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大虞國升級為大虞帝國、大虞王朝。

統治者由女王晉級為女皇,成為與大明一樣的宗主國。

整個東南亞,超過四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在大虞朝的統治之下。

雖說這個領土面積,只有大明王朝的一半左右,但東南亞大部分地區都在熱帶季風氣候的籠罩下,雨熱同期,物產豐富,糧食一年三熟。

這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世界級的糧倉和重要稻米產區。

大虞朝的領土面積質量,絲毫不遜於此時的大明王朝。

王朝初立,大虞女皇就頒佈詔書,讓治下所有的臣民,無論任何部族,都要學漢語、說漢話,穿漢服,學習中原王朝的一系列規章制度。

東南亞本就屬於華夏文明的輻射圈。

這一點,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特別困難。

但接下來頒佈的第二項政策,就讓人特別難以接受了。

大虞女皇下旨,實行種姓制度,將整個社會分為四等,即天地玄黃四大種姓。

其中,漢人為天字第一等,社會地位最高。

受儒家文化影響最深的越猴,為地字第二等。

玄字第三等是被征服的原來國家的居民。

至於最末的黃字,則暫時空置。

種姓制度乃是封建毒瘤,影響深遠,危害極大。

之所以搞這一出,主要是東南亞這片地理單元太過複雜。

在對比之前各個王朝頒佈的政策之後,竟發現種姓制度才是最優解。

當然,大虞女皇也知道種姓制度的可怕之處,於是做出調整,允許階層流動。

天竺的種姓制度是封死的,一生下來就固定,低種姓無論你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改變。

大虞則不一樣,只要你肯努力,上戰場殺敵,為國家建立功勳,或者在某些方面有重大貢獻,就可以獲得晉升,躋身高種姓之列。

另外,推行種姓制度,也是為了將來推平南亞次大陸,將天竺納入版圖做鋪墊。

比起東南亞的複雜混亂,南亞的天竺堪稱魔幻。

什麼人人平等?

不存在的。

種姓至上才是主流。

要是在這片土地,強行推行平等政策,反而會激起更大的反抗。

大虞種姓制度的第四等黃字,就是專門留給天竺阿三的。

轉眼又過了四年。

在大虞女皇的治理下,往昔的戰火紛飛、殘垣斷壁消失不見,一棟棟嶄新的房屋拔地而起,國家呈現一派盛世氣象。

媓都,大虞帝國首府,經濟、文化、政治的中心。

作為生僻字,‘媓’拆開就是女和皇。

從首都的命名來看,不難猜出這個帝國的建立者是一名女子。

皇宮御書房內。

一位身穿海水藍色的女子,揹著光站著,面前懸掛著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

她望著這幅地圖,怔怔出神不已。

女子身後,立著一名紅衣少年,手持長槍,身姿挺拔,目光堅毅,宛如紮根於懸崖峭壁的一棵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