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感覺自己夾在中間,似乎沒有半點存在感。

這一次,他也想露一手,證明自己大明第一位太子爺的含金量。

朱標道:“天幕雖然沒有全面展示你在遼東這些人具體做了什麼,推行了多少政策,但從一些細節,也可以看出遼東的人口只有幾百萬。”

朱綾道:“細節?”

朱標徐徐道:“就是畫面中出現的老婆婆,一家四口人,卻有六七十畝地,試想一下,遼東黑土地如此平坦肥沃,糧種又畝產驚人,只要是農民,基本上抗拒不了這樣的誘惑,人人都想著過好日子,遼東是塊寶地的訊息一傳十十傳百,你要是不控制,各地瘋狂湧入的人口早就將遼東擠爆了,老婆婆一家怎麼可能分那麼多黑土地?”

朱綾點了點頭。

朱標繼續道:“所以,我可以大膽猜測,未來你覺得遼東涌入人口差不多後,那就封死了外地進入遼東的通道,讓遼東的人口處於一個相對合適的狀態,這樣老百姓就能充分享受政策和資源,又方便你這位遼東王管理。”

朱綾嘆道:“僅一個細節就能看出這麼多,難怪老頭子會對你寄予厚望。”

朱標笑了笑:“如果遼東的人口真就只有我推測的幾百萬,那麼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即這麼少的人口,遼東每年是如何創造巨大財富的?難不成是我搞錯的?可我轉念一想,這絕不可能,老婆婆一家的收成是村裡最差的,已經充分說明了遼東的人均耕地面積特別大,這裡的人口絕不可能超過一千萬,遼東2.8億兩白銀的財政收入,就是這幾百萬人創造的,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底層勞動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

朱綾笑道:“對了,人民的創造力就是無窮的,只要掌權者能夠制定英明的政策,他們創造的財富就是無上限的,就像你們不相信將來鹽稅可以取消,商業稅可以佔到財政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天天盯著農民兜裡幾兩碎銀,極盡壓榨盤剝,才真叫目光短淺。”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很多疑惑與不解也就明白了,既然底層百姓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推翻王朝,改天換地也不在話下……”

朱標語氣一頓,似笑非笑:“那麼,如果將這股力量用在士紳、地主、官僚這些既得利益群體身上,結果又會怎麼樣呢?”

朱綾聽了,笑容愈發燦爛,眼中異彩不斷。

大明第一太子爺果然名不虛傳。

難怪他的早逝會成為歷史上的一個遺憾。

也難怪後世有人會說,朱標若是不死,朱棣決計不敢造反。

未來的她,是把帝王之位之路和當上皇帝之後的改革牢牢繫結在了一起,互為表裡,提前鋪墊,走出一條獨屬於她自己的特色發展道路。

這才造成了天幕盤點如此魔幻,屢屢跳出與標題嚴重不符的畫面。

當然啦,朱標畢竟是土生土長的古人。

她未來的佈局滲透著現代的政治智慧,很多方面也是他想不到的。

可話說回來,朱標能想到這一節,腦子已經足夠牛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