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女兒家臉皮薄,她的丈夫、兒子、孫子,也會攛掇著她去孃家掏錢。

這種關乎自家切身利益的大事,不論是文管集團,還是武將群體,都淡定不了了。

朱綾離開大明十幾年,朝中很多官員都對她十分陌生,摸不透她的脾氣秉性。

加之,朱綾上位第一天,就在朝廷上砍了一批人。

官員們不敢直接和她硬剛,便想著對她來一次服從測試,探一探她的底,以便更好制定方針。

這日早朝。

當朱綾在龍椅上落座後。

滿朝文武紛紛躬身:“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綾抬了抬手:“免禮平身。”

隨後,與大臣們商討了一番國事後,就有一道突兀的聲音響起。

“陛下,臣有本要奏。”

聽到這個聲音,眾人一致看過去。

站出來說話的這人,名叫楊士奇,乃是大明鼎鼎有名的‘三楊’之一,也是大明文官重量級的人物。

三楊對於明朝的歷史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朱綾對明朝文官沒幾個有好感,恨不得一股腦兒全收拾了。

此刻見楊士奇跳出來,就知道他開口準沒好事。

朱綾冷冷道:“說吧。”

楊士奇上前對朱綾行了一禮,沉聲道:“陛下,古來聖明君主都敬聖賢,朱子乃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學之聖,又與陛下同姓,還請陛下將朱子納入本家,同宗同源,立廟祭祀。”

此言一出,滿堂寂靜。

武將群體,都被楊士奇這話給驚住了。

原來早在朱元璋登基稱帝,建立大明之初,就有官員對朱元璋提出這樣的建議。

其實,追認名人當祖宗這事兒,歷史上不是沒有,歷朝歷代,幾乎是一抓一大把。

譬如李唐王朝,李淵和李世民因有少數民族血統,卻又想融入五姓七望之一的隴西李氏,就認道家老祖李耳,也就是太上老君為老祖宗,並追封了一個唐聖祖的尊號。

朱元璋立國之後,想到自己出身卑微,只是一個乞丐放牛娃,剛開始是有些不舒服。

當時的文官們看到這一點,就建議朱元璋效仿李唐,給自己認個牛逼哄哄的老祖宗,好讓人覺得你是名門之後,得到江山是天命所歸。

朱元璋姓朱,歷史上哪個朱姓名人名氣最大、最厲害呢?

毫無疑問,自然是朱熹。

南宋之後,程朱理學幾乎成了整個封建社會的主流,其思想影響力之大,無出其右。

因而,朱熹也被封為聖人,與孔子一樣稱‘朱子’。

這樣的建議,換做是別的皇帝,肯定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偏偏朱元璋不一樣。

朱元璋身上最大的極端,就是無比重視親情,這一點幾乎貫徹了洪武一朝。

聽到大臣這樣說,朱元璋就很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