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一統(第2/2頁)
章節報錯
誰知,朱允炆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非但沒有聽從建議,反而命李景隆與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到燕軍營地請和,表示願意與朱棣劃江而治,一南一北,平分大明江山。
原大明。
“什麼?劃江而治?”
“你這蠢貨,你這貪生怕死的玩意,你這豬狗不如的畜生!”
朱元璋氣得當場暴走,心頭似火山爆發那般難以遏制。
“咱奮鬥大半生,好不容易才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大一統王朝,你這孽障竟敢割讓領土,分裂咱的江山?”
朱元璋看了對比預告,知道朱允炆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廢物,最後丟了皇位。
可他萬萬沒想到,朱允炆連割地求和、分裂江山這種事都幹得出來。
雖說他割讓領土的物件是朱棣,終是肥水不入外人田,但依舊無法原諒。
秦始皇之所以如此偉大,被譽為‘千古一帝’,就因為他統一了六國,將大一統王朝這個精神概念深深烙印進每一個華夏子孫的基因裡。
數千年來,從未改變。
東漢末年,三國爭霸。
為何有人誇曹魏,有人誇蜀漢,為何沒人誇東吳?
一提起東吳,就是江東鼠輩,罵個不停。
背刺害死關羽是直接原因。
但最根本原因在於,東吳只想著經營自家這一畝三分地,比不得曹魏和蜀漢時刻都想著統一。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卻留下深深的遺憾,自己的王朝沒有大一統。
後人修宋史犯難,也在於宋朝不是大一統王朝,弄得史官很尷尬,最後只能讓宋、遼、金並立,一起修史。
正因為有‘大一統’這個精神信念,無論王朝怎麼更迭,華夏這片土地緊緊相連,不至於像歐洲那樣小國林立、破碎零落。
西方的羅馬消亡之後,就永遠消失了。
東方的羅馬,從古至今,卻一直都在。
這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三個倒,只剩華夏一個不死鳥的真正原因。
朱允炆提出的‘劃江而治’,本質就是割地求和,分裂國家,比起同室操戈、骨肉相殘更可恨、更不可原諒。
朱元璋越說越氣,立刻將縮到一旁的朱允炆提溜出來,一頓暴打。
“你胡亂削藩,咱可以忍!”
“你逼死親人,咱也可以忍。”
“唯獨割地求和、劃江而治,咱無論如何都忍不了。”
“我大明不割地、不賠款、不求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怎麼會有你這樣不成器的兒孫?你是想氣得咱早日去見閻王嗎?”
朱元璋拳拳到肉,一腳又一腳地往朱允炆身上招呼,打得他嗷嗷直叫,鬼哭狼嚎。
“皇爺爺饒命,孫兒錯了,孫兒錯了,下次再也不敢了。”朱允炆痛哭流涕,慘叫著求饒。
“什麼?你還敢有下次?”
朱元璋血壓再次飆升,差點沒氣得吐血。
畜生!
真是畜生啊!
朱標氣得面如金紙,咬牙切齒,也想著上去掐死朱允炆這個逆子。
奈何朱元璋的攻擊太密集了,連一寸地方都不給他留了。
他只能顫抖著手指朱允炆:“蒼天啊,你是在懲罰我朱標嗎?怎麼叫我攤上這樣一個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