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 121 章
一番話說得蔣鷺火大,但還是竭力抑制,放低姿態請教,“此地多洪澇,想來王大人也有些應對經驗,晚輩初來乍到,還請您不吝賜教。”
王大人斜睨瞥他一眼,語氣雲淡風輕,“這是縣尉和文書的活兒,我不管,你,也不必管。”
他身體往後靠,臉上帶著笑,看蔣鷺的眼神裡帶了幾分勸慰的意思,“我在這兒待了三年,每年都下大雨漲水鬧洪災,莊稼全毀了,稅也收不上來,哎,這官做得沒滋沒味的,你若京中有人,可得費心思打點打點,不然,指不定要在這兒待多久。”
正說著,外頭來人通報說秦文書和劉縣尉來了,王大人揮揮手,“讓他們進來。”
秦方和劉張從大門進來,兩人一個年輕風華正茂,一個年長鬍子拉碴。
他們一見到蔣鷺就拱手行禮,蔣鷺起身抬手,“二位請起。”
劉張起身對王縣令道:“王大人,行李都裝好了,隨時可以啟程。”
王縣令從躺椅上坐起來,整理整理衣領、衣袖,臉上露出舒心的笑,他側身微微抬著下巴,“蔣大人,你一路辛苦,本該置辦一桌酒席為你接風洗塵,無奈歸期已定,耽誤不得,本官這就要走了,日後淮安縣就交給你了。”
蔣鷺剛考上進士,還在京城時,林府大爺,也是本朝的禮部侍郎特意提點他,在沒有做好交接之前,不能輕易放上一任官員走。
王縣令從見到他起,就是一副甩手掌櫃的姿態,本就讓蔣鷺心中忐忑,見他竟然急匆匆要走,又以為事有蹊蹺,不免冷下臉,沉聲道:“王大人是要去京城?”
王縣令撚須點頭。
蔣鷺道:“方才王大人說淮安自十一月起就要下雪,京城偏北,一路往上,只怕河面結冰,不利於航行,一路可要小心些。”
王縣令點頭微笑,“多謝蔣大人關懷。”他回身望著身後的樓閣,很是可惜道:“這宅子是陳員外送我的,我既要走,也帶不上,蔣大人若是不嫌棄倒可以搬來這裡住,每年給我一千年銀子就行。”
當著文書和縣尉的面,王縣令半點兒不避諱,可見其平常也是如此作風,其他人早已習慣。
“我乃農戶出身,家貧,住不慣這樣的好地方。”
王縣令一笑,轉頭指著秦方道:“縣衙一應事務,都是他在打理,賬本我也看過,沒有半點兒問題。”
蔣鷺只道:“賬本是大事,王大人若不趕這一時半會兒,不如先隨我去縣衙對賬。”
王縣令一愣,“對賬?”隨即笑起來,“淮安縣縣令每月三兩銀子,縣尉一兩銀子,文書一兩銀子,捕頭五錢,捕快三錢,朝廷每年撥款一千兩,用於縣衙支出,這些銀子都是經秦文書的手用出去的,要對賬再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了。”
王縣令略一停頓又道:“本官剛來這裡時,趕上發洪水,之後朝廷免了三年的賦稅,隻字不提賑災一事,後來我去找了府臺大人,他說沒有,讓我自己想法子,我就跟鄉紳、富商打欠條借糧、借布,這才挨過了那個冬天,後頭幾年也是一樣的。”
他嘆了嘆,望著天,“這幾年攢下了不少的欠條,不過都已經處理好了,蔣大人不必擔心。”
蔣鷺當然不信他的一面之詞,又聽見王縣令說:“本官出身青陽王家,你若不信大可去核查,有問題直接上本參我就成,眼下時辰不早了,我得趕路了。”
說罷抬腳就走,蔣鷺跟了兩步卻被劉張拉住了,他本想掙脫,可劉張年紀雖然大,力氣卻不小,下盤極穩,他竟然沒能掙脫開,眼睜睜地看著秦方和王縣令出了大門。
蔣鷺轉頭看著劉張,“劉大人這是何意?縣官對賬本是尋常,王大人即便再趕路,也不能略過。”
劉張松開手,後退一步,躬身道:“縣尊不必生氣,王大人說的都是實話,本縣一應賬目都由秦文書處理,一應債務也都清理幹淨,眼下縣衙公賬還有三十二兩五錢銀子,下官可隨大人一起去衙門看賬本。”
想留的人已經走了,蔣鷺也別無他法。
雖然他覺得硬攔也能把王縣令攔下來,可是林侍郎說過,凡事不可冒進,更不能與同僚撕破臉。
他沒有絲毫為官經驗,過去在軍營裡只需聽上面發號施令再執行即可,遇上幾個刺頭,軍營自有律法在,律法無情,動輒杖刑,來個幾回自然沒有頭鐵的了,顯然跟這兒的情況截然不同。
之後他跟劉張去了縣衙,看了近三年的賬本,見到了銀子,沒發現絲毫漏洞,帶著一肚子窩囊氣回了後院。