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驚歎(第2/2頁)
章節報錯
原大明。
洪武朝。
朱元璋嘖嘖驚歎:“這腦子,用一句‘女中諸葛’都不足以形容了。”
他轉頭看了看角落裡的朱允炆,亦忍不住嘆息。
同樣是皇帝的孫輩,差距怎麼能那麼大呢。
永樂朝。
“唉,真是難為她了,能想出這麼多令人拍案叫絕的政策,不知耗費了她多少心神與心血。”
隔了一個世界,這個時空的朱棣英雄惜英雄,竟心疼起朱綾來。
同樣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一開始的政治素養和政治能力,是遠遠及不上大哥朱標的。
只因兩人最初的身份定位不同。
朱標是太子,是帝國的繼承人。
朱棣的身份定位是藩王。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藩王就該有藩王的樣子。
朱棣縱有野心,也不敢多想,也不敢伸手染指。
他最終能夠成長為比肩朱元璋的一代雄主,其政治智慧和政治手腕,都在朱標薨逝之後,經過一系列的變故,一步步磨練出來的。
正因為有這樣的歷練,此刻坐在皇帝寶座上的朱棣,才知道朱綾這背後的艱辛。
須知,一項偉大的政策,都是深入問題核心,瞭解透徹之後,才能夠制定出來的。
若沒有立足於實際,政策吹噓得再好,到頭來不過是一座華麗的空中樓閣。
無論是土地兼併,還是商人避稅逃稅,都是千古難解的癥結。
朱綾卻能完全解決這兩個問題,可見在遼東這十多年來,她是真正的深入基層,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之中,才將自己的智慧與實際完美結合,最終完成這兩項破天荒的開創。
有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特別是身處高位者,嘴上說愛民如子,憐老惜孤,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想到這裡,朱棣不禁感到汗顏。
朱綾還沒當皇帝,就為老百姓想了那麼多。
自己身在皇位,且作為男子,擁有比女子更多的自由和政治優勢,卻從未想過這些,想想都覺得慚愧。
朱棣轉頭對大胖兒子朱高熾道:“太子,睜開眼睛好好看,這才是一個明君應有的樣子,未來你登基,要是能做到朱綾的十分之一,朕就算是駕崩了,也能含笑九泉了。”
“父皇,您放心吧,兒子一定好好學,絕不辜負您的期望。”
朱高熾抖著臉上的肉虛心道。
天幕中。
朱綾這套嚴密的收稅、監察、懲處逃稅的政策制度一出,不少官員原地破防。
“陛下,不可,斷斷不可!”
“土地國有化石破天驚,已經讓天下動盪了,要是再搞商稅改革,大明江山就全亂了。”
“陛下切莫操之過急,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反而會燙傷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