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大明。

洪武朝。

“他孃的,這貨居然是咱老朱家的種?他是姓朱,還是姓豬呢?”

朱元璋氣得心肝脾肺腎都要炸開了。

知道朱祁鎮這個昏君很廢,但沒想到他可以廢物到這個程度。

僅僅是這一次土木堡之變,就打光了大明連續好幾代皇帝攢起來的家底。

敗家容易發家難,崽賣爺田心不疼。

這話說得一點也沒錯。

朱元璋心都在滴血,活剮了朱祁鎮的心都有了。

朱標和藩王們看得雙目血紅,一股比朱允炆削藩還要不可遏制的怒火衝上天靈蓋。

燕王朱棣更不必說,羞愧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就是他的好曾孫?

一戰敗光了大明的家業,還成了敵人的俘虜。

蒼天啊……

永樂朝。

“不!朕的三大營,朕的精銳之師,怎麼會這樣啊?”

朱棣老淚縱橫,痛心疾首,殺意直衝天際:“朱祁鎮,你這該死的狗東西,千刀萬剮,難贖其罪!”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一瞬間,整個皇宮大內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宮女太監匍匐在地。

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和皇太孫朱瞻基等,齊齊跪下:“父皇/皇爺爺息怒!”

朱棣恨不得親手掐死朱祁鎮這個孽障,卻知道朱祁鎮是在自己死後三年才出生的,根本沒法發落他。

於是,他的滿腔怒火,就都衝著朱瞻基去了。

朱棣徑直從寶座上下來,猛地一腳將朱瞻基踹翻在地。

“看你生的好兒子!你啊你,真不愧是朕的‘好聖孫’!”

所謂的好聖孫之說,源於永樂三年時,朱棣見朱高熾越來越胖,一點也不像自己,就起了心思,想改立漢王朱高煦為太子。

誰知,主持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是個堅守‘嫡長’傳統的老頑固,帶著一幫文臣拼命反對。

朱棣心裡很不爽,但由於之前已經清理過一波建文舊臣,若是再次大開殺戒,難免弄得人心惶惶,影響朝政的穩定。

無奈之下,朱棣只能暫時放棄此事。

解縉看出朱棣的心思,為了徹底打消他的念頭,便利用朱瞻基來做文章,說好聖孫可旺三代。

朱棣不惜朱高熾這個胖兒子,卻對大孫子朱瞻基非常喜愛,覺得此子聰明伶俐,是個可造之材,將來大明江山傳到他手上,必定能更加興旺。

得益於好聖孫朱瞻基,朱高熾沾了兒子的光,二十幾年如一日,穩坐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