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在文官群體中有口皆碑。

朱元璋雖是泥腿子出身,沒正經念過什麼書,卻明白治理國家要靠讀書人。

他自以為給孫子找了一個好老師。

哪知下一秒黃子澄開口說的一番話,卻讓他氣炸了肺。

只見黃子澄手持笏板,出列道:“皇上,臣有一本要奏。”

朱允炆對黃子澄感情極深,幾乎到了亦師亦父的地步。

見黃子澄站出來,朱允炆精神一振,用猶如看父親朱標的眼神看著黃子澄。

那樣的眼神,看著兩個世界的朱元璋虎目都快噴出火來了。

他黃子澄算個什麼東西?

名義上是帝師,實際只是皇帝的臣子、奴才。

朱允炆這王八蛋居然敢用這樣的眼神看這狗東西,將標兒這個生父置於何地?

要是眼神可以刀人,此刻黃子澄早已被朱元璋剮成肉泥了。

朱允炆帶著絲絲恭敬,和顏悅色道:“老師請說。”

黃子澄見新皇帝對自己這個態度,臉上難掩得意之色。

不愧是他多年苦心栽培出來的好學生,懂得尊敬他這個老師。

尊師重道,不忘師恩,明君也!

其他文臣見此,亦難掩羨慕之色。

沒想到黃子澄這傢伙在新帝心中竟有如此大的分量和體面。

看樣子,以後這文官群體,要以他馬首是瞻了。

武將們看黃子澄的眼神卻陰森森的。

文官和武將水火不容,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了西風。

皇帝如此重視文臣,這群只知道死讀書、拿著所謂禮法嘰嘰歪歪的酸儒,以後豈不是要踩到他們頭上拉屎拉尿?

黃子澄收斂了一下臉上的得意,正色道:“皇上,經過太祖皇帝的多年治理,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呈現太平氣象,各地已經不需要藩王鎮守,可藩王們手底下卻養著大量的軍隊,又有土地、錢糧、長期以往,難免不會出現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請恕臣斗膽,懇求皇上下旨削藩。”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

一眾文武大臣都沒想到,黃子澄竟如此大膽,連這樣的話都敢說。

須知,太祖洪武帝分封諸王,乃是為了鎮守四方,鎮壓叛亂,拱衛中央,好保護大明不受外地侵犯,讓江山千秋萬世傳承下去。

藩王制度是太祖皇帝親自制定的。

削藩就等於不遵祖訓。

皇帝不遵祖訓,很容易落人口舌,成為人人喊打的不孝子孫。

歷來皇帝奉行以孝治天下,一個不孝之人,如何有資格當皇帝?

就在眾大臣都以為朱允炆會勃然大怒,狠狠叱責黃子澄時。

朱允炆卻輕聲細語地說:“老師此言固然有理,但藩王乃是太祖皇帝所立、所設,朕如何能違背祖訓呢?”

黃子澄道:“皇上此言差矣,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豈能墨守成規?藩王擁兵自重,威脅到到中央皇權,若不盡早削除,勢必動搖大明江山,重演漢、晉兩朝的紛亂。”

他這話剛說完,兵部尚書齊泰跟著站出,附和道:“黃大人所言甚是,藩王勢力龐大,極易出現叛亂,應當設法革除,諸王之中,以燕王朱棣、寧王朱權勢力最大,也最難約束,臣以為應當先對這二人動手,只要將這二人削了,其他藩王心驚膽寒,潰不成軍,到時逐個擊破,輕輕鬆鬆。”

朱允炆聽了,想都不想就同意了,開始著手削藩。

原大明。

朱元璋、朱標、朱棣等人,還有一眾文臣武將,看的人都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