瑄本來已經不想要接了,車禍養傷期間父母和戀人雖然沒有強制他不許接工作,但他不想讓他們擔心,再加上李星啟反複無常的來回變卦,也讓他心存疑慮。
盡管當時他跟原宸景的緋聞傳的到處是,讓投資方擱置跟他合作的打算,但他還沒有到處境艱難的地步,他好幾部影視劇這一兩年就會陸續播放,到時候會有人想要跟他合作的。就算沒有,他也可以出演原景影業自己投資的影視,靠老婆養。
在晏銘瑄拒絕後,李星啟親自跟他談對於這部劇創作的初衷。讓晏銘瑄最終同意出演是因為李星啟說:“這部劇不是商業片,沒有大筆的片酬,沒有商業片的曝光量,沒有票房保證,也不一定能拿到獎項。但是也許能盡我們所能,做一些對這個社會有正面影響的東西。”
晏銘瑄平常並不是一個有心的人,一直奮鬥在達成夢想的道路上,沒有思考過,該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這些抽象的問題,連公益活動都很少參加,但這一次死裡逃生卻讓他有一些改變。
這部影片放映出來,看到的人潛移默化的就會被影響到,就像當年花國的困難時期,下鄉播放影片就是非常重要的宣傳手段,影片是大眾獲得知識和塑造三觀的重要途徑,現在雖然一部影片沒有那時候的觀眾基量大,也沒有那時的影響力,但也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晏銘瑄又一次死裡逃生,之前他覺得自己老天的親兒子,連重生這樣的事情都讓他趕上了,那就是讓他來實現所有遺憾的。可看到原宸景的緊張,和父母的傷心,卻覺得剩下的人生除了未完成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讓愛的他的人幸福,順便做些證明自己活著是有意義的事情。
這部影片也許就是一個,晏銘瑄看到劇本後更堅定了出演的決心,拍的好了未必得不了獎項,他對李星啟的執導能力還有些信心。
《抑鬱症的自我救贖》主人公是李星啟以他自己為原型創作的,加上了眾多抑鬱症病人的遭遇,最終形成了男主角——柳淵這個角色。
八月正是最熱的時候,晏銘瑄卻要在大太陽下拍攝一整天的時間。幸好他體質中平,不像小許那樣站在太陽底下一會就汗如雨下,勉強能撐一個鏡頭的時間再補妝。
《抑鬱症的自我救贖》的男主角柳淵是個美術學院的研究生,剛剛確認能夠留校任教、繼續攻博,有幾部獲獎的作品,一幅畫能賣不少錢。家境良好,而且房子、車子已經有了。
可以說已經是人生贏家了,可是等他割腕自殺後,家人才知道他得了嚴重的抑鬱症,起源不過是周邊的人太過優秀,他也從小對自己要求太過嚴格,在一次重要的獎項以一票之差落選後,自我厭棄,以致得了心魔。其後自我逼迫,父母望子成龍,周圍親戚的對比,更是雪上加霜。
抑鬱症是非常複雜病症,引起的原因也複雜多樣,包括環境、基因……抑鬱症患者之間也不盡相同,不過都需要經過科學系統的治療。
所以不是這個人太過脆弱、意志力不強,所以他才得抑鬱症那麼簡單。也許是因為擁有相關的基因,也許是對悲傷的感知能力太敏感等等。
這個病症讓柳淵總有自殺的沖動,所以他知道自己肯定是不對勁,在又一次差點自殺成功後,他找了心理諮詢師,卻被告知他可能是得了抑鬱症,這個病需要到專業精神科去看。
今天這幕正好拍到晏銘瑄飾演的柳淵從醫院回到學校,拿到醫生開的處方藥,根據醫生的建議對朋友傾訴。
柳源約出自己最好的朋友,在陽光普照下喝著冷飲,柳淵幾經心裡掙紮終於對朋友說出了他患了抑鬱症的事情。
不料朋友卻回答:“唉!我最近也很鬱悶!我跟你說……”
柳源垂下眼睛,蒼白的臉上看不出神情,看起來在認真傾聽友人的抱怨。他想起了醫生的話:“鬱症是腦部器官發生了病變,不是偶爾起的抑鬱情緒,開的處方藥一定要按時吃,還要把病症告訴給親朋好友。
有些人病發想要自殺時,有想要求救的念頭,你跟親朋好友商量好的話,在你求救的時候他們會足夠重視,過來阻止你,那就是救了你一命。”
鏡頭中晏銘瑄明明是笑著的,但讓人感受了淡淡的清愁,他明明在向朋友求救,但朋友卻並不在乎。
這一幕拍攝完成,晏銘瑄沒有起來,對走過來的李星啟說:“為什麼他會這麼不在乎朋友的抑鬱症。”
李星啟像是想到不好的事情,淡淡的說:“因為無知……覺得經常心情不好就是得了抑鬱症,覺得抑鬱症的人都太脆弱,是無病呻吟的人才會得的病,他們覺得靠自己的意志力,這病一點事情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