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最根本的原因是想保住朱標一脈。

作為嫡長子,朱標擁有無與倫比的宗法繼承地位。

這種身份的特殊性,既給他這一脈的子孫帶來崇高的政治地位,也將他的子孫置於炭火之上烘烤。

一旦朱標出現意外,來日無論哪個皇子繼位,嫡長一脈的子孫都會成為新帝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朱元璋只有將皇位傳給大宗皇孫,才能保住朱標一脈的子嗣不至於慘遭殺戮。

朱元璋也只有將皇位傳給大宗皇孫,朱標才能以父親的身份,被追封為皇帝,靈位進入太廟,享受後代子孫的萬世香火。

他這種心態,有點類似於漢宣帝劉病已。

漢宣帝晚年曾言:“亂我漢家者,太子也!”

這句話充滿了對兒子的失望和王朝未來的擔憂。

漢宣帝明知太子將來很難成為一位好皇帝,卻沒有選擇廢太子,根本原因在於這個兒子是他髮妻許平君留給他的唯一骨血。

真愛就是這樣,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韙,哪怕與滿朝大臣為敵,他也要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愛人。

我的江山就是你的江山,只有你才有資格當我的皇后,只有你生的兒子才能做我的太子,繼承我辛苦打拼得來的一切。

帝王的愛屋及烏,沒有任何道理可講。

什麼理智、什麼顧全大局,統統都是屁話。

皇帝孤家寡人,薄情寡性,唯一的真心,只會給自己的最愛的人和孩子。

而那種捨不得讓最愛的女人當皇后,是怕她被奸人所害,為了保護她,將她打入冷宮吃苦受罪,任由她被其他女人百般羞辱、千般踐踏的劇情,只有狗血言情虐文裡才會出現。

歷史上很多人質疑朱棣不是馬皇后的親生兒子,原因就在這裡。

鑽研史料的學者普遍認為,馬皇后親生的兒子只有朱標一個。

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都不是馬皇后親生的,而是記名的兒子。

換句話說,真正的嫡出皇子,只有朱標一人。

正因為朱標是朱元璋和愛妻的唯一兒子,所以得到了極致的偏愛。

好大兒死了,那就傳給孫子,再不然就重孫。

別的兒子,朱元璋根本沒想過。

在這種極度的偏愛下,朱元璋可選擇的皇位繼承人不多。

朱標一脈,嫡出皇孫有朱允熥、庶出皇孫則是呂氏所生的三個兒子。

朱允熥雖為原配嫡出,但從小沒了娘,缺少關愛,性子懦弱,也是難當大任。

朱元璋矮個子裡拔高個,才選擇了朱允炆。

他原以為傳位給皇太孫,就能保住太子一脈,讓好大兒能在死後,以皇帝的身份享受皇家香火。

哪知,一番苦心孤詣,到頭來竟是一場空。

朱棣臉色大變,顫顫道:“父皇,我、我……”

朱元璋怒極反笑:“好,很好,連你大哥的皇位都給廢了,成祖皇帝果然厲害。”

“父皇,你、你聽我狡辯……哦不,解釋啊,這都是誤會……”

“誤會個屁!”

朱元璋指著朱棣的鼻子:“天幕明明白白顯示,難道還能冤枉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