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放在手裡容易貶值,換成資產才能源源不斷產生新的財富,而在所有資產中,沒有什麼比土地更保值穩定的,且擁有大量土地後,商人的身份也可以轉變成大地主。”

“歷朝歷代土地兼併如此嚴重,也與商稅太低密不可分。”

聽到這裡,兩個世界的朱元璋悚然一驚。

此前王朝之所以滅亡,有一個相同的原因,就是土地兼併嚴重。

農業社會,土地是根本。

老百姓只有擁有土地,才能養活足夠多的人口。

反之,若是地被兼併走了,運氣好的淪為佃農,運氣差的只能活活餓死。

隨著時間推移,土地兼併愈演愈烈,難以控制,若是在趕上災難,就會有大批人餓死。

左右都是個死,那就豁出性命幹上一票。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當年他不就是因為遭遇天災,家中土地太少,沒有收成,家人餓死一個又一個,才被逼走上了造反之路。

在此之前,他有很多事情想不明白,現在全懂了。

想當初,他也想著將商稅弄得再高一些。

可轉念想到,王朝初立,百廢待興,天下貨物流轉離不開商人。

要是將商稅弄得太高,勢必會打擊商人的積極性,繼而影響民生的恢復,這才將商稅定為三十稅一。

這一刻聽到天幕內朱綾分析,才後知後覺發現自己做了多大的蠢事。

過低的商稅,只會加快商人聚斂財富的進度。

財富聚斂越多,土地兼併越嚴重,老百姓生活越困苦。

由商人完成大地主身份轉變的這群人,為了減少財富流失,定會鑽制度漏洞,將土地掛在士紳名下,進一步逃過國家賦稅的徵收。

這一環套一環,商人、士紳、貴族、官員,全都一毛不拔。

而那些被壓迫、被剝削、被迫害的底層百姓,卻要承受沉重的賦稅。

等到超出底層百姓承受的極限,便會揭竿而起,出現第二個農民起義推翻前朝暴政的‘老朱’。

朱元璋真是越想越後怕。

天幕中。

朱綾開啟話匣子,吐槽不斷:“宗室、土地兼併、商稅,這是大明的三大弊政,除此之外,寶鈔濫發、廢除丞相、八股取士,戶籍限制、有史以來最低的官員俸祿等等,都會產生一系列的政治、社會問題,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我都懶得細說了。”

盧芳笑道:“說句公道話,這些問題,之前的朝代也都存在,也不能全怪洪武皇帝。”

朱綾冷笑:“《阿房宮賦》是怎麼說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他非但沒有吸取之前王朝滅亡的教訓,反而自創了很多糟粕,甚至開歷史倒車逼本王的母親殉葬,他就是個食古不化的老東西,茅坑裡又臭又硬的大石頭……(此處省略三萬字)”

雖說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漢家王朝,重視農業,大力反貪,重視農桑,功績彪炳史冊,加之是純底層白手起家,就算夠不上千古一帝,也穩入帝王前五。

可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屁股決定腦袋。

在承受喪母之痛、喪母之仇的朱綾眼中,他這個皇帝嚴重不及格,負分滾粗。

朱綾罵起來就停不下來,對著朱元璋狂轟亂炸,將他罵得狗血淋頭。

看得兩個世界的人都呆愣住了。

女帝智謀過人、武力強大也就算了,沒想到罵起人來也這麼彪悍。

但有一說一,她罵的是真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