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又又又一次化身滅火大師來打圓場。

“除了宗室,咱家江山還能有什麼問題?她慣會危言聳聽,蠱惑人心,咱就不信了,好好的大明江山能爛得跟屎一樣。”

朱元璋倔脾氣上來,馬皇后說啥也不聽了,非要讓朱綾說個明白。

朱綾冷冷道:“看看好天幕吧,我才懶得跟你多費唇舌。”

朱元璋:“……”

天幕中。

盧芳好奇問:“哪三大弊病?”

朱綾沉沉道:“其一是宗室,其二是土地,其三是商業。”

盧芳道:“古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洪武帝卻讓兒孫爵位世襲罔替,世世代代承襲,無節制的繁衍,遲早會掏空大明的財政,第二個土地,應該是土地兼併吧?”

朱綾點了點頭:“嗯,就是土地兼併,你可知歷朝歷代土地兼併為何遲遲無法解決?”

盧芳搖頭:“屬下沒正經念過幾年書,跟隨王爺以後,也只會用拳頭解決問題,倒是沒認真思考過。”

朱綾道:“土地兼併之所以是頑疾,蓋因歷代朝廷的農業稅收的是人頭稅,家裡有多少口人,就納多少稅,在整個社會中,有錢有勢畢竟只有一小撮人,即便大地主、大士紳三妻四妾,可勁兒生孩子,底層人依舊佔了總人口的大多數,朝廷徵收人頭稅,就意味著絕大部分的壓力都將落在廣大貧困百姓頭上,交不起稅的老百姓,就只能被迫將土地賣給地主,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

盧芳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

朱綾又道:“除此之外,傳統四民格局,士農工商,以士居首,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為了抬舉讀書人,會獎勵那些取功名者免徭役賦稅。”

盧芳不解地:“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科舉難度極大,真正能取得功名之人是極少數,就算免了他們名下的賦稅,也無傷大雅。”

朱綾呵呵冷笑:“無傷大雅?你以為那些所謂的讀書人都是書呆子嗎?哼,要論精明奸詐,沒幾個人能精得過他們,朝廷給擁有功名的讀書人免稅,卻沒有限制,這就意味著,只要在他們名下的田產,統統都不需要交稅,幾畝、十幾畝、甚至是一百畝都沒什麼,可要是變成一萬畝?十萬畝呢?”

盧芳臉色一變:“王爺的意思是,那些地主會鑽這個空子,將名下大量的土地掛在這群擁有功名的讀書人身上?”

朱綾重重點頭:“沒錯,讀書是一件相當燒錢的事情,家財萬貫的地主往往能更容易培養出讀書人來,就算自家兒孫不爭氣,也可以榜下捉婿或者投資潛力者,讓這些人變成自家人,利用制度漏洞,將名下幾千、幾萬畝的土地隱匿轉移,自己每年賺得盆滿缽滿,卻不用給朝廷繳納一分賦稅,但朝廷運轉需要錢,有錢有勢的地主、士紳一毛不拔,不僅會讓財政負擔重重壓在貧苦百姓頭上,還會造成國庫空虛,天下動盪。”

盧芳倒吸一口涼氣:“原來如此,這樣的制度漏洞危害,一點也不輸給日益膨脹的皇族宗室。”

新大明。

“好一個讀書人免稅!這群該死的文官!”

朱元璋臉色陰沉得快沁出墨汁,眼中殺意凜冽。

馬皇后和朱家藩王們,也驚得目瞪口呆。

“花點小錢培養讀書人考取功名,便能將幾千、幾萬畝的賦稅統統免除,難怪底層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苦。”

“治理天下需要靠讀書人,所以咱登基之後,才效仿前朝才給了他們一些特殊優待,誰知到頭來竟被鑽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