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北元來犯(第1/3頁)
章節報錯
也因此,折梅軍又有‘百變軍’的美譽。
得益於領悟了天山折梅手的精髓,折梅軍個個戰鬥力驚人。
三千折梅軍,能夠發揮出至少三萬以上的超強戰鬥力。
東瀛和思密達小國寡民,武器裝備落後,滿打滿算,也就派遣出一萬的軍隊。
朱綾這邊力量佔優,又有地形地利的優勢,此次交戰,不出意外,東瀛和思密達敗得慘不可言。
一萬軍隊,戰死三千,剩餘七千都成了俘虜。
朱綾以少勝多,打出了超高的戰損比。
訊息傳回思密達和東瀛,兩個彈丸小國的統治者都被嚇尿了。
乖乖,要不要這麼猛啊?
天幕外,原大明。
“這……”
朱元璋、馬皇后、朱樉、朱棣等人,以及眾大臣看到這裡都愣住了。
第三幕的標題不是《應對危機》?
朱允炆的危機是朱棣造反清君側,最後是應對失敗,丟了皇位。
思密達和東瀛兩國聯手夾擊,雖人數佔優,但根本不是朱綾的對手。
朱綾隨便跺跺腳,就把他們打得屁滾尿流,全軍覆沒。
這……這也叫危機?
對比天幕是不是對‘危機’這倆字有什麼誤解?
他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後看,都看不出危在何處?
東瀛和思密達哪裡是給朱綾製造危機,分明是送人頭。
眾大臣彼此對視,皆是一臉的懵逼。
誠然,相較於另一個世界朱允炆的軟弱慫包,朱綾重拳出擊、毫不退讓的態度可以肯定。
但他們實在看不出來,朱綾會有什麼危機?
這時,雙對比系統的聲音再次響起。
【也許你們會疑惑,東瀛和思密達兩個小國,根本對朱綾構不成什麼壓力,危機又在哪裡呢?】
【豈不知,事物一體兩面,有的人面臨危機,而有的人卻在無意間產生了危機。】
【當年,朱綾與燕王朱棣遠征漠北,痛擊元朝的殘餘勢力。】
【蒙古號稱戰鬥民族的戰鬥機,個個戰力彪悍,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所到之處,無不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