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女帝背後的男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女帝一生,七次對外擴張,朱棣參與了五次,次次奮勇殺敵,身披榮耀而歸。】
【未來大明能有日不落的版圖,朱棣居功至偉。】
【燕王朱棣在女帝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呢?這麼說吧,你得罪了女帝,找燕王求情,只要他肯出面求情,你的命就保住了,如果你得罪了燕王,女帝也救不了你。】
【大同二十六年,燕王朱棣沉痾發作病逝。】
【朱綾悲痛不已,下旨罷朝九日,以半幅皇帝之禮隆重下葬,親自扶棺出殯,並以燕王戰功顯赫,忠心為國,特許朱棣子孫一脈享世襲罔替之殊榮,也就是鐵帽子王。】
【由此,朱棣也成了大明第一位鐵帽子王,也是唯一一位死後得到帝王扶棺出殯的親王,生榮死哀。】
【更有野史傳聞,燕王病逝之後,女帝想打破皇家葬制,將其葬入皇陵,是燕王一脈的子孫拼命磕頭拒絕,說女帝這樣安排,會讓燕王死後魂魄不得安寧,這才讓女帝打消了這個荒唐的想法。】
眾人看到這裡,唏噓感嘆不已。
“最是無情帝王家,這樣的叔侄關係,真真是蠍子拉的粑粑——獨(毒)一份。”
“女帝幾乎殺光了太祖一脈的子孫,唯獨放過了朱棣,可見感情有多深。”
“英雄惜英雄,燕王懂女帝,女帝亦懂燕王,人生在世,能有這樣一個知己,真是太難得了。”
“誰說皇家無真情,看看女帝,對自己這位四叔多好啊,榮華富貴,權勢地位,要什麼給什麼。”
“朱家這群無法無天、為非作歹的藩王,怕是要羨慕哭了吧?”
“盤點這裡,我算是看出來了,女帝是個極度愛憎分明的人,愛一個人,好得無以復加,恨一個人,讓你生不如死。”
“皇帝是天子,為了保持天子的神聖性,往往喜怒不形於色,所以才有‘君威難測’這句話,女帝卻不管這套,愛就是愛,恨就是恨,性格太鮮明瞭。”
“在生活中,女帝這種性子才是最好相處的,哪像那些兩面三刀的,面上笑嘻嘻的,冷不丁從背後捅你一刀,讓你怎麼死都不知道。”
“……”
眾人既感動於朱棣與朱綾的叔侄知己情,又感慨朱綾的愛憎分明。
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在此之前,皇帝在他們眼中就是冷冰冰的威嚴形象。
直到朱綾出現,才明白皇帝也是人,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與訴求。
如此想著,百姓們與朱綾心中的距離又拉近了一分。
新大明。
朱元璋緩緩闔上雙眼,長長嘆息一聲。
都說自古皇家無親情。
他本以為自己是皇帝中的異類,重視親情,偏愛兒孫,幾乎無底線的溺愛與包容。
朱綾看著離經叛道、心狠手辣,六親不認,沒想到對朱棣這個隔了一層血緣關係的四叔,竟然可以做到這一步。
極端的殘忍嗜血,又極端的重情重義。
這樣的矛盾,竟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